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 頭版頭條

字數:403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嘉靖攻略 !

    早前和鄭光有過一麵之緣的嚴訥被分配到帶著丁未科的三名新人一起從事校注元史的工作,嚴訥對其餘兩人不甚了解,不過對鄭光的印象卻十分深刻,當初鄭光在文會上一番關於時間和努力的言論,深深刺激到了嚴訥,使他想起當初考取進士,並且通過庶吉士館選成為翰林時的那種激動。

    再次見到了鄭光,嚴訥很熱情,上前握住了鄭光的手,笑道:“早就知道平之一定可以與我等在翰林院會麵,果不其然,堂堂狀元郎,哈哈哈!”

    鄭光則笑道:“不負所望!”

    胡正蒙不是南直隸人,雖然知道當時在文會上所發生的事情,但是卻並不知道當時有四名被邀請而來的翰林也被鄭光所打動,對鄭光有了很好的印象,往工作之地而去的路上,李春芳低聲對胡正蒙解釋了原因,胡正蒙則略有些羨慕的看著鄭光和嚴訥親切的交談。

    現在他才發現,鄭光已經擁有了最初的一批人際關係,比他們的起步不知道高了多少。

    而且方才鄭光所說的,要去東南平倭,到底是不是真的,他還不確定,如果真的是真的,那可真的就是創下了一個曆史了,不過現在,其實鄭光已經在創造曆史了,嚴訥對鄭光的熱情超乎尋常,親自指導他工作,官修元史有非常多的疏漏和錯誤,這都是洪武時期留下的曆史遺留問題,當初老朱為了盡快解決蒙元的問題,而下令大明的禦用文人們以最快的速度修完元史。

    按照那個時代的慣例,修完史書,就等於是徹底將一個朝代埋葬了,老朱初得天下,天下不穩,為了盡快將蒙元帶來的影響消除掉,大明的禦用文人們隻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把元史修完了,可想而知,有些朝代的文人們需要用數十年的功夫去修史,而元史僅僅六個月就修完,那裏麵有多少疏漏和錯誤也就不用多說了。

    為此,在大明朝的翰林們閑的蛋疼的情況下,夏言給他們找了個事情做,就是校注元史,名為校注,實為重修,而且沒限製他們多久時間辦完,你們看著辦,修上一百年也無所謂,別天天在我麵前晃悠就行,我沒那麽多功夫來應付你們。

    翰林們雖然不滿,但也算是找了個事情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修一頁紙,明天修一頁紙,後天休息喝茶,偶爾聚在一起下棋,打馬吊,喝喝小酒,去青樓裏麵度個假之類的,比現在的公務員還要輕鬆,那些大官兒們反而忙得不可開交。

    所以,說是做事,倒不如說是大家一起聊天,鄭光等三人剛來,在翰林院呆久了閑的蛋疼的老前輩們也有興趣和小鮮肉們多親近親近……哦,鄭光是小鮮肉,李春芳和胡正蒙是老臘肉。

    本來是十分繁重的工作,放到翰林院,就是寫寫停停寫寫停停,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一上午的功夫,大家就混熟了,鄭光也有自來熟的性格,李春芳和胡正蒙都不是悶葫蘆,三下五除二大家就打成一片,都是翰林,都是極品,互相之間還真有幾分相性,到了午飯時節,七八個校注《元史》項目組的老翰林和鄭光三人還聚在一起去吃午飯。

    而在翰林院的小食堂裏,鄭光等正牌翰林還看到了三十名被選出來的備選翰林——庶吉士,徐胖和張居正就在其中,見到鄭光等三人,張居正還興奮的揮揮手,徐胖繃著一張臉不看鄭光,似乎想要忽視鄭光,其餘的庶吉士們則上前拜見三名正牌翰林,口稱“年兄”。

    該說不說,翰林院的夥食還真的不錯。

    整個皇宮裏的食品供應其實都是一個環節,皇帝吃什麽好吃的,翰林們吃的也就差不多,從食材上,和皇帝是一樣的,大明朝是沒有禦膳房的,早些時候,禦廚們是光祿寺的編製,皇帝的餐飲是光祿寺負責的,後來因為光祿寺的禦廚們做飯實在太難吃,難吃到了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知道光祿寺的飯菜難吃,還編了順口溜來嘲笑光祿寺的飯食。

    《萬曆野獲編》中記載了當時北京城流行的諺語“京城四大不靠譜”: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其中“光祿寺茶湯”就光榮上榜,可見光祿寺飯菜的難吃程度,在整個京城都出了名。

    朱元璋是苦出身,打江山的時候饑一頓飽一頓,一碗白粥一根鹹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建國之後也秉持著艱苦樸素的精神,對食物要求不高,隻要是肉都覺得是無上佳肴,這是明代皇帝膳食難吃的開端,按照朱元璋的需求,光祿寺做給他吃的“禦膳”,也沒什麽山珍海味的稀奇東西,不過是大魚大肉,然後猛燒猛煮猛加調料罷了。

