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八 恩師(下)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嘉靖攻略 !

    夏言站在亭子裏,看著滿臉憤慨之色的鄭光也不知心中是何種滋味,其實他早就默默的承認了東南之戰和河套之戰不能同時展開,朝廷一定會無法支持下去,但是出於一顆功名之心,無論如何也想在自己首輔的任上為大明至少解決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做首輔以來,南倭北虜的現象並未得到改善,自覺無法繼續擔任更長時間首輔之職的夏言有些著急。

    正是因為此,他才會如此努力的推動河套之戰的進行,但是一片策論就讓他的努力付諸東流,所以即使他知道這件事情無論如何也怪不到頭上,真正拿主意的是嘉靖皇帝,隻是知道歸知道,他還是無法坦然地接受自己碌碌無為的離開首輔的位置。

    他是一個負責任,有進取之心,不甘被蒙古人壓著打以致顏麵全無的內閣首輔,自成化弘治以來,內閣首輔的職權日重,到張居正時達到頂峰,權傾六部,六部成為內閣的下屬而不是皇帝的下屬,或者也可以說是內閣首輔的下屬,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之間的職權差距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內閣首輔有些時候具有一定的決策權,而次輔沒有。

    雖然在嘉靖皇帝的治理之下,什麽決策權之類的都在他的手裏,但是那也僅限於他感興趣的事情,並非所有事情他都要揪著不放,若真是如此,那他就堪比明太祖朱元璋,把滿朝文武當作紙糊的,自己大權獨攬,嘉靖皇帝沒那麽多時間用在朝政上,他還要有相當一部分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和天地溝通,所以除軍國大事和人事大變動之外,日常政務全是夏言在做決策。

    所以,與其說嘉靖皇帝是帝國的實際治理者,倒不如說行使這個權力的是夏言,夏言才是大明帝國的實際治理者,而嘉靖皇帝是實際統治者,他具有最高決策權,但他並不是每一天每件事情都要去行使這個權力,而夏言的最高治理權卻是每天都在行使。

    所以夏言非常在意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執掌如此權力,占據如此高位,卻在數年的首輔職業生涯裏沒有做到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隻是在東挪西補,疲於奔命,勉勵維持大明帝國這具百病叢生的軀體的生機,如此作為,不過一個裱糊匠而已,怎能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

    這比起他的後輩李鴻章還要不如,李鴻章雖然自稱“一生風雨裱糊匠”,但他好歹是洋務運動這個曆史大事件的主導者之一,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至少是個功臣;而夏言,雖然名聲很好,卻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或戰績……

    額,提拔了徐階,為未來扳倒嚴嵩留下了一線希望,算不算呢?

    如果河套之戰成功了,這將是夏言職業生涯的完美謝幕,他就會帶著份榮耀完美謝幕,他知道他屢次忤逆皇帝的意思堅持原則,已經使皇帝對他的忍耐心已經漸漸消磨完畢了,他之所以不顧一切的力爭這次機會,不惜消耗掉皇帝最後一絲耐心,就是想著辦成這件大事之後功成身退,等拿下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大政績之後,帶著榮耀離開朝堂,像他的前輩張璁一樣,帶著改革的成果,功成身退。

    可是這最後一次爭取的希望卻被另外一個更加實際的策論給取代了,一切皆為泡影,他自己都預感到皇帝會在近期對他動手,也許是勸退,也許是尋個理由辭退,他最後的地位,曆史的蓋棺定論,也就是一個勉勵維持國家機器運轉的裱糊匠罷了……

    他應該是非常惱火的。

    但是此時此刻,夏言看著一臉憤慨和自己爭論,堅持表述自己心中正確的理念,並且還對未來有所希望的鄭光,他突然發現充斥自己心中的不滿和焦躁漸漸消失了,直到鄭光說完了全部的話語,他甚至覺得自己要被說動了,甚至覺得自己為了留下最後一個政績而沒有去更多的考慮收複河套之後的戰略,大明是否可以在此時此刻發揮出河套的作用……

    他細細地思考,仔細的考量,從軍事,政治,經濟等等方麵去思考,以一個內閣首輔的專業眼光去探尋這個問題,最後,他沮喪地得出結論,此時此刻,就算大明朝奪回了河套,也無法發揮河套跳板的作用,原因很簡單,沒錢。

    他微微歎了口氣,坐在了亭子裏的石凳上,瞧著池塘裏一躍而起的漂亮錦鯉魚,將手裏一直握著的魚食拋入池塘中,引得魚兒爭相奪食,良久,夏言低聲開口道:“你走吧!”

