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表哥的想法

字數:5770   加入書籤

A+A-




    ﹄新八一中文網—﹃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第七百八十一章表哥的想法

    育爺爺一拍大腿:“哎喲!那天小銀子在我麵前笑嘻嘻地說了句給我爬,屁股上還挨了我一巴掌,這是不是打錯了啊?!我就說這孩子平時不這樣啊……”

    李君閣手扶腦門哭笑不得:“爺爺,人家小銀子那是學了英語在你麵前得瑟,叫你grampa呢,就是爺爺的意思!哎呀這一巴掌挨得,等回去你還是給小銀子道個歉吧……”

    大家都是一陣哄笑。

    休息一陣繼續上路,日頭一偏過山頭,這天氣一下子就涼了下來。

    走到天色發昏,一行人才上到一處穀口,前方是一片顏色發黑東倒西歪的半朽的小木頭房子,入口有一處木頭門坊,倒了一半還掛滿了藤蘿,門坊兩邊是道石頭壘出來的矮牆,將穀口攔住,一看而知是一片廢棄的聚居地。

    表哥看了看這地方的地形,說道:“怎麽好像是軍事設施?”

    李君閣說道:“這你都看得出來?”

    表哥舉手一指,說道:“前麵矮牆的中部,那是射擊孔。”

    果然,順著表哥的手指,李君閣看到了矮牆中部還有一些小洞。

    李君閣就看向育爺爺,育爺爺笑道:“這是當年最大一個土匪窩子,苦人窩了。”

    拿梭棍劈掉門口掛著的藤蔓,李君閣頭前領路,帶著大夥兒進入這個地方。

    還是有點類似川西民居的規製,不過前邊多了一道矮石牆,周圍房子也不是單間,而是很多小隔間。

    李君閣就不由得感慨:“水滸傳騙人的,土匪日子才不好過呢。”

    育爺爺“哈”的一聲:“你這話才怪了,要是混得成人樣誰還當土匪?除了幾個大頭目日子可能好過點,其餘的都是苦哈哈。”

    等到大家將東西歸置妥當,李君閣按照跑山匠的日常,拎起折疊水桶說道:“我去找水去。”

    育爺爺擺手道:“不用找,這地方沒水那就是死地,後邊有井。我們去後邊地裏看看有什麽菜。”

    李君閣說道:“喲,土匪也懂屯田?”

    育爺爺說道:“不是土匪懂屯田,是他們本來就是農家出身,搶來的那點東西你還真當能養活自己啊?不種地吃啥?走吧,帶你去看看土匪們怎麽過日子。”

    不光李君閣好奇,所有人都好奇,大夥兒幹脆全都跟了上來。

    正堂是一間破敗的大屋,如同育爺爺的大木樓,不過沒有上層。

    屋頂已經沒了,木頭也朽了,地麵上沒有瓦片,窗框也沒有,更不用說到任何陳設。

    估計即使有,當年被剿滅的時候,也成了懸天寨苗家人的紅利。

    不用多想都知道,都是窮瘋了的人,除了木頭石頭不要,針頭線腦那都是得往自家搬的好東西。

    從看上去像廚房的左邊屋子轉到大木屋後邊,小山穀裏都是田地的痕跡。

    往兩邊山上發展,靠近穀底的三分之一是梯田,上邊是旱地,都是一層一層修整過的,現在雖然被荒草覆蓋,但是大致還能看出大型。

    間或有幾棵樹立在中間,那是後來飄落生根的種子長起來的。

    瞿院士說道:“這就叫亦農亦匪是吧?”

    育爺爺說道:“看人數,人少那就是自給自足,人多那就得另想辦法求活了。都是掙命。”

    育爺爺說道:“他們有沒有打劫過寨子?”

    育爺爺笑了:“他們才多少人,我們有多少人?我們不欺負他們就是好的了。”

    李君閣不信:“人家可有槍!”

    育爺爺說道:“難道我們沒槍?”

    呃,忘了這茬了,懸天鷂子老祖祖手上的家夥事兒,跟李二毛子是同一型號的。

    見李君閣沒話說了,育爺爺說道:“再說了,他們下山被抓到,那是隻有殺頭的份!要是沒有我們,他們手裏的東西怎麽拿去換鹽換藥?”

    銷贓就銷贓!少說得這麽好聽!

    育爺爺說道:“不過老時間裏邊,倒是有我們寨子裏的姑娘遊方到這裏來,然後帶著後生一起回寨子成家立業的,這裏在我們眼裏,其實就當它是一個小寨子罷了。”

    吳院士說道:“雖然地被野草占了,但是種過的地總有物種留存的,那大夥兒一起找找吧。”

    穀底以前是水田,現在已經變成了沼澤,是跑山匠最喜歡的地方。

    李君閣說道:“育爺爺,這裏是接下來我們常駐的地方嗎?如果是的話那我就編幾個鱔魚簍子,起碼半個月泥鰍鱔魚夠吃。”

    育爺爺說道:“嗯,這裏就是大營。蜀山裏頭野物多,為了安全我們出去不走遠,就以二十裏地為限。辛苦點可以當日來回,要輕鬆也可以在外邊待一夜,不過也最多待一夜。”

    “接下來我和獵戶,二皮分三組,每組往外帶一位先生。也不用再全部一起集體活動了,初定就是早出晚歸,還在此處碰頭。瞿先生是要考察野物的,這就不能受驚擾,分開行動,找到紅毛狗的可能性更大,三位先生覺得怎麽樣?”

