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魚米之鄉
字數:3385 加入書籤
朱家八八沒想到,他家的老四朱棣奪了他孫子的天下,把都城從應天搬到了北京。他撤銷了丞相一職,但內閣權力掩過皇上的正是明朝,不過這正好成就了名相時代。
他給子孫定了俸祿,誰知道朱家在百年之後,人口發展超過十萬,致使朝廷無法負擔,餓死家中的朱家子孫絕不止一個兩個。
他抑製商人,在明末,恰恰是商人才有錢穿那些綾羅綢緞。
而今想想,不,是沈康這樣的上帝角度來看待,這是如此可悲,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大不過曆史的洪流啊,即便是諸葛亮在世,怕也想不到這後麵的一切連鎖反應了。
沈康端起茶杯,敬過王麓操與江柳愖,緩緩飲下一杯嚇煞人香,溫熱的茶湯劃過喉嚨間,滿口的芳香,讓人心花怒放,而江柳愖所言的茶稅製度,也隻在他耳邊一過罷了。
船公笑著道:“諸位公子,前頭就靠岸了。”
沈康緩緩放下茶杯,笑道:“不知幾時能見白兄?”
這時候,王麓操招來替白啟常送信來的冉明。
冉明拱手俯身,道:“諸位公子,我家公子已然安排好了諸位的落腳之處,諸位便不需勞心了,下船以後,小人領路,等諸位安頓下來,小人去通報公子。”
三少對安排沒有異議,點下頭來。
轉眼間船靠岸了,隻聽一聲響動,是船身輕輕碰在岸邊石頭上的聲音。
“咚”一聲輕響,江柳愖雀躍起來,一遍站起身,一遍道:“千山萬水的跋涉了這麽許久,總算,咱們幾個又能聚首了。”
王麓操微笑的搖搖頭,不去管他,低聲對沈康道:“他玩心大,咱們得看著些,白...白啟常他不是心胸寬大之人,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沈康微微點頭,接著道:“但我觀他對江兄還是有真情意在的,我們不過是路過,拜訪白陽先生與他,應該沒什麽大事。”
王麓操卻像是深有感觸般,道:“他對柳愖的真情意,不過是因為柳愖沒有對他產生威脅而已,不知他在長洲這麽許久,到底過的怎麽樣,對白陽先生,我們也不宜過於親近,畢竟,他經營這些都不容易。”
沈康微微蹙眉,問道:“大兄,你是查到些什麽了?”
王麓操愣了愣,看看沈康,然後點頭,道:“你記著我的話便好,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江柳愖早已經下了船,在岸邊左等右等也不見二人下船,著急的揮手喊道:“喂!快下船呀!”
王麓操略有些不耐煩的應道:“知道了!”
三人再次下船,徐徐進到長洲城內。
冉明安頓好了三位公子,又得了賞銀,心滿意足的退下,轉而去到少陵書院尋找白啟常。
然而此時,白啟常卻並不在少陵書院,卻是身在長洲縣衙。
長洲縣知縣吳俊餘生於江西貴溪,與朝中武英殿大學士夏言夏閣老,可算是正兒八經的同鄉,他參加科舉的那一年,是嘉靖七年。
那一年,夏言調入吏部。
這個時候,嘉靖皇帝正銳意於修飾禮文的工作,認為天地合在一起祭祀不合禮製,想分別建立兩個郊祀台,加上日月,共四個祭壇。
大學士張璁不敢決定,嘉靖皇帝以占卜問於太祖也不吉利,議論正要作廢,恰好夏言上書,請嘉靖親耕於京城南郊,皇後親蠶於京城北郊,為天下人示範。
嘉靖因為這南北郊的說法與分別建立兩個郊祀台的說法一致,所以命令張璁以詔書詢問,夏言於是便請分別祭祀天和地。朝臣不同意,張璁也責問他,詹事霍韜攻擊得尤其厲害。
嘉靖非常惱火,將霍韜下獄,頒發加蓋玉璽的詔書獎勵夏言,賜給他四品官的官服和俸祿,最後聽從了他的意見。
那一年是夏言正得榮寵之年,又逢取士之年,嘉靖信任夏言,命其巡視考場,夏言下到考場去,便是偶然見了吳俊餘的卷子,匆匆看下幾行,覺得此人乃是可造之材,便寫下八個字的評語:詩文宏整,縱橫辯駁。
就因為這八個字,吳俊餘便有了夏言門生的這麽個金字招牌,得了個三甲,被賜同進士出身。就算在京等候調配,也是受到了夏言的關照,最後被分到了蘇州府長洲縣,做了知縣大人。
雖說知縣是七品官,但畢竟是一方父母官,又是在這繁華富貴的魚米之鄉,一般人,是分不到這樣富庶的地界的。
吳俊餘感激夏言的知遇之恩,也是個懂得審時度勢之人,在蘇州府的這幾年,可是沒少經營。
長洲縣當地的幾個名門,對於吳俊餘這位縣官也是相當滿意的。
就比如司徒家,司徒家算不得人才輩出,但也是詩書傳家的名門,傳到這一輩上,便隻有三五個在朝為官的宗親,當的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官,最大的官,大抵也就是在戶部做做戶部浙江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在朝中大佬看來算不得大,但重在實權。
再比如說晉茂王,在朱家皇親貴胄滿天下的今日,早年朱八八同學定下的那些規製,早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不知多少親王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晉茂王在長洲,過的算是風生水起呀,除了女兒爭氣,出生的時候伴隨著異象,並且深得嘉靖喜愛以外,這位老親王自己也是十分爭氣,家財萬貫,不足以形容其生活奢靡程度,從嘉善郡君出行之時那寶馬寶車,便能可見一斑。
還有紮根蘇州的外來戶,吳家祖上來自山西大同,早些年動用了不少關係錢財,才能來打這麽一塊肥沃之地安家落戶,期間出過幾個秀才舉人,出過幾任京官,都沒有什麽大作為。
在長洲當地算得上是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到了吳桐這一輩,吳老太爺不滿足於現狀了,心想著怎麽也不能白白的念書,必須得出來這麽一個人,讓吳家的地位再上層樓,這才托人托關係找門路,給吳桐爭取上一個去國子監麵試的機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