第181章

字數:5493   加入書籤

A+A-




    禮部眾人很快就發現, 他們的部堂大人修書不但挑的書怪,修書的方法也怪。按照慣例凡是修書, 那都是大量查閱典籍, 然後匯編整理成冊,也就是越修越豐富,越修越多,越修越完善。

    而他們的部堂大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的部堂大人確實帶著一眾禮部的學士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典籍,甚至還親自一一檢驗《九章算術》中的例子,可卻把《九章算術》修的越來越薄, 說是給《九章算術》編纂注釋,卻把《九章算術注》修成了一章一句話, 最後一本《九章算術》直接被修成了九句話。

    禮部眾人一看, 頓時傻眼了!

    錢顧甚至都顧不上林清現在是他的上峰了, 直接跑到林清的屋裏,哆哆嗦嗦的說:“大人,大人您不能這麽修啊, 這樣修不符合慣例啊!”

    錢顧是真被林清的不合常理的舉動弄怕了,林清修《九章算術》,雖然《九章算術》不算儒家典籍, 可作為“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本,唐宋兩代,還曾是朝廷明令要求天下學子研讀算經之一,所以林清要修, 別人也說不出什麽,大多覺得林清有些另辟蹊徑而已。

    可林清說要給《九章算術》編纂注釋,最後卻把《九章算術》給刪減沒了,弄成區區九句話,這要是修完了呈給陛下,那還不得引起軒然大波啊,到時林清身為陛下的心腹,被輕輕斥責兩下也就揭過,可他這個副主編,親自帶人幹活的,到時還不肯定是頂缸的不二人選。

    他再過兩三年就乞骸骨回老家了,一把老骨頭的,隻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可不想吃飽了撐的再起什麽波瀾,所以一看到林清的舉動,錢顧立刻過來,打算阻止林清這個可能出事的想法。

    林清聽了錢顧的話,說道:“錢老,雖然這樣修的不合慣例,可你沒覺得把每章總結一下,弄成一句話,更方便記憶和推廣嗎?”

    錢顧心道,這就是你把一本書怎麽簡單怎麽修的原因麽?統共九句話,居然還用的是唐宋以來的白話,連點文采都沒有。

    “大人,您的想法很好,把書修的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確實更利於天下學子的記憶和背誦,”錢顧先昧著良心把林清修的那九句話誇了誇,然後委婉的說:“可是,您卻忘了一點,您修的書,不僅僅是給別人看,還要呈給陛下,呈給朝廷,您想想,如果陛下和朝中大臣,知道您風風火火修了好幾個月,隻修出九句話,那會如何看您。您是陛下的先生,陛下肯定不會因為這點事責怪您,可朝堂上的重臣呢?他們怎麽會放棄這件事不去攻詰您呢!”

    林清皺著眉想了想,雖然他確實是抱著總結定理總結公式的想法修《九章算術》的,可別人不知道啊,如果等書修完了,他隻拿著九句話呈給陛下,不說陛下很難理解,隻怕朝中大臣也不能接受,到時陛下礙於情麵不會說他,可朝臣,隻怕很樂意可以抓住這件事攻詰他,他雖然做的問心無愧,可也不願意憑白惹一身麻煩!

    林清問道:“不知錢老有何高見?”

    錢老暗暗擦擦汗,心裏慶幸林清還是聽進去別人意見的,就說道:“大人不如還是按慣例修,反正禮部已經準備這麽久了,和《九章算術》有關的書籍都在,想要修一部完整的《九章算術注》也不難,至於大人總結的那九句話,不如放在《九章算術注》的最前麵,當序言吧,這樣既不會浪費了大人的心血,也對陛下,對朝廷有個交代。”

    林清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也不錯。如果隻總結九句的話,確實算不上一本書,也顯得有些單薄,還不如完整的修一部《九章算術注》的典籍,把這幾句話放在前麵當序言,看起來更完整妥當一些。

    於是,林清說道:“錢老說的有理,是本官年紀輕考慮的不足,就按錢老說的修吧!”

    錢老聽了大喜,說:“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不過是年紀大了,膽子小了,沒大人這麽有魄力了,考慮的事也多一些。”

    林清搖搖頭,說:“要不是錢老提醒,等書出來,說不定禦史就又找到新話題彈劾本官了。”

    錢顧看著林清同意了,也就放下心來,又接著去修書了。

    由於計劃的變更,本來林清打算修一兩個月的書,結果硬是用了大半年,一直快到過年了才修完,不過也正好在新年的慶典上呈給了皇帝。

    周琰看到書倒是很高興,朝廷能有精力修書,起碼說明如今國泰民安,所以大手一揮,給了禮部修書的眾人不少賞賜。

    對於林清提出想要用石碑刻書,以便可以流傳後世,也欣然應許。

    林清得到周琰的應許後,就開始思考如何把書刻成石碑才能流傳到後世。畢竟要是傳不到後世,那他做的這些豈不是無用功。

    要想把書流傳後世,首先就得讓書能經受住時間的流逝,在眾多的能記錄文字的材料中,如紙、帛、毛皮和石碑,紙、帛和毛皮實在太容易損壞了,所以林清一開始就決定,等把書修完,就把它刻在石碑上,省得千年之後,連渣都不剩。

