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茶樓駁論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眾人下車,在一間客棧前暫且停歇下來。
黃三元站在沈康身後,低聲笑道:“.公子,來了廣東,是否要給家中夫人小姐帶些特產?”
沈康轉頭看向他,問道:“難道順德縣有什麽好物?”
黃三元笑著拱手道:“公子有所不知,這順德縣的香雲紗,可謂一絕。”
“哦?”沈康有些好奇,轉眸看向江柳愖,問道:“江兄見多識廣,可曾聽過香雲紗?”
江柳愖搖了搖頭,道:“名兒響亮好聽,卻是沒聽過。”
黃三元拱手道:“二位公子有所不知,這香雲紗製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動時“沙沙”作響,故名又叫響雲紗,烏黑透亮,所以又稱為薯莨綢或者黑膠綢,隻因染織工藝有限,顏色正麵是黑,反麵是褐,所以並非廣受歡迎。可是此紗穿在身上涼爽怡人柔軟輕薄,也算一絕呀。”
江柳愖點著黃三元笑道:“果真是蘇杭出身的,對於絲綢如此了解,這東西聽著倒是新鮮。”轉頭對武陽道:“去買上幾匹帶上,回頭分給家中長輩女眷。”
武陽拱手道:“是,公子。”
沈康笑著道:“既然如此奇特,那便去置辦兩匹吧。”
黃三元拱手答應下來。
眾人進了客棧,又是一番歇息,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眾人總算養足了精神,打算用罷了朝食,便出城上山,一行人來到客棧樓下,在掌櫃的指點下,去到了順德縣城中有名的茶樓。
此樓名叫春祥茶樓,說是茶樓,其實是吃早點的地方。
現代的廣東人素愛一早來到茶樓,點上一壺茶,叫兩樣點心,閑談或是看報,不亦樂乎。
而此時的廣東早茶文化,還隻是初具規模,一般有閑適時光來茶樓待上一整日的人,多是讀書人,或是富貴人家的老爺公子,普通百姓們自然沒有這個閑心。
正所謂“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蹲”,既然名叫茶“樓”,那一樓門市便用來賣糕點餅鉺。樓上中間設廳堂雅座,周邊設安靜套間,茶價也較高。
一行人進門便被請上二樓,尋了個安靜角落坐下,叫一壺普洱,幾樣點心,嚐試起廣東人的這份舒雅閑適。
隔壁桌坐著三名年輕書生,交談聲音不大,但在安靜如此的環境下,還是讓人很在意。
劉源背對三人,抿了一口茶,看向沈康等人,淡淡的笑了一下。
劉源這笑,並非是沒有原因的隻因那三人談論的,是甘泉心學。眾人有意無意間,便也就聽入耳中。
一青年道:“老釋儒乃一根同枝,予曰同枝,必一根矣,同根同枝,伊尹夷惠,釋與我儒,根株兩分。”
江柳愖忍不住輕笑一聲,半口普洱險些噴濺出來,王麓操緩緩從懷中拿出他那“懷袖雅物”,在胸前扇了扇,淡然看向江柳愖。
江柳愖抬手擦擦嘴角,樂不可支,低聲道:“並非我存心嘲笑,隻是這樣陳舊的觀點,何必拿出來贅述,還如此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模樣,簡直就是裝模作樣。”
江柳愖所笑,乃是笑其無知又做作,頓了頓,道:“生怕旁人不知讀了兩年書,哄騙無知婦孺的高談闊論,沒得意思。”
劉源略微搖搖頭,卻並不出言教訓江柳愖,孩子們有看法,即便不該如此直白,也不能過多幹預。
然而江柳愖這一番尖酸又直白的話落入前方三人耳中,便成了赤果果的挑釁,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一人輕輕將茶杯扔在了桌子上,茶杯中尚有半口茶,也淌了一桌子。
三人站起身來,扔茶杯的書生眯了眯眼睛,不屑的笑笑,拱手道:“這位小兄台有何指教,何不當麵鑼對麵鼓的說一說?”
這人說的是字正腔圓的...廣東話。
江柳愖等人隻知道他不滿,卻根本聽不懂。沈康喚來黃三元黃三元拱手重複一遍,江柳愖這才起身,利落的拱手回一禮,笑著道:“閣下所言,不過是複述書中之論,毫無新意,若有心辯駁,可否以官話對答?”
江柳愖向來不是能吃得下虧的主,本來心中就是不認同,又被人問到,當然是毫不退讓的。
此時,一個身穿粗麻衣的老叟輕輕將茶壺蓋揭開,夾了一筷子粉果,吃的是饒有興致,聽聞兩桌少年的話,與一眾食客一般抬眸看去。
三名少年哼笑,道:“正有此意。”這四個字開始,便用帶著口音的官話與江柳愖對話了。
小二哥拎著茶壺上樓,環視一圈客人的桌子,瞧見有人將茶壺蓋掀開,便上前為其添水。
來到角落老叟身邊添水,不由得蹙蹙眉,低聲道:“這二樓是貴人們喝茶吃點心的地方,你瞧瞧,那邊的讀書人要論仗了,您一身粗布麻衣的,快些吃,吃完趕緊走吧。”
老叟夾著粉果咬在嘴裏,囫圇的笑笑,巴拉巴拉嘴邊花白的碎發,笑了笑,和善的點點頭道:“好好好,加滿便好。”
小二將茶水加滿,該說的話也說了,也不好真的變臉將人趕走,隻好憤憤的離開。
另一邊,一個青年站起身來,拱了拱手,然後道:“甘泉之學,務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為禪。未知兄台何以為?”
他以為,甘泉之學是自得之學。但是,時人卻以甘泉之學為禪學,不知道你怎麽看。
江柳愖拱了拱手,笑著道:“墨氏兼愛,楊氏為我者,老氏清靜自守,釋氏究心性命者,彼於聖人之道異,然猶有自得者也。”
青年笑了笑,道:“閣下以為,甘泉者大,還是陽明者大?”
江柳愖不假思索的道:“自然陽明者大。”
青年搖了搖頭,道:“陽明者致良知,知行合一,甘泉者隨處體認天理,心乎拳大爾,天理無限大,閣下因何以為陽明者大?”
青年從兩種學說的基本思想問,江柳愖略微想了想,下意識的看向了沈康,暗自懊悔昨日應該惡補甘泉學說,而今被人問到這種尖酸問題,他若答不上來,豈不給師長丟臉。
沈康感覺到了江柳愖的目光,卻是沒有抬頭看他。
江柳愖抽抽嘴角,回道:“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