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事

字數:4138   加入書籤

A+A-




    杏月初六,文淑大長公主六十生辰,因是整壽,聖上特賜開了隱梅園辦席。

    壽宴當日,京中但凡有頭臉的公侯夫人和官府太太都攜眷入園賀壽,皇後娘娘亦在席前親臨,實是給足了文淑大公主體麵,把個老壽星樂得眉歡眼笑。

    趁著開席尚早,文淑大長公主精神矍鑠地拄著紫檀木龍頭拐,在兒媳孫氏的攙扶下陪同皇後賞園子,後頭跟了一眾命婦,浩浩蕩蕩。

    隱梅園屬皇家園林,雖名中取梅,可其實園子裏頭栽的可不隻梅花。這個時節恰逢仲春,梅已漸凋謝,倒是杏花開得正濃,裁減冰綃,輕疊數重,近看粉裏透白,遠眺如胭脂萬點,豔溢香融。

    一行人走過青石小徑,過了臥湖拱橋,賞了場二月杏花雨,便在名為“草廬”的五角亭中小憩。

    距離草廬亭不遠處有幾座假山,剛歇了不久就有悠揚琴音從那處飄來,想是誰家姑娘正在那賞景論琴。

    文淑大長公主此時心情暢快,被擾了也不惱,反衝皇後娘娘笑道:“這姑娘小姐們平日待在閨房繡衣寫畫的,少有機會出來走動,這今日還是托了聖上的恩典呢,來隱梅園嬉鬧嬉鬧。”

    皇後莞爾道:“那也是沾了姑母大壽的福氣。”

    跟隨的命婦們聽了皆笑著應和稱是,哪知這一團笑聲還未散盡,就有個著深藍褙子的丫鬟急色衝衝地朝草廬亭快步走來,還未完全靠近即讓守在路口的侍衛攔了去路。

    大長公主剛還眉眼帶喜,猛然被這麽突如其來一鬧,臉就沉了,低聲問兒媳孫氏:“哪府的丫鬟?這般沒規矩。”

    隱梅園園子大,又不是自家慣常用的,顧忌今日客多,大長公主怕公主府的人手不夠用,還問姻親成國公和北昌侯府借了人,她年紀大眼睛花又離得有些遠,沒瞧清是哪個府的也正常,倒是孫氏一眼就認出了,訕訕道:“是我們府裏的大丫鬟六茗。”

    看見六茗神色慌張地望過來,孫氏憂心道:“六茗今日安排她照看太太姑娘們小憩的水清軒,不知道出了什麽事。”

    婆媳倆雖僅說了三句話,此番變故卻已入了眾人的眼,皇後詢道:“姑母,可要侍衛放她過來?”

    文淑大長公主忙推辭,“哪能攪了大夥的好興致,讓孟嫻過去瞧瞧罷。”

    孟嫻即孫氏,聞言應了,朝皇後福了福身,步履款款地退出亭外,感到有幾道探究的視線落在她身上,隻故作不知,衝六茗一個眼神示意,特意走遠了幾步,“發生何事了?”

    六茗蒼白著臉,壓住聲音回道:“大奶奶,出事了!信忠侯府的世子爺,世子爺他……他誤闖了水清軒的廂房,裏頭正有女客在更衣,急慌慌退出時恰巧撞上了寶臨郡王妃、北昌侯府的四少奶奶,事就鬧開了,現在二奶奶帶了應媽媽守在那,讓奴婢來報您!”

    居然會發生這種事?

    孫氏驚愕了一瞬,緊接著又是氣惱又是急迫地追問:“衝撞的女客是哪個府上的?”

    六茗低了頭,“是工部侍郎沈大人府上的五小姐沈慕漣。”

    五小姐沈慕漣?

    孫氏略微回想,將以往見過的幾個沈府姑娘的身形樣貌都從腦海裏單拎出來一一比對,發現皆沒對上,又琢磨著細想了番才恍悟,那可不就是八歲才從莊子裏接回來的傻姑娘嘛。

    據聞當年沈府二少夫人懷有雙生子,未足月就進了產房,生下一對龍鳳胎。

    誰想就在產下龍鳳胎當日,工部侍郎沈聞仲下衙回府時,不小心叫屋簷上墜落的瓦片砸傷了頭。

    生男弄璋之喜,生女弄瓦之喜,結果孩子剛落地,府裏的一家之主就讓瓦片動了腦袋,還哪來的喜?

