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出發去募兵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嘉靖攻略 !

    等待的日子裏,鄭光深刻的感受到交通和信息傳輸的落後給自己帶來了多麽大的痛苦和煩惱,要是在現代,一個電話打過去,有沒有結論,三五分鍾就解決了,現在卻要等上將近一個月,等待皇帝的最終結論,這實在是很難熬,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三千兵馬需要的物資基本上準備好了,鄭光的練兵大綱準備的差不多了,甚至連功課都溫習了不少,朱紈也有足夠的時間把讓人焦頭爛額的政務處理處理,好盡快的讓自己從政務裏脫身,投身到抗倭戰爭裏,孫挺也有足夠的時間研究蘇鬆周圍的倭寇的存在,以及設計對付這些倭寇,徐渭也能有足夠的時間混吃混喝,然後在訓練場上被鄭光虐。

    順便鄭光還會時不時的和趙蝶兒一起放放閃光彈,把徐渭這個有老婆還要丟在家裏不帶出來的混蛋給好好的氣一氣,閃瞎他的狗眼,當然了,鄭光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也是有那方麵的需求的,一有空閑就去找趙蝶兒培養感情,也是想要揩揩油吃吃豆腐,不過趙蝶兒相當傳統,嚴守著大婚之夜前不行的傳統觀念,把火氣旺盛的鄭光逼得靠毆打徐渭和鄭勇來壓製。

    至於鄭勇,這一次,鄭光沒有再開玩笑了,直接和範慶打了個招呼,把蘇州城防營裏被鄭勇認同的七八個好友一起撈了出來,成了新軍的第一批兵馬,範慶還老大不願意,直言自己手下最精華的部分都沒了,通過這些日子的錘煉,鄭勇已經越發強壯威武,越來越有統兵大將的樣子,鄭光也時不時的把自己的槍法傳授給他,讓他掌握一些必要的武藝。

    直到朱紈的召喚來到,鄭光才知道自己的請求終於被允許了,拿著嘉靖皇帝的命令,就可直接去金華府義烏縣招募三千新兵,用以訓練新軍,對抗倭寇,金華知府和義烏知縣必須全力協助,不得有誤。

    “現在,平之可以一展才華了,老夫在這裏,等著平之把隊伍帶回來!”蘇州城門口,朱紈握著鄭光的手,滿臉期待之色,鄭光笑著回應道:“必不負撫台期望!”

    帶上徐渭做狗頭軍師,鄭勇當打手小弟,還有七個蘇州兵裏的佼佼者,在之前的戰鬥力斬首超過三個的精銳,一行九人,騎著快馬,火速趕赴義烏縣。

    義務距離蘇州差不多也就是蘇州到南京的距離,不過路線稍微曲折一些,大約需要四天的時間趕赴,時間緊迫,容不得鄭光欣賞沿途美景,再者說了,不知道何時何地會蹦出來一隊倭寇燒殺搶掠,鄭光也必須注意自己的安全,雖然自蘇州之戰以後一直都沒有聽說有倭寇大規模出動的消息,似乎被蘇州之戰那一千五百級首級給打怕了。

    不過想一想,也覺得的確是這樣,他們到底還不是合格的強盜,而是迫於生計不得不加入倭寇求一口飯吃的可憐人,他們可以跟著大流一起向前衝,但是遇到真正的生命危險的時候,得知朝廷編練強軍來對付他們的時候,這些人是不會往前衝的,他們有家人,家人要吃飯。

    鄭光要以強大的武力壓迫這些人,用朝廷的政策給這些人以希望,在在最恰當的時候以商鞅的方式取信於他們,最終成功瓦解倭寇!

    一念至此,鄭光的內心更加火熱,更快速的催動馬匹向義烏方向衝去,卻累壞了不怎麽騎馬的徐胖。

    待到他們出使召令和路引進入金華府的轄境之後,鄭光就敏銳地察覺出了金華府和蘇州府之間的一些不同,遇到的人行色匆匆,都好像是被什麽人追趕著一樣,在這裏,鄭光看不到蘇州人臉上長常有的笑容和對生活的期盼,看不到亮晶晶的眸子,隻有如一潭死水般灰敗的眼睛。

    不過鄭光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管這些事情,一行人火速趕往金華府治所,向金華知府出示了朝廷的召令,金華知府雖然有些不解為何這些蘇鬆巡撫的手下要來他的轄境招募兵馬,還是從義烏那種刁民集中營裏招募兵馬,但是既然皇帝的手令在這裏,也有蘇鬆巡撫的公文,他也沒做什麽阻攔,寫下手令交給鄭光,讓鄭光直接去找義烏知縣就好,他們會全力配合。

    臨行前,金華知府還是向大名鼎鼎的蘇州文豪表達了自己的疑惑:“若要募兵,遍地都是流民,一紙召令,多得是想當兵吃糧的人,平之為何要舍近求遠,來這等不毛之地尋那些刁民?那些刁民好勇鬥狠,不服管教,如何能當兵?”

