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 結束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嘉靖攻略 !

    與此相比,倭寇就要容易很多,倭寇沒有顛覆大明的力量和組織以及膽量,隻需五萬左右精兵,一年之內,東南沿海陸上倭寇可以平定,但是海上之倭和複來之倭,沒有強大水師是無法徹底剿滅的,而禁海之策也會給倭寇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除非朝廷開海禁,否則,倭寇之禍是無法徹底平定的。

    說白了,南方和北方的禍患都不是單純的軍事禍患,但是相比於北方的禍患,南方的禍患更容易平定,不需要花太多錢,也不用全國總動員,不像北方,一旦開打,就是全國動員,絕對不會像曾銑所說的,奪回河套情況就大有改善了。

    所以,鄭光還是堅定的支持先南後北戰略,北方要守,但是不是被動的守,而要仿照曾銑的例子,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小部隊大規模,出擊距離大明邊境較近的蒙古小部落,把他們打得不敢靠近大明邊境,隨時隨地都會有危險,讓他們感到害怕,不僅可以威懾蒙古人,還能練兵,為未來的大反擊做準備。

    在沒有充分的準備之前,不能挑動俺答的怒火,不能讓俺答不顧一切的發動數十萬騎兵全麵進攻,要打,就要一鼓作氣的把俺答打入深淵,把蒙古打成第二個匈奴,打的他們不敢再南下,甚至不敢留在草原,大明要占據草原,控製草原,牧牛牧羊牧馬,使之成為大明最穩定的軍馬供應場所和肉類食品供應場所。

    所以,在平定倭寇之前,北方的策略是主動防禦,小部隊大規模出擊,襲擾,使蒙古各部落心驚膽戰,不得安生,全部遷移離開大明邊境,為大明騎兵成長爭取時間,為騎將成長爭取時間,以小規模騎兵不斷深入蒙古內部,使得蒙古根本無法聚集大規模騎兵南下侵略,為我們爭取足夠的時間。

    在此之間,不能暴露我們的實力,也不能讓俺答發覺我們是在整兵備戰,好一鼓作氣的消滅他。

    而當務之急,是在東南練出一支五萬人規模的新兵,以新兵平定肆虐的倭寇,至於是否開海,還要請朝廷定奪,鄭光是支持開海的,東南的倭寇平定了,開海了,貿易恢複正常了,朝廷重開市舶司,開征商稅,有了商稅,朝廷有錢了,才能建立水師,才能進一步的對付蒙古人。

    等到需要對蒙古人動手的時候,平定東南的精銳浙兵就可以北調,和北地邊兵一起出擊,一起收拾蒙古人,到那個時候,收複河套隻是一場試探性的戰爭,試探蒙古人的軍力和軍隊戰鬥力,而後直接主動出擊到大草原深處,至於路線,多年的小部隊大規模深入,足以繪製出一幅完整的大草原地圖。

    這樣,才是最完善的戰略。

    總而言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先平倭,後逐虜,河套之戰一旦發動,朝廷很有可能無法同時兼顧東南平倭,一旦出現變數,則大明必危,所以,河套之戰暫時不能發動,還需厲兵秣馬,爭取時間,待東南平定,才能開啟河套之戰。

    洋洋灑灑二千餘字,鄭光寫了將近十張紙,在草稿上寫上立意,部分字句斟酌一下,直接就在答題卷紙上寫上自己的回答,實在是不需要再謄抄一遍了,鄭光考試的時候一直都用館閣體作答,也不用擔心什麽個人風格不符合朝廷要求之類的,所以不用在草稿紙上耽誤太多的時間。

    等鄭光寫完的時候,大約是四個小時以後,距離交卷還有一個時辰,也不急,鄭光便開始逐字逐句的重新觀看自己的答卷,如果有什麽不好的地方,卷紙還有,修改還來得及,而此時,那些閑的蛋疼的大學士和部堂高官們也開始走動了,倒不是說別的,而是某些需要他們自己來照顧的子弟們,他們可以記住一些卷首語之類的,到時候方便照料。

    夏言也閑得無聊,看著嚴嵩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冷冷的笑了一下,便站起來走下了考場,之前他識得鄭光的相貌,現在便裝作隨意走動般走到鄭光旁邊,四處看了看,先拿起一份鄭光旁桌的士子的答卷略微掃了一眼以掩人耳目,隻是一看之下就緊皺眉頭,這寫的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主題居然是“國雖大好戰恒亡”!

    聖人之言?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誰教你打仗了?這是策論,不是經義!而且皇帝的意思你還不明白嗎?這不是好戰!而是人家打到家門口了!皇帝沒麵子了!要找回麵子!

