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鐵肩擔道義,月關妙手著文章

字數:2044   加入書籤

A+A-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革命先烈李大釗的一幅對聯,我冒昧的把它拆分開來:“楊浩鐵肩擔道義,月關妙手著文章”,個人認為形容楊浩和月關都非常之貼切。

    先來說說楊浩的“鐵肩擔道義”。《大學》有雲: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所謂“正心”“誠意”正是現代人所說的價值觀,此乃為人處世乃至建功立業的根本所在,對於楊浩而言,雖然他現在正行走在通向那前途無限光明但道路絕對曲折的道路上,但是,“道義”二字已深深的刻在他的心底,成為他內心不可動搖的根本,有了這一壓箱底的法寶,前路無往而不利也。

    丁家大院,滿身傷痕的楊浩被綁在樹上,被不明所以受流言誤導的村民唾罵侮辱,當麵對著眾人言之鑿鑿的鐵證,當麵對著母親楊氏苦苦的哀求時,楊浩有過動搖。但是,當他想到說出事情真相的後果時“動搖的心神頓時一斂”,是的,如果說出那晚是與冬兒在一起,楊浩或許會留得性命,但是冬兒……

    “她善良,但是怯懦。她自愛,把臉麵聲名看得重過性命……”“她有勇氣破開自幼熏陶教化的思想、街坊鄰居的冷嘲熱諷、對董李氏已成本能的恐懼編織的這張無形的網,站出來承認與我在一起麽?哪怕……哪怕是她承認了,恐怕也沒有勇氣活下去了,對她這個什麽都怕、唯獨不怕死的女孩兒來說,或許她會選擇……”楊浩不敢想下去了,我也不忍心想下去了。你忍心看著一朵生機勃勃的花朵被狠狠的掐下麽,你忍心看著一塊璀璨奪目的美玉被狠狠的摔碎麽,你忍心看著純潔如百合的冬兒凋零在含苞欲放的年紀麽?於是乎,楊浩正氣凜然的隱藏起了他的隱私……所幸的是,楊浩和冬兒逃出升天,所悲的是,楊氏溘然長逝。

    西遷路上,**橋畔,坦途在前,追兵在後,百姓惶惶然倉促逃命,將士凜凜然大義斷後。恐慌是可以傳染的,所以百姓們亂了,瘋了似的向橋上衝去,向對岸擠去,不顧他人的死活;勇氣也是可以傳染的,所以無數的羅克敵、赫龍城們拚了,明知這一去是十死而無一生,但是他們甘當棄子,帶著“裂土難憾,堅逾金石的冷酷”,帶著“爭鬥殺伐的無情與血腥”毅然轉身迎敵,如同《亮劍》裏戰至最後一人的騎兵連連長怒吼“騎兵連,進攻”一般,雖死亦無悔!

    肩擔道義的楊浩是不會被恐慌傳染的,這時的他已被將士們的血性所震撼,他做出了男兒應當做的決定——斷橋!“啪!”一聲脆咧的炸響。“水聲隆隆,對岸的軍民沒有聽到;蹄聲如雷,衝過來的契丹武士們沒有聽到,但是他們的心卻不約而同地抽搐了一下,彷佛那一鞭子是抽在了他們心上。”

    對岸的百姓眼睜睜看著楊浩揮鞭,眼睜睜看著楊浩中箭,眼睜睜看著楊浩落水,他們的心在滴血,是楊浩將他們從契丹鐵蹄下從死亡邊緣拉回,而他自己卻……突然一聲驚呼響起,聽到聲音的百姓愕然抬頭,瞬間驚喜爬滿了臉龐,接著,歡呼聲響起,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隻見“一個人,抓著繩索正一步一步從江水中走上來,他肩頭的狼牙箭不知是因碰撞還是江水衝擊,已不見了蹤影,肩頭正有鮮血溢出來。他拉著半沉入水的橋索從江麵下鑽出來,正渾身是水地一步步走上那橋麵。弧形的橋麵被水衝的一起一落,他在橋上走得十分艱難。”

    看到耶律休哥拉開弓箭,百姓們心中一窒,隨即咆哮開來,雖然他們知道這無濟於事,但他們不甘心,他們咒罵著,咆哮著,彷佛想用聲浪絞碎那奪命的弓箭。幾名宋軍見楊浩爬近了,奮不顧身的“跳下橋頭,連滾帶爬地撲過去,手拉著手兒,用他們的身體將楊浩緊緊護在了中間。”也許是震驚於楊浩驚人的求生本能,也許是感動於軍民一致維護楊浩的決心,也許是認為找到了一生的對手,耶律休哥放棄了。

    從勝利在望的喜到契丹追來的悲,由楊浩慷慨赴義的悲再到他奇跡般從水中斷橋上爬出的喜,一喜一悲複一喜;從楊浩從水中出現伴隨著耶律休哥弓箭的舉起又放下,仿佛將人的心從胸腔裏狠狠的攥到嗓子眼,又重重甩回去一般,讓人緊張的喘不過氣來。仔細回味,不由得讚一聲,好一個楊浩,好一個月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