    沈聞仲大怒,斷定那女娃克祖父,連洗三都沒過就將女娃送去了鄉下莊子。對外則宣稱兩個娃娃體弱,讓廣濟寺的大師算了需分開養才養得活。這不算什麽辛秘事,當時有不少人知曉實情的。

    沈家二少爺是個唯唯諾諾的性子,見女兒給送走屁都沒敢放一個,沈二少夫人朱氏出自將門,倒是個厲害爽利人,可惜那時朱家一門獲罪,被先皇貶去了西北守田,朱氏無法,兒子又確實體弱,隻得咽了眼淚先精心照顧眼前這個。

    後來聖上登基之初,裕王在西北造反,朱家帶兵鎮壓,朝中不少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將朱家貶去西北是先皇布的一個局,一個幌子,監視裕王才是真。

    朱家押解裕王進京,歸府受賞,重歸武勳首列。

    朱氏的腰杆子立時挺直了,以幼子身骨強健為由破了廣濟寺大師兩個孩子體弱要分養的說法,要將女兒從莊子裏接回來,沈聞仲正對府裏趁朱家式微時對朱氏怠慢有所惶恐,聞言自然同意了。

    沈慕漣從莊子裏接回時已然八歲,可憐瘦黃得像株蔫了的豆芽菜,這便罷了,小心將養著也能養回精氣神。

    比較要命的是小姑娘很愚鈍,八歲了,認不清楚人,說不利索話,儼然是個癡傻的。問宮中請了太醫太醫也診不出什麽,朱氏氣極,將跟隨照顧的有一個算一個統統處置了,回頭耐著性子跟對待繈褓裏的娃娃似得重新教導。

    如此教了兩年,沈慕漣總算能說幾句整話了,不料禍不單行。

    沈家二姑娘及笄時,來沈府做客的禮部郎中嚴家的姑娘騙著這傻五小姐去采荷花,結果荷花沒采到,沈五小姐自個掉進池塘差點一命嗚呼,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自此朱氏就將她如珠如寶般藏在府中的繡樓裏,至今將近十年,幾乎沒敢讓她踏出繡樓一步。

    如此算來那沈五姑娘應有十八了,十八了還未定親的老姑娘呦。

    孫氏可沒少聽說那姑娘腦子不靈光的話,既然十年都不出府,怎麽偏生今日來了隱梅園。

    孫氏沒好氣地想:當年朱氏為著嚴家姑娘哄騙沈慕漣掉進荷塘的事,帶了家丁打上門去討說話,弄得嚴家姑娘到現在還在廟裏頭修行,如今碰上這檔子事還不定怎麽發潑呢!又或者訛上信忠侯世子,趁勢把沒人要的老姑娘嫁出去?

    六茗見孫氏眉頭緊鎖良久不言語,咬著唇道:“大奶奶可怎麽辦呀,這也太巧了。”

    巧?這可不就是巧嘛。

    寶臨郡王妃那是什麽樣的人,信忠侯世子的嫡親姑姑,信忠侯府那點破事京中誰家不知,她又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這回還不得嚷得滿城皆知。

    “那信忠侯世子呢?”孫氏問道,“他好好的跑女客歇息的水清軒幹嘛去了。”

    六茗回憶道:“當時寶臨郡王妃一行人過來水清軒,說園子逛累了要歇腳,奴婢領著她們往廂房那處走,忽然聽到姑娘家驚呼的聲音,然後就瞧見信忠侯世子爺疾步走了出來,兩邊撞見,寶臨郡王妃就問世子爺‘你在裏頭做什麽,裏頭的姑娘是誰’,世子爺便道‘走錯了’,寶臨郡王妃又道‘女客歇息的地你亂走什麽’,說著還讓北昌侯府的四少奶奶去那廂房瞧瞧是誰在裏頭,信忠侯世子爺退回去守住門沒讓進。這時候有個丫鬟端著點心過來,一問才知道是沈府的五姑娘在換衣。奴婢見事大了,偷跑出去叫人,碰見了二奶奶,等我們轉回去的時候,院子裏來了好些人,可信忠侯世子爺守了門皺著眉一句話都不說,二奶奶就叫我過來報您。”

    “這是誠心要把事鬧大啊。”孫氏恨聲道。

    隨即瞥向草廬亭的方向,那信忠侯世子爺說來還是皇後娘娘的表外甥,這些個好事精也就打量著皇後娘娘不是太子生母,又不討聖上喜歡才敢在今天這般胡為,可也不斟酌想想今天還是文淑大長公主的壽宴呢!有些人想如意怕也沒那麽容易。

    到底是在自家辦事的場合上挑事,孫氏惱得一跺腳,轉身朝草廬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