    按照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玩意,也就是當今中國第九大菜係——食堂菜係,被廣大學生戲稱為豬食的黑暗菜係食堂菜,所以這一想啊,明朝前期的皇帝們吃的禦膳就是食堂菜,還真是有點而辛酸,至於朱棣,他是打江山出身,馬上皇帝,常年鎮守北方邊境,經常和蒙古人真刀真槍對著幹,一打起仗來在野外吃東西,肯定糙,比食堂菜還難吃,所以他也不是很在乎口腹之欲。

    不過之後的皇帝就不一樣了,小朱皇帝們不是沒吃過光祿寺提供的禦膳之外的東西,比如內宮妃子們一般都有自己的小灶兒,有些妃子為了吸引皇帝來,還專門把小灶兒弄得特別好吃,吃過那些美食之後再去吃光祿寺的食物,兩下裏一對比,那種豬食皇帝就更不願意吃了。

    所以景泰正統以後,基本上就是太監係統為皇帝提供餐飲,喚作“內庖”,其實當然不是讓東廠公公們親自做菜,真正負責操辦禦膳的,是太監手下的家廚們,明朝的死太監手握大權,又沒了把家財留給子孫的念想,隻好把大筆的銀子用在滿足口腹之欲上。

    所以,明朝的死太監大都醉心於美食,所謂“凡攢坐飲食之際,共食求飽,吒食齧骨,羅列果品,飲茶久坐,或至求精爭勝”,他們口味刁鑽,可不是平常廚子能滿足的,因此死太監們的小廚房做出來的食物比光祿寺的豬食的還要美味的多,老朱的後代皇帝實在忍受不了那麽重口味兒的飲食,所以,就把做飯吃的任務交給了太監們。

    其實說起來皇帝也挺苦的,吃那麽難吃的東西,還真是夠嗆,而且大部分明朝皇帝都被圈養在北京城,一輩子也沒出過紫禁城,但是像正德皇帝這種皇帝不守規矩,就喜歡跑到外麵逛幾圈,逛著逛著肯定是要吃飯的,吃吃美食,驚訝地發現民間的美食比自己吃得好太多了,一個對比之下,還能給宮裏麵的禦廚好臉色看?

    嘉靖皇帝是很強勢的,自然對吃的要求也不低,不過現在為了修道,他自我標榜要吃素,可要真是吃全素了,他少年時代吃肉的美好記憶又無法消除,死太監們理解皇帝的心意,就想辦法用雞鴨魚肉熬出來的鮮美高湯給素菜調味,吃根綠葉菜都跟吃肉沒什麽差別,耗費的錢財也不見得就少了。

    不過這倒是便宜了宮裏麵的其他人,熬湯熬剩下的食材就歸了他們,高官們自然不會吃剩下的東西,他們也有自己的小食堂,但是翰林們就無所謂了,用皇帝用剩下的肉啊菜啊做飯吃,對他們來說還挺榮幸的,翰林院自己的小食堂裏麵大廚的手藝不錯,有上好的食材做飯,挺好吃,反正鄭光是挺滿意的,在朝廷裏吃喝又不要付錢,何樂而不為?

    好比一道炒肉片,也不知用的是什麽肉,淋了醬油來炒,吃起來特別鮮嫩多汁,十分美味,還有不知什麽肉煮出來的濃湯,味道美的能讓人把舌頭給咽下去,鄭光覺得都不需要別的菜了,就著一碗濃湯也能吃下兩碗米飯,這個時候沒有綠葉菜,綠葉菜還沒有上市,宮裏麵溫湯監產出的綠葉菜要給皇帝和後宮妃子準備,翰林們是沒得吃的,所以,就盡量給肉。

    牛肉和羊肉鄭光是吃出來了,那鮮嫩多汁的肉,嚴訥告訴鄭光是鹿肉,還有兔肉等等,翰林院小食堂別的不多,就是肉多,畢竟各部堂官大多都是翰林院出身,當今的戶部尚書也是翰林院出身,加上如今的翰林掌院院士是首輔夏言,所以翰林院的經費非常充足,翰林們從來沒有缺少過俸祿。

    不過今日翰林院的頭版頭條並不是來了三位新人,而是新人之一的新科狀元鄭光是個大吃包,嚴訥看著鄭光吃東西就看呆了,手裏的飯一直沒動,筷子上夾的那片肉掉到碗裏也沒發覺,整個人宛如石化一般,不過看到鄭光的翰林都是這副姿態,除了少數和鄭光熟識的人之外,大家都愣住了。

    那叫吃飯啊?那是吞飯好不好?一整盆飯,大家各自一碗都還沒吃完,就給鄭光清空了,七八盤子肉,鄭光一人就給承包了,吃得是驚天地泣鬼神,食堂大師傅都給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