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府試(二)

字數:8599   加入書籤

A+A-




    府試試題分為四道大題, 一般是四五五經題三道, 還有一道詩賦。另外,在縣試裏很少考的截搭題在府試卻是常規題,也就是說, 在府試裏最少有一道搭截題。

    王珩打開試題, 上麵第一道題不出所料地是一道四書題。

    它的題目是:“生財有大道, 生之者眾,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用之者舒, 則財恒足矣。”

    這道題可以說是出得中中居居,沒有什麽特別難的地方, 隻要意思理解正確, 回答還不成問題。

    但, 此題難就難在如何答好。這句話出自《大學》,意思是說要創造財富,就需要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生產中去, 減少消費人數, 並且加快生產, 使資源留有餘地, 這樣才能使國家富裕。

    隻看第一道題, 王珩就不得不說,知府劉大人不愧是實務派,上來的第一道試題就關乎民生, 關乎國家。

    這題看著是說人投入生產,減少消費,可以積累財富,可以使國家富裕。如果要答,直接附和這種觀點,或者否定,不管如何,隻要圍繞這一論點來答,總不會出錯。

    但是,往深裏一想,這道題還可以答讓眾人投入到怎樣的生產中,怎樣積累財富,減少消費,使國家富裕,論點落實到具體的辦法上,而不是糾結這句話對與錯。

    此時,大齊朝建國不足二十年,經過戰火的洗禮,百廢待興,生產力低。這樣的情況和眼前的這道題,讓王珩不禁想到上一世他所在的國家,在建國初期所麵臨的困狀。

    可以說,此時的大齊,比起當年被多國踐踏掠奪的大地來說要好的多,最少大齊此時的外患可比前世國家要弱,範圍也小。

    可是,如今兩者麵臨的問題卻非常相似,生產力,經濟,民生。王珩不由地回想上一世,他所在的國家在麵對此等情況時所做的努力。

    王珩看著這道題,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將前世的一些做法寫出來,比如如何調動民眾的生產力,快速積累財富。

    當然,王珩也沒有笨到要想將前世的理論照抄,一些不適應於如今的方法,能換則換,換不了就刪,他隻是給知府大人提一個思路,而且,王珩沒有忘了,這可是府試。

    第一題有了思路,王珩也沒有急著寫,現在還有時間,他繼續看第二道題。

    第二道題是一道五經的截搭題,題目是:“潛龍勿用,君子以成德為行。”

    看到這道題時,王珩心裏鬆了一口氣,府試中他最擔心的就是截搭題,因為兩句話不同,可以理解成千種意思,他也不敢保證他理解的就是主考官想要考的。

    而這道截搭題,在截搭題中可以算是簡單的了,因為這兩句話都是出自《周易·乾卦》。

    第一句“潛龍勿用”在《經文》裏原句是“初九,潛龍勿用。”說的是,龍潛伏在水中,暫不宜妄動。

    後在《象傳》中提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說的是潛龍勿用,是因為君子還居於下位。

    初九曾問孔子,‘潛龍勿用’是什麽意思,孔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即有德的隱者,不為世俗所轉移……有堅定不移的意誌,就是潛龍。

    總之,第一句‘潛龍勿用’指的就是有能力的人,因為各種原因尚未出頭,處於潛伏狀態。

    下一句“君子以成德為行”原文是“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說的是,君子以成就德業為目標,每天都可以看見他的行動。

    王珩想,如果把‘潛龍勿用’比作千千萬萬正在努力科考的考生,‘君子以成德為行’看做他們的行為準則,那麽這道截搭題就變得好答起來。

    並且,在《周易·乾卦》中,潛龍勿用前一句還有一句話王珩非常的熟悉,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綜合所有的信息,王珩對於這道題如何來答,已經有了眉目,決定看下一道題。

    按理來說,府試的第三題,應該還是四書題,或者五經題,但王珩看到這道時,整個人都愣住了,甚至還揉了揉眼睛,確定自己確實沒有看錯。

    無他,這第三題,即不是四書題,也不是五經題,而是一道數算題。

    根據王珩了解到的曆代科考內容,數算不是說不考,而是考的幾率非常小。所以對於數算、律法等考試內容,學子一般都是考取秀才後,入縣學、府學後才學,尋常的私塾、官學都不會教學子這些東西。