    默默記住了這個考生的姓名和卷首語,心裏下定決心要將他低低的落入三甲進士裏,這樣的人,也隻能用作教諭或者是一縣知縣。

    搖搖頭,放下這份卷子,夏言轉過頭看了看鄭光的一摞答卷,隨意拿起一張,裝作不經意的看了起來,可一看之下,便移不開眼睛了,鄭光的卷首語,是“當下國事,南倭北虜,實乃多事之秋,南有倭寇襲擾地方,燒殺搶掠,使國帑大量喪失,國家財政危急;北有韃虜,年年南下,歲歲南侵,名為請求互市,實乃狼子野心,覬覦中原富饒之地,不可不防,吾輩士子不能為國分憂,不能為君禦辱,臣實痛徹心扉,寢食難安,日思夜想,惟今之計,當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先平倭,後逐虜”。

    老道的措辭用句使得夏言極有興趣,便接著看了下去,鄭光的基本立意在第一張紙已經寫得很明白,平定倭寇之亂以前,不可倉促與蒙古開啟戰端,哪怕是複套之戰也不可以。

    接下來要是再看,可能影響不太好,夏言十分想看鄭光之後是如何論述的,因為在夏言看來,雖然現在不能和蒙古全麵開戰,但是複套之戰是可以進行的,曾銑也是這個意思,甚至他都開始厲兵秣馬準備了,鄭光這個在東南立下大功的功臣突然這樣說,讓夏言十分好奇,因為在夏言看來,鄭光也是主戰思想的。

    放下卷紙,反正已經記住了卷首語,到時候再看也無所謂的,夏言便晃蕩著走開了,又裝模作樣的看了看其餘士子的文章,以作為掩飾,但是無一例外,這些都是些掛羊皮賣狗肉的文章,中心思想都是國雖大好戰恒亡,簡直不可理喻!

    暗暗記下幾個人,決定了他們的前途,夏言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看著嚴嵩依然是一副閉門養神不問世事的姿態,便把目光轉移,自己也閉門養神起來,不過夏言卻是沒有看到,他閉目之後,嚴嵩微微睜開眼睛,掃了他一眼,又掃了正在檢查卷子的鄭光一眼,而後再次閉上眼睛,不動如山。

    一個時辰之後,交卷的時候到了,禮部官員主持著將卷子全部收上來,然後按照慣例,皇宮裏專門給皇帝提供飲食的禦廚們一展身手,為三百名貢士準備了三百份“禦賜盒飯”,兩葷兩素,一小罐子湯,食譜和今日中午皇帝的食譜差不多,也就是說,貢士們今日和皇帝吃一樣的飯菜,這不由得不讓他們感到榮幸和感動,不少士子用餐前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也對,到時候就算當不了大官,也能對自己的子孫吹牛,說自己吃過皇帝老兒給的飯,味道那個美啊!

    飯菜的量都不大,菜隻有一小份,湯也是一小罐,飯也是一小碗,絕對不會撐到你,向徐胖這樣的大吃包,品味到美味的飯菜之後,讚美著禦廚的手藝,卻為無法吃個痛快而感到悲痛萬分,那些好吃的菜,也就幾口的量……

    用過皇帝請吃的盒飯,大家連湯汁都吃得幹幹淨淨,不留一粒米飯,然後向皇帝道謝,對著早已無人的寶座三叩首,接著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緩緩離開,三日之後,再來這裏參加傳臚大典,等待自己的名次下達,走向自己的未來。

    走出宮門,官員宣布解散自由活動之後,眾人才算是徹底徹底鬆了口氣,不論好歹,總算是徹徹底底的考完了,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是件值得大肆慶祝的好事,畢竟比起天下千千萬萬的讀書人來,他們已經是成功者了,本來有人建議大家組團去吃好吃的,剛才沒吃飽,又被禦廚的手藝勾出了饞蟲,不過有些人更想直接一點去喝花酒,大家便決定自己組團分頭行動,明日或者後日一起去踏青就是。

    圍在鄭光身邊的好友們則沒有那麽單純的心思,見鄭光和徐渭走在一起準備回家,便也跟上,大家互相恭喜著,一群人裏名次最低的就是王世貞了,但那估計也有二甲的程度,最好的是李春芳,第二,鄭光也不差,緊隨其後的第三,徐渭是第五,張居正是第十,朱笈楊豫孫他們雖然不是太高的名次,但也在二甲前列。

    大家都覺得是考前那一個月的突擊集訓把大家的整體水平給提高了不少,這一點,李春芳深有感觸,而對於這一次的殿試題目,大家則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鄭光。

    “平之,咱們這些人裏,隻有你一人有過從軍經驗,這次的策論,你是如何看待的?”王世貞首先發問,他是最沒有底氣的,因為他完全不通軍略,隻剩下對倭寇的切齒痛恨,所以他的立意是無論如何都要剿滅倭寇,攘外必先安內。

    鄭光瞧著大家夥兒的眼神,便開口道:“我的立意,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先平倭,後逐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