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江風颯颯
字數:3395 加入書籤
初初登船,三少自然不願在小棚裏麵窩著腿坐,便在艄公身後不遠處擺上了一個小幾,四麵擺著矮榻就和著,一麵喝茶一麵觀瞧兩岸夜景。
舟頭推開水麵,伴隨著轟轟的江水,漸行漸遠。
王麓操一撩衣袂,起身站在舟頭,劉術從車裏翻找了一會兒,將琴盒抱來,笑著問:“公子,許久不練琴了,咱們離應天府,可是越來越近了,哈哈哈。”
沈康暗自扶額,想著劉源的時候,他大多是想念與感激的感情,而想起師母的時候,這想念與感激卻額外多了一絲畏懼,想想自己曾被她打的那些手心兒,又是一陣心驚肉跳。
沈康雖然心裏犯愁,卻是微笑著點了點頭,道:“那便拿來吧......”
船上人皆知,沈康素來害怕練琴,然而如今離應天府越來越近,他便是隻能硬著頭皮咬著後槽牙也得練這個琴。
孟繁銳低低的笑了笑,揚聲問道:“沈三小子!你那師母莫不是個河東獅吼不成?能讓你怕成這般模樣?哈哈哈哈!”說著,他拿起酒壺猛地灌了一大口,然後自然的將酒壺丟給魏無敗。
魏無敗朝沈康看了一眼,聞聞酒壺壺口的味道,將壺塞給按了回去。
沈康笑道:“師母雖然嚴厲,但自古嚴師出高徒,與河東獅吼無關爾爾。”接著看向魏無敗,道:“近來你也辛苦了,想喝便喝吧。”
魏無敗拱手一笑,露出白牙一口,然後打開酒壺塞子,猛然灌下一大口,美酒滾過喉間,他暢然而自然的發出一聲心滿意足的歎聲。
“啊!”
劉術笑道:“你便如喝了這一口,人生便死而無憾似的。”
魏無敗笑道:“人生為所愛而死,怎麽會有遺憾?”
沈康略想了想,這魏無敗愛酒至此,甚至被趕出佛門,卻因為在自己身邊兒甚少飲酒,看來也是與從前不一樣了,越來越可堪一用。
轉過眼神來,他緩緩將七弦琴放在膝頭,雙手撫上琴弦。
轉過深秋,雖然南方還很悶熱,然而泛舟江上,卻隱有涼意襲來。
沈康手指撥動琴弦,是一曲入門級的曲目《良宵引》。
這首曲子是描寫月夜輕風,良宵雅興。樂曲短小洗練,委婉清新。又因為它指法簡便,節短韻長,所以許多人剛開始學琴都會從這首曲子開始。
今夜天高氣爽,月朗星輝如此良宵雅興,配上這首曲子,倒是很合時宜。沈康彈的輕鬆,聽琴之人也覺得賞心悅目,王麓操獨立舟頭,轉過臉來,一手持著扇子,在另一隻手上打著節拍。
江柳飲下一口清茶,搖頭晃腦的享受著這良宵美景,揚聲應和著曲調吟誦道:“夜敲春浦又風吹,花落淒迷水漫溪。掬潤西湖生異狀,百千山小更依依。”
王麓操聞詩略微低笑,微笑著吟誦道:“虛眠夜半點西風,猶看鉤闌似爾曹。人那重圓求善馬,晨興影轉謾煎茶。”
沈康微笑著彈奏最後一個音調,雙手輕輕放在琴弦之上,穩住還在顫動的弦,緩緩道:“此曲雖止二段,然音韻大雅,有縹緲淩雲之致。”
王麓操緩緩走下舟頭,道:“曲雖小,而義有餘,其中吟猱綽注,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洵美曲也。千裏。”
江柳卻是實在,努努嘴道:“你就打算用這曲良宵引,去見教你奏琴的師母了?”
沈康略感汗顏,暗自流下一滴冷汗,道:“哪兒能呢?”
略微頓了頓,接著道:“隻是,原先為了應付琴課,所以我隻練了一首猗蘭操,算是能拿得出手,可是這事師母心知肚明,所以,恐怕猗蘭操也難以過關。”
王麓操微笑的搖搖頭,道:“琴乃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為四藝之首,想要練好琴,必先心境自然,平心靜氣。凡學問之道都與一個人的心靈境界有著很大的關係。愛棋之人,若是心浮氣躁,不能運籌帷幄、處變不驚,方不可得棋中真正妙趣。棋雖如此,何況琴乎?陶淵明曾有雲“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細細體味,可知琴的學問絕不僅僅彈奏,更在於品茗撫琴,樂享閑暇時光。”
沈康抿著唇,笑著道:“王兄說的是,可小弟眼下哪有這等閑情逸致啊。我自來開蒙就晚,又兼雜學,隻因科舉之途並非必考琴藝,所以也就不自覺的懈怠了,而今......這個這個“大敵當前”,我到底該怎麽辦啊。”
王麓操緩緩的踱步,一會兒舉頭,一會兒低頭,一會兒搖頭,一會兒點頭,最後,轉向沈康,笑道:“不如......”
沈康充滿期待的看著王麓操,王麓操薄唇輕啟,笑著道:“認罰如何?”
眾人先是一怔,而後爆發了大笑聲。
江柳笑的上氣不接下氣,一邊笑,一邊道:“哈哈哈哈!王兄!王兄!”他連連高高拱手,道:“小弟佩服!此法甚好!”
沈康扶額,一邊苦笑,一邊道:“看來是無解了?”
王麓操微笑道:“你身邊這幾年並無好師父教授,正所謂非自學之道不可取,關鍵在於自學之道多艱辛,事倍卻難功半,學成之時又無人分享喜悅,高山無流水,伯牙少子期,最後落得個“高處不勝寒”的結果,可悲可歎。”
沈康拱手道:“若這算一個理由,到時王兄切莫讓師母知曉你會奏琴為好。”
王麓操微笑道:“琴藝之韻,在乎會友,學習之餘,又可切磋交流琴藝,亦師亦友,豈不快哉?若是這位劉師母問起,我作為小輩,焉能欺騙長輩?”
沈康的苦笑越來越濃,這大哥是來救自己的還是來坑自己的......
王麓操接著道:“想要學好琴,其實並不難。愛琴之士多如牛毛,卻偏偏多相距甚遠,欲交流琴藝而不得,更別提尋訪名師、品茗然撫琴了。故此類似“名家雅集”就顯得尤為重要。家父每每在雅集之後感慨:“得一知己,不遠千裏而來,品一壺好茶,聽一曲妙音,每日閑暇之時總能憶起一段古琴情懷,不甚感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