    就拿王珩所在的青桐縣官學來說,對於數算,王珩隻聽夫子說過,卻沒聽他講過。

    所以,在府試第三題看到一道數算題,王珩才如此吃驚。

    看著這道數算題,王珩想在場一千多名考生,不定有都多少人在心裏哭呢。

    不過,這道題對於已經學過十幾年數學的王珩來說,算得上是送分題。

    劉知府也許是知道在場的考生有很多人都沒學過數算,所以出的題隻是一道簡單的雞兔同籠題。

    王珩用了一道方程,很容易就將最後結果算了出來。算完他還想,劉知府也不是要故意為難大家嘛,這道題的難易程度,也就是前世初中生水準,還是很簡單滴。

    當然,如果王珩能看見在場考生十之八/九在看到這道題時皺的死死地眉頭,就不會這樣想了。

    順手把第三道題做完,王珩很開心地開始看第四道題。

    對於第四道題,劉知府沒有再給大家‘驚喜’,而是按照慣例,出了一道詩賦題。

    題目就四個字:零雨其濛。

    在看到這個四個字時,王珩想:果然不愧是知府大人,就是做詩,也要給人來個陷阱。

    零雨其濛,如果隻是看字的意思,應該是指細雨朦朧。做詩的話,應該會往雨的方向寫。

    但對於已經熟背《詩經》的王珩來說,這四個字,可不僅僅代表雨這一個意思。

    零雨其濛,出自詩《東山》,寫的是一位士兵解甲歸田還鄉時,細雨蒙蒙,家園荒廢,景色破敗,物是人非。

    所以,這道題,它應該是讓考生寫得是觸景生情,意在表現在情的哀傷、思念上。

    如果有考生審題時沒有想到這一點,寫了雨的輕快,雨的喜悅,那他就悲劇了。

    不過,就算審出了題的意思,王珩還是一籌莫展,因為對於做詩,他真的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就算將詩經、詩千百都背了個遍,王珩還是不能做到有感而發,做的詩總是缺點什麽,讓人一看,就是工整有餘,底蘊不足。

    待王珩審完所有題,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時辰,此時已經有許多考生開始答題,坐在王珩對麵的仁兄,早已經奮筆疾書。

    王珩也不再拖遝,將和考題一起下發的草稿紙拿出,筆沾了墨,開始在草稿紙上書寫第一道題的答案。

    經過一上午的奮鬥,王珩第一道、第二道題的第一遍草稿已經完成。他看了看燃燒的香,心裏默算了下時間,已經是中午,就不再繼續寫,而是拿出準備好的午飯,決定休息一會,吃點飯。

    王壯給王珩準備的是一張張薄餅,對著陽光看可透明的那種。並且,為了使餅吃時更有滋味,王壯將每一張餅都細細地塗了遍自製的醬,撒了王珩最愛的辣椒,甚至他還無師自通的癱了雞蛋鋪放在上麵,還撒了蔥花。

    當王珩看見這份特製的餅時,腦中回蕩的就是雞蛋灌餅幾個大字,看著甚是親切。

    對於發明的這份“科考特製餅”王壯非常的自傲,實際上當王珩吃著時,覺得王壯確實有自傲的資本。

    雖然餅現在涼了,沒有熱的時候好吃,但相比其他考生的幹糧,王珩覺得還是自己手中的餅更可愛。

    尤其是當王珩吃到餅裏的辣味時,瞬間精神起來。

    不過,說起辣椒,王珩還要感謝他小舅舅花程魚。自從花程魚第一次出海,王珩就讓他留意各種與中原不同的植物、調料等,如果可能盡量收集這些植物的種子。

    最開始,花程魚還不知道王珩收集這些東西幹什麽,畢竟這些植物有許多在中原根本種不活。但是,當王珩在一次的植物中找到辣椒時,花程魚瞬時懂了。

    那次,王珩用辣椒炒做的水煮魚,徹底征服了一向口味/重的花程魚,他真的是邊哭,邊吃,根本停不下來。

    從此以後,不用王珩說,花程魚也開始注意收集這方麵的東西。

    幾年來,王珩已經陸續找到了辣椒、西紅柿、紅薯、土豆地等幾種常見的植物,而且還在家裏試驗種植成功,讓他很有成就感。

    吃完美味的午飯,王珩繼續答題。首先他將上午做的兩道題再次通讀一邊,有的地方又潤色了一下,再三確定無誤後,開始往答題紙上謄抄,務必確保字跡工整,卷麵整潔。

    將寫好答案的紙放在桌麵上晾曬,王珩開始想第四道題該如何寫。

    一想到做詩,王珩就覺得頭痛,眉頭不自覺的皺了起來,閉著眼睛,手指在額頭處來回轉動。

    突然,王珩感覺他的考室前有人,睜開眼,發現不知什麽時候,劉知府巡視到了他麵前,並且停下腳步,站在桌前一動不動地看著他晾曬在案桌上的答案。

    王珩順著劉知府的目光望去,發現他看的那篇答案,正是第一道題的答案。忽然,王珩覺得他心跳的有點快,抬起眼,打量了劉知府一眼。

    隻見劉知府盯著答案的臉毫無表情,眼中一片平靜,王珩不敢多看,立刻收回目光。

    隻是王珩的打量目光,還是讓劉知府察覺,他意味深長地瞧了王珩一眼,遂帶人離開。

    王珩不知道劉知府臨走前的一眼是什麽意思,想了一會,還是不明白,便不再想,轉而又開始苦惱起第四道詩來。

    最終,王珩在憋了一個時辰後,終於想出了兩句詩,在草稿紙上快速寫道:

