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一台海洋智能機器人組裝完成!(求書單!)
字數:8073 加入書籤
秦儒好說好說的,才把自己老媽安撫住。
第二天,秦儒直接以工作的名義,躲進了科研大樓之內。
這點倒是真的。
科研大樓五層,是一個精密加工中心。
秦儒帶著幾人,在十幾個高智能機械手控製下。
開始組裝一個個機器人。
機器人非常的巨大。
高度達到了五米之高。
身上可以見到許多個機械爪的存在。
海底采礦機器人。
輕鈦合金製造。
單單材料成本,單個就超過了兩千萬。
更別說其他的成本。
秦儒命名為海洋一型機器人。
海洋一型機器人,分別三個款式。
海洋偵察型,海洋武裝型,海洋開采型。
而現在,秦儒在製造的則是開采型。
海洋開采平台已經開始建造,那邊基本上沒有什麽難度。
有辰看住,不擔心什麽。
開采平台,說白了,就是一艘巨大的移動工作平台。
不像石油開采平台那種固定的。
秦儒是根據諸辰帆記憶中的蒼藍科技製造的一種海洋平台基礎上開發的。
蓬萊式平台,這是蒼藍科技製造出來的一種多功能的平台。
開始應用在海洋上麵,然後加裝了反重力係統更換了粒子引擎後,可以應用在太空資源開采上麵。
整個平台采用模塊建造。
平台可以根據大小不一的三個模式。
最小的模式可以儲存十萬噸的礦。
最大型的可以儲存一億的礦。
還有一種超大型的蓬萊平台,隸屬深太空開采,可以航行兩百年,帶在一百億噸的資源,不過,在大型平台之上,已經開始初步的應用空間折疊技術。
這對於秦儒來說,太過於遙遠了。
現在秦儒給辰提交的設計圖,就是小型蓬萊平台的設計圖。
隻能搭載十萬噸的資源。
不過,目前足夠了。
小型蓬萊平台搭載四個大型渦輪引擎。
可以以每小時16節的速度前進。
搭載八根長度五百米的支柱裝置,其中四根支柱是固定支柱,剩下四根,則是傳輸真空支柱。
海洋開采,最大的難度就是把資源裝載的問題。
秦儒尋找了幾種技術。
選擇了磁力牽引技術。
類似電影中的牽引光線。
並且可以以磁力隔絕掉海水的進入。
隻需要有樣品,紀錄了之後,剩下的海洋開采機器人把礦放在傳輸支柱的入口就可以了,剩下的,磁力牽引會把礦全部從海底傳輸到平台上麵,再由貨船轉移到陸地上提煉!
第一台機器人組裝完成。
兩人拿過一個超科幻的金屬箱子。
秦儒輸入密碼後。
箱子打開。
露出六枚芯片。
專門為海洋機器人開發出來的智能芯片。
性能上,已經接近了第三代蒼月芯片的能力。
而這,也是秦儒掌握最大的芯片技術。
蒼月芯片,已經發展到第八代。
而諸辰帆,隻掌握到第三代的技術。
對於第四代到第八代。
諸辰帆隻是知道一個概念。
如果自己想使用更好的蒼月智能芯片,隻能根據諸辰帆的記憶,自己去開發出來。
兩人小心接過芯片。
打開機器人的控製麵板。
把芯片放進去。
機器人的雙眼,開始亮起來。
眾人後退。
緊張的看著這個第一台機器人。
海洋機器人,也是諸辰帆掌握並不算成熟的機器人技術之一。
不過,諸辰帆記憶中的機器人,和常人一樣。
基本在一米八上下。
而秦儒製造的海洋機器人,身高達到了4.89米的身高。
主要是,秦儒掌握的材料,不得不加多兩層,以抵抗海底的壓力。
並且因為智能控製上麵,秦儒製造的海洋機器人非常的複雜。
不像記憶中蒼藍科技的那樣,機器人采用概念傳輸控製。
而秦儒製造的,則是金屬傳輸控製,和世界上大多數機器人一樣。
可以說,完全不一樣的就是這一塊控製芯片。
其他的,很多國家都能製造出來。
正好的也是,很多人都能製造,但卻沒辦法驅動。
一方麵是沒有足夠讓機器人智能化的控製芯片,另一方麵,也就是能源問題。
秦儒采用的是和蒼藍無人機一樣的離子電池,不過放大了。
也導致了機器人的內部一一擴大。
到了現在,達到了4.89米的身高。
機器人開始運作。
站起來,秦儒等人都得仰望看著它。
當初建造的時候,秦儒考慮到了會建立其他的情況。
所以,科研大樓每一層的高度,都在五米以上。
如果加上覆蓋層和保護層。
一層的高度,是七米。
那怕這棟科研大樓隻是過渡型的。
秦儒也建造非常的巨大和高大。
不管是現在的科研大樓,還是銀灘商業區那邊的蒼藍大樓。
都是過渡型的。
秦儒雖然想一步到位,但是現在的財力和能力不允許自己這樣去做。
秦儒的規劃是,蒼藍公司應該是一個集辦公,科研,生產為一體的科技園區。
對於這點,目前的蒼藍公司,實在做不到。
而且,建造自己心中的蒼藍公司至少需要五百億的建造資金,加上其他的,至少需要七百到九百億的資金來建造蒼藍公司的真正總部大樓。
目前,秦儒實在是沒有那份資金。
重要的是,目前的蒼藍公司,不需要那麽豪華的辦公大樓。
所以,秦儒在銀灘商業區那邊建立了一棟過渡的。
至少來說,蒼藍公司產值沒有突破兩千億,秦儒是不打算啟動蒼藍產業園計劃。
不過,目前銀灘商業區,也是蒼藍產業園的一部分。
秦儒的心中所想,是諸辰帆世界中的蒼藍科技建造的蒼藍產業園是完全一樣。
而那準確的來說,並不叫產業園,而是叫城市,蒼藍市!