    鄭光很認真的回複道:“大明百姓的賦稅,不是用來養那些隻想混口飯吃的兵油子的,要養的是可以保護百姓,真正可以打敗倭寇的強軍。”

    金華知府撇了撇嘴,沒再說什麽,很禮貌的送客了,至於在背後是嘲諷鄭光太年輕還是太想當然,鄭光是不知道的,也沒有興趣知道,拿到金華知府的文書之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義烏縣,那個戚家軍的誕生之地。

    鄭光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大宋時期,鄭光也是在義烏縣招募到了第一批願意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兵馬,這批兩千多人的士兵大多數戰死之後,活下來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後來成為軍中骨幹的一群人,一直到淩霄城的最後一天,最後三個跟隨鄭光九年的義烏兵與鄭光一起戰死,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九年抗爭,而自始至終,沒有一個義烏兵背叛過鄭光。

    鄭光對這裏的感情很特殊,雖然限於條件,沒有在義烏久駐,但是要是沒有義烏,怕也是沒有之前可以力抗蒙古鐵騎的精銳軍隊,兩百年前,義烏兵跟著自己和蒙古人拚死拚活,兩百年後,戚繼光在這裏招募到了戚家軍的骨幹,拉開了義烏兵的鼎盛輝煌序幕,這批義烏兵又在之後跟著戚繼光北上,繼續對抗蒙古人,似乎曆史在這裏走向了原點。

    百年滄桑,鄭光再次回到了這片土地,卻不知,這個時空,是否還是自己留下濃墨重彩之色的時空,抑或,自己所存在的一切印記,都被蒙古人全部抹去。

    當初,踏入義烏時,鄭光遇到了宗族械鬥,當時的鄭光很生氣,國破家亡的時候,這裏的人們還在為了意氣之爭而互相殘殺,兩軍陣前劍拔弩張之際孤身一人闖入戰場,一頓怒斥,換來了生死相隨的兩千義烏兵,一切都像是做夢一樣,而如今,滄海桑田,一切都和過去不一樣了,自己能夠順利的招募到義烏兵,再次投入輝煌的事業中嗎?

    很多年以後,鄭光回想從前,總是會想起自己再一次踏入義烏縣之時,總是覺得時光倒流,仿佛自己回到了二百年前,隻是因為自己麵前再一次出現了當初幾乎一模一樣的大規模械鬥,隻是暫時還未發生,路旁的山崗上,兩大隊人馬黑壓壓一片相互對峙,各自舉著各自的旗幟,氣勢駭人,眼看著就是一場廝殺要開始了。

    應該說宗族械鬥的問題是曆朝曆代政府的偏遠窮苦地區都會發生的事情,以宗族和姓氏為單位,相互糾葛在一起,因為土地、水源、人之間的矛盾等各種問題爭執在一起,無法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就隻能訴諸於武力,甚至根本不去思考談判的方式,熱衷於使用武力來取得對自己有利的條件。

    中央政府一般隻在重要繁華地區設立較為嚴格的秩序法規,而在偏遠地區,說老實話,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械鬥結束了官府還不知道,知道的時候屍體都成灰了,官府隻能幹瞪眼,而且這些動不動就是上千人的大械鬥,你把那幾十上百的衙役調來也沒有任何作用,一些不負責任的官員幹脆對此置之不理,遊走於宗族爭鬥之外,還能保全官府。

    而這些地方窮的隻剩下人,稅收也收不上來幾個,隻要你們不造反,想怎麽的怎麽的,這樣一想,中央政府也不願意多管閑事了,於是,這樣的大規模械鬥在明朝之後愈演愈烈。

    “天啊,這要是多少人啊!如此多的人聚在一起,還能維持秩序,這些人可真不簡單啊,這械鬥怕是快要成傳統了吧?”鄭光一行人早已下馬,步行至能看清情況的地方隱藏自己,查探情況,徐渭看清楚前麵發生的事情後就大驚失色,明顯對此接受不能。

    “這就是宗族械鬥了,我來之前已經從過往客商嘴裏知道義烏好鬥之風盛行,最大宗族勢力有兩支,一者陳,一者高,雙方時常會為土地資源等問題展開械鬥,你看看雙方舉著的旗號,高,陳,就是這兩大宗族,人口多,性子野,戰鬥力極強,不過如果遇到外來勢力侵襲,兩者又會摒棄前嫌一致對外,相當憎惡分明。”鄭光麵色深沉,看起來心情不好。

    徐渭瞅了瞅鄭光,說道:“你還挺有研究?”

    鄭光說道:“宗族械鬥之風在北方很少見到,是因為北方自古以來戰事頻繁,****多,安寧少,戶口流動速度快,不怎麽容易形成較為固定的宗族聚地,而南方不一樣,有北方和長江的緩衝,自古比較少陷入完全****中,一家一姓可能原本是北方人,為躲避戰亂而逃到南方,一住就是幾百年,宗族意識濃烈,朝廷法度不明,一旦兩姓之人產生糾葛,極易發生大規模械鬥。”

    徐渭一副受教的模樣,然後看向前方,低聲詢問道:“你打算怎麽辦?這麽多人要是亂戰在一起,咱們免不得受牽連,快點離開吧,去找義烏知縣調兵過來,再等一會兒就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