    日暮黃昏歸,瀟瀟暮雨遲。

    飛鳥回巢去,吾家何處來。

    一寫完,王珩就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讀了一遍,覺得還算工整,就不再為難自己,浪費更多的腦細胞,就將它做為最後的答案提交上去。

    將最後一道題也寫完後,待墨跡晾幹,王珩再次檢查無誤後,將答題紙和試卷一起密封好,等待放排。

    所謂放排,就是提前交卷。府試時,是允許考生提前交卷的。過了正午,每隔一個整時辰,就是一次放排時間,這時寫完的考生,就可以拿著自己的試卷交到指定地點,離開考場。

    未時末,是第二次放排時間,王珩帶著試卷到交卷地點,將卷子交給看守的衙役後,毫不猶豫的離開。

    這次放排,算上王珩在內,共計五人交卷。

    王珩不知道第一次放排時有幾人交卷,不過看第二次的情況,想必人數也不多。如此看來這次試題對於多數人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

    如今距離考試結束還有三個時辰,也就是在第五次放排時,不管做沒做完題,都會交卷。

    考完試,王珩也有心情開始想其他的事情,心裏想著事,他的走路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和前麵四個一起出來的人比,差段距離。

    其實,王珩走的慢就慢了,但不成想前麵四人因此覺得王珩是後悔交卷,在懊惱,所以才不敢和他們一起走。

    如此一來,四人就議論起後麵那個“為了麵子”而提前出來的人,在平時他們議論就議論了,反正被議論的人也聽不見。

    但架不住,此時方圓一公裏內,除了他們,沒有任何人,又架不住王珩一直和王玫習武,功夫不怎麽樣,耳朵卻比一般人聽的遠點。

    所以,四人的議論,王珩一字不差的聽在了耳中。

    “你們說,那個小孩現在會不會在哭?”

    “不會吧,他要是哭了,我們是不是還要去安慰安慰他,畢竟他那麽小,我們做大人的也不能一邊看著不是。”

    “哼,安慰什麽,他自不量力,關我等何事,科舉可不是他一個小孩子能來玩的!”

    ……

    據說在哭的王珩:……馬踏,你們才在哭,你們全家都再哭!

    被說成是哭的王珩小情緒一爆發,行走的速度瞬間快了起來,一會兒就超過了四人,在路過他們時,輕飄飄地來了句:“四位仁兄,長舌婦也?”

    長舌婦,特指那些背後議論別人的人。

    四人聽到王珩的話,瞬時明白他們剛剛的話被他聽了正著,麵色微紅。被當事人當場抓包,四人就算被說成了長舌婦,也不好意思爭辯,待王珩走遠,才散開。

    王珩一走出考場範圍,就看見考場外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都是等待裏麵考生出來的親人或下人。

    王珩剛出來,就被一早等在一邊的王壯看見,立刻向他搖手喊道:“阿珩,這裏,這裏!”

    王珩向王壯處擠去,等到他好不容易到王壯身邊,人已經被擠得衣衫淩亂,“大壯,你怎麽在這裏,不是說讓你在家等著麽。”

    “嘿嘿,我在家也是呆著,還不如來這裏等著你呢。你瞧,我這不就等到你了。”

    然後誇道:“阿珩你真厲害,我聽他們說,提前出來的都是每年最好的考生,我就知道你最棒了。”

    王壯臉上還是一如既往的憨厚,不過卻帶著明顯的崇拜,最後像想起什麽來似的,指著不遠處道:“咱家的車就在那,你既然出來了,我們就趕快回去。

    你累了一天,回去洗個熱水澡,好好吃頓飯,睡一覺,補補精力。”

    王珩感覺自己還好,不算太累,就說道:“我們再等等何兄、於兄吧,他們還沒出來。”

    王壯指著不遠處說:“不用,小林在這盯著呢,我先把你送回去,然後再來接兩位公子。”

    小林就是何睿東帶的隨從,王珩順著王壯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小林在那。小林注意到王珩,還衝他笑笑。

    如此,王珩沒再堅持,坐上馬車,先行回了住處。

    等到王珩回到住處,劉嬸已經準備好了熱水。王珩洗了澡後,隱藏在身體裏的疲憊瞬間湧上心頭,還沒待頭發幹,就躺在床上睡著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憋了我兩天,為了寫府試的試題,我還特意買了本四書五經講解,裏麵的所有試題,都是蠢作者自己想噠!

    如果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請勿較真,還有那首詩,也是蠢作者寫的,感覺好羞澀[捂臉]

    最後,看在蠢作者努力的份上,大家留個言唄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