    可用石碑,也不是萬無一失,書刻在石碑上,雖然隻要不是人為抹掉,一般不會沒,可不等於石碑不會沒。

    林清就經常聽到一些古玩行當說,前朝哪位哪位著名的文人,他刻的碑,被某個不識貨的人,當成石頭,蓋房子或者鋪路了。所以如何讓這些石碑能安全的流傳後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林清在禮部絞盡腦汁想了幾天,終於想出了幾條可行的辦法:

    其一,就是刻石碑的石材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太好了,如漢白玉那樣的,不用想,肯定容易被賊惦記,丟的機率更大,而太差了,一看就是壘牆的那種,遇到不識貨的,更是容易被用來蓋房子。

    其二,就是多刻幾份,最好來上一百份,畢竟石碑多了,能流傳到後世的機率也大一些。

    其三,想到第三點,林清直接向周琰遞了牌子,打算進宮請周琰幫忙。

    慈寧宮

    周琰正陪著楊太後聽戲,如今先帝已經去世一年了,國喪也過去了,宮裏宮外也熱鬧了起來,周琰擔心他母後在後宮寂寞,特地從京城挑了一個有名的戲班,來宮裏唱戲給他母後聽。

    聽到楊雲在耳邊小聲的說先生打算麵聖,周琰點點頭,對楊太後說:“母後,兒子稍微有點事,先出去一下。”

    楊太後正好看完一出,趁著空檔,轉頭對周琰隨口問道:“可是出什麽事了?”

    周琰笑著說:“母後放心,不是出什麽事了,是先生有點事要給朕說。”

    楊太後聽到周琰說“先生”,就問道:“可是當初你的太傅,林大人?”

    周琰點點頭,說:“正是。”

    “那讓他進來吧,反正也不是外人。”楊太後接過旁邊王皇後遞過來的茶,喝了一口說道。

    周琰覺得也是,林清大過年的進宮,想必也沒有什麽大事,就直接讓楊雲去宮外傳林清。

    林清跟著楊雲進了宮,本來以為直接去太和殿的,誰知卻去了後宮,不過好在他今天要說的不是什麽政事,所以也不用避諱。

    林清進了慈寧宮,先給周琰和楊太後行禮,然後就立在一旁。

    楊太後看了林清,說:“先生也不是外人,賜坐吧!”

    林清趕忙謝恩,然後才在周琰的下首坐下。

    周琰對林清大過年的進宮也很奇怪,就問道:“不知先生這時候來,有何要事?”

    林清把他打算用石碑刻新修的《九章算術注》的事給周琰說了一遍,又說了自己擔心石碑不能順利流傳後世。

    周琰聽了,雖然不知道林清為什麽會對這件事這麽執著,不過還是說道:“先生是擔心,世事變遷,這石碑可能會流傳不下去,所以希望朕想個辦法,找幾個好地方,能給你藏石碑?”

    林清忙點點頭,說:“臣知道不應該用這點小事麻煩陛下,可臣能想到的地方實在有限,所以想來找陛下討個主意。”

    “先生都想了哪些地方?”周琰有些好奇的問。

    林清想了想,說:“臣打算刻一百塊石碑,在禮部後院埋一塊,在京城有名的山裏,每座山埋上一塊,在京城城牆外,再埋一塊,然後帶兩塊送回老家,一塊放在族裏的學堂,一塊等臣百年之後放在墓地裏,然後剩下的那些,臣打算送給朝中的大臣,讓他們幫忙帶回老家,找個地方埋著。”

    周琰聽了嘴角抽了抽,他家先生對埋石碑這件事,到底有多執著,難不成他家先生,真打算憑這本書要流傳千古不成。

    不過一塊石碑的事,周琰也懶得多說什麽,而且覺得也挺有趣的,就說道:“既然如此,先生既然怕會流傳丟了,不如在朕的國庫也放上一塊吧,想必朕的國庫還是安全一點的。”

    林清一聽大喜,起碼在國庫的東西,流傳後世的機會大一些,忙起身,說:“多謝陛下。”

    周琰笑著說:“不過一塊石碑,先生何必客氣。”

    林清道了謝,剛坐下,就聽到旁邊楊太後悠悠的說:“林愛卿,不如哀家替你埋一塊。”

    林清聽了,來不及多想,忙起身,說:“多謝太後,微臣刻好了就送一塊來。”

    周琰聽了,隨口笑著問道:“母後也有興致?不知母後打算埋在哪?”

    楊太後淡淡的說:“哀家打算放你父皇的皇陵裏。你父皇的皇陵不是還沒封死嗎?留著門等哀家死後好和他合葬,哀家和你父皇差三四十年,等哀家百年之後,想必你父皇隻怕連灰都不剩了,哀家去了也陪不了,幹脆就別陪了,你給哀家再找個地方建個,哀家以後進去也清靜。至於你父皇的皇陵,找個吉利的日子,把斷龍石落了吧!”

    楊太後又轉頭看著林清,說:“林愛卿覺得哀家的提議怎麽樣?”

    林清:…………

    皇陵,好像比較容易招盜墓賊吧!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