    瞿院士說道:“這也是三百多平方公裏的調查範圍了,老張老吳,怎麽樣?”

    兩位院士都點頭表示同意,兩周時間,能探明這麽大範圍,工作量已經相當大了。

    既然沒意見,那李君閣就去山腳邊竹林砍竹子,其餘人散到各處采集。

    隊伍當然帶了食物,不過主要都是幹糧一類,李君閣還分配了每人每日所需的大米,油料,雞蛋,現在重新集中到了一處統一管理。

    加上有了這麽個基地,這半月的吃喝基本就不用愁了。

    張院士一邊給大家指示各種植物,一邊樂嗬嗬地笑道:“真沒想到深山老林裏邊還有這樣的所在,那這次來都不用操心後勤了。”

    育爺爺笑道:“這裏是蜀山裏唯一一處冬天不積雪的地方,也算是方圓幾十裏能靠種地活人的唯一一處地界了。”

    張院士說道:“那土匪們的眼光可也是真毒啊……”

    育爺爺說道:“毒什麽啊,都是天定,隻不過冬日裏熬三個月,其它地方的都沒熬下來,這裏的熬下來了而已,然後才越擴越大成了氣候。”

    張院士不禁打了個寒噤,沒熬下來,這意思不言自明了。

    帳篷就搭在敞壩裏,李君閣利用矮牆的拐角和一些散落的石頭壘起了一個臨時灶台,還在上邊扯上了塑料布的棚子擋雨。

    獵戶叔帶著sat小組去外麵周邊山上找幹柴,這體力活讓知識分子幹不合適,主要是怕他們幹不好。

    李君閣將中午育爺爺殺的雞翻出來剁成小塊燉上,拿泡椒炒了雞雜,今晚上恐怕就隻能用燉雞麵對付一頓了。

    然後他就一邊看火一邊編織鱔魚籠子。

    東西陸陸續續都收集回來了,土豆,紅薯,花生,野蔥,野蒜,秋辣椒,折耳根。

    甚至還有蓮藕,茨菰,芥菜,葵菜,莧菜。

    當年能養活幾十人的山穀,東西還真不少,不過這季節有的,也就隻能是這些了。

    而且半野生狀態下,除了葵菜還長得不錯外,其它的也就那麽回事兒。

    瞿院士還在這片沼澤裏發現了一個秧雞種群,這也解了李君閣的疑惑,去年還是前年,在半山上和苗娃抓到的那隻秧雞,可算是找到了出處,多半就是這裏跑出去的。

    晚上吃過飯,各小組獨自準備明天的考察用的東西。

    表哥,麻頭,李君閣,三人帶吳院士一組。

    表哥剛從隊伍下來,從今天一天的行進看來,軍事素養絕對一流。

    十九年軍齡,中間還被選拔去國防大學深造過,出來轉技術兵種,三十八歲幹到正團,當年在老爸老媽嘴裏那就是李君閣的人樣子。

    因此當表嫂找到自己說表哥想專業的時候,李君閣自己都大吃一驚,這不正前途一片光明嗎?怎麽突然說轉業就要轉業?

    現在那裏都不好塞人,這職務回來在蕭齊手底下當一個副所長,怕是蕭齊自己都有些芒刺在背,老秦倒是想將表哥留在夾川做主任,但是李君閣打好了主意,盤鼇鄉派出所工作成績一直不突出,之前電魚毒魚屢禁不絕,原因就是所長要退休了,開始有事不作為,那就還不如調回去安心坐辦公室等退休,將位置騰給表哥。

    哥倆到現在,才有時間說得上話。

    李君閣編著魚簍,表哥擦拭這槍支,檢查子彈,往彈帶上填子彈,兩人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李君閣就問起表哥轉業的原因。

    表哥就說當年自己是普通兵上來的,最先靠的是過硬的軍事技術,玩槍越野那是強項,後來抗洪搶險立功被選送大學後,出來就幹上通信了。

    開始幾年還能出頭,這才混上個團職,可現在國防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專業的碩士博士一撥一撥的下來,論技術自己真不是個。

    就算資曆在那裏擺著別人不敢咋呼,可自己心裏都不好受不是,這不成了半個內行指揮專家了?還是及早給別人讓路,免得到時候大家下不了台。

    李君閣不由得歎氣,這見識可謂通透,通信領域的升級換代那可比信息技術還快,要是不一直跟上學習,一屆大學生出來上一屆就可謂落伍,這碗飯可真不好吃。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