    鄭光一愣,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夏言的話已經傳到他的耳朵裏了……就這麽簡單,沒有別的事情了?也不請頓飯吃吃?按照套路,你不是應該欣賞我,然後把我看作未來的棟梁之才,大力提拔我嗎?雖然我一定會拒絕,但是你怎麽不按套路出牌?

    鄭光不知所措之際,夏言的聲音再度響起:“盡管你與老夫的看法不同,觀點不同,但是,老夫必須承認,你有才華,也是一個一心為國之人,大明能有你這樣的官員,是一件好事,翰林院是一節階梯,也是一塊敲門磚,隻有進去的人,才能在未來走到那個足以實現理想抱負的位置。

    但是翰林的生活很清閑,很是無趣,不少翰林就在這樣的歲月裏逐漸消磨掉了棱角,順帶著把雄心壯誌也給消磨掉了,他們是入不了內閣成不了大事的,隻有耐住寂寞,挺住誘惑,還一直堅守底線,堅持心中信念之人,才能從翰林裏脫穎而出,真正的成為一個可以成大事之人,鄭光,你有那個才華,有那個抱負,老夫希望你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為外物所動,不要讓清閑消磨了自己的雄心壯誌。

    然而雄心壯誌不被消磨,卻也隻是一個開始,從郎官,到六部屬官,再到六部主事、侍郎、尚書,最後達到內閣閣臣的層次,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學著去做,官場之上,光會辦事情,雖然會成為很重要的人,但卻永遠都成不了領導之人,老夫會辦事,但是老夫更清楚,辦事的目的是什麽,為了辦事,要付出些什麽。

    很多人就在這個過程中把雄心壯誌給丟掉了,換成了滿腹權欲、財欲、****,成了一個人人不齒的貪官汙吏,為禍百姓,最後,他們就會倒在那條路上,遺臭萬年;還有一種人,不會倒下,他們不僅僅滿腹的權欲財欲****,還多了更多的奸詐狡猾,謂之權奸,那是奸佞集大成者,一旦出現,必然禍害一朝甚至兩朝三朝。

    隻有最後一種人,沒有滿腹的權欲財欲****,但卻有比權奸更多的奸詐狡猾,但是他們一樣可以流芳百世,這類人,謂之賢臣能臣,你不要覺得奸詐狡猾之人就一定是奸臣,做官,難,做貪官,更難,做清官,最難,因為做清官,要比做貪官更奸更狡猾,心要更狠,更黑,隻有這樣,才不會成為失敗者。”

    夏言抬頭望向了天空,緩緩道:“到最後,他們才能站在至高之點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完成自己的理想,造福於民,流芳百世,盡管一路走來,他們身上沾染了太多肮髒汙穢之物,但是,內裏卻是幹幹淨淨的,如同蓮花,雖出自淤泥之中,卻清白聖潔,心懷光明,鄭光,你的名字裏,有一個光字,老夫希望,終此一生,你始終心懷光明,無論在何種逆境之下,都要心懷光明,不忘初心……”

    夏言的聲音落在鄭光的耳朵裏,非常溫潤,卻又堅決,宛如冬日暖陽,溫暖,聖潔,一如他這個人。

    然而正當鄭光以為夏言要說些什麽別的話的時候,夏言卻又說道:“同樣,因為你與老夫看法不同,觀點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你不必對老夫自稱學生,老夫也不是你的老師,日後,不過同殿為臣而已,你有你的想法就堅持下去,不要因為任何事情而輕易改變,輕易改弦更張之人,絕非善類!不可與謀。”

    說著,夏言又一次拋下了一片魚食,轉頭看了看鄭光,擺擺手,低聲道:“走吧!”

    說完,夏言便不再看向鄭光,那早已不知去向的老管家如鬼魅般再次出現在鄭光的身後,冷不防一聲“鄭修撰請隨老奴來”嚇了鄭光一跳,再看向夏言的時候,夏言已沒有再關注鄭光。

    略有些失落迷惘的往回走了幾步路,鄭光恍然明悟,夏言雖然不願意做自己的老師,但是,他已經告訴了自己很多,教會了自己很多,幾乎把他一生的智慧都濃縮在這幾句話裏,他不願做自己的老師,卻已經傾囊相授,雖然不知這是為何,可是這個老頭子,他真的很可愛!

    鄭光猛地轉身,朝著小亭方向跪下,三叩首,高聲道:“恩師之言,弟子謹記在心!此生絕不相忘!老師!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