蒼藍科技曆時七年時間,消化資金一萬四千億,從一片荒涼的山區,建造出世界第一座全智能城市。
秦儒想達到這點,太遙遠了。
機器人低頭,看著秦儒等人。
“我是……海洋開采一號?”
機器人開口。
“耶,我們成功了!”其他人高興跳起來。
互相抱在一一起。
“好了,先檢測下他的情況,看看芯片有沒有運載過度!”秦儒笑打斷他們。
“是,老板!”
洛樺從門外走進來。
見到如好奇寶寶的海洋開采一號。
驚喜不已。
洛樺可以說就是科研大樓的負責人。
科研大樓的全部項目,洛樺都知道。
現在看到機器人的誕生,還是非常的驚喜的。
連洛樺自己都認為,還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呢!
“有什麽事嗎?”
洛樺回過身來“老板,總裁轉話過來,說國防部來了一個中將!”
秦儒聽,皺眉頭。
“我知道了,我馬上過去!你照看機器人,未來一周加速運轉,可以考慮把它放到西村港去工作一下,下麵的航道,還有很多沒有開通呢!”秦儒語氣,多少的無奈。
西村港並不是深水港。
平均水深隻有三米的樣子,最多就五米。
可以說,最多隻能容納一兩百噸的船隻進入。
對於越來越強大的蒼藍公司。
西村港需要至少二十米以上的航道來麵對越來越繁華的海洋運輸。
福成縣資源並不豐富。
蒼藍公司生產的鋼鐵,材料,基本上都是從其他地方拉回來。
最多的就是走海路。
尤其是對麵的南海省,那裏有蒼藍公司需要的大部分的原材料,包括鐵礦,銅礦,橡膠等等!
有龐大的資源就有加工提煉,所以,蒼藍公司的原材料都是半成品。
之前,秦儒消化數億資金,勉強能加深一條航道出來。
對於西村港龐大的資源,以目前的擴展速度下去。
需要資金可能超過七千億。
需要的時間至少需要八年時間。
不過,如果有機器人的協助的話,成本會降低十幾倍。
可以說,到時候幾百個海洋機器人。
一兩年時間,就可以把西村徹底成為一個優良港口。
到那個時候,蒼藍公司就算是建造一個亞洲最大的港口,也完全滿足條件。
西村最大的問題就是從內陸排來的大量的泥沙,導致深度每年都在減少。
而這些泥沙摻上了海沙之後,作用很小。
不過,目前福成縣在建造大量的基礎設施,這些內陸沙和海沙混合的建築材料就滿足了需求,重要的是成本很低。
之前蒼藍公司初建的時候,就是大量的采用從西村上開采出來的混合泥沙。
把成本控製下來。
如果把西村的深度擴展到二十米以上的話,那麽,開采出來的泥沙,對於秦儒給福成縣政府規劃的全新道路係統,可以建造五條。
以這裏的地形來說,冠頭嶺那邊的海麵,更適合建造港口。
而銀灘鎮的全部漁民,就是在那邊停靠。
而西村港,並不適合建造,如果把深度擴展到二十米以上。
那麽,西村港將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優良港口之一。
因為西村港足夠的大,而且,西村港對外有數座小島,適合做為引導裝置的地方,同樣的,也可以做為警戒的前線。
相比之下,冠頭嶺那邊的幾個港口是不具備這點的,雖然那邊的港口更開放,更容易進入大海,但是,秦儒需要的是更安全的港口,在福成縣地界之內,沒有比西村港更適合的,而營盤和鐵山那邊,雖然不錯,不過那裏有大量的紅樹林,不適合建造大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