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紅樓53

字數:5797   加入書籤

A+A-




    三皇子能不甘寂寞的攪和到鹽課裏去, 這與皇帝對待皇子的態度有關。

    隆慶帝的後宮很簡單,就是典型的古代帝王規格, 一後一貴妃四妃四嬪……不過不尋常的是這皇後是繼後,原後乃是他的少年夫妻,太子便是她生下的。

    說起這位皇後, 也算是段傳奇, 未登機前的隆慶帝並不是先帝喜愛的兒子。

    皇宮裏是天底下最拜高踩低且看碟下菜的地方,他這種身份的小透明皇子生活的並不容易,不管是皇後、寵妃、甚至是得寵的大宮女、大太監們,都能輕易地欺負拿捏他, 還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撐腰。

    一個生母位分不高,又不受皇帝喜愛的皇子,在剛成年時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出宮建府,逃離這個冷血噬人的皇宮。

    可是天不從人願, 別的得寵些的兄弟都已經出宮了,隻有他就好像被親爹遺忘了一樣,到了年齡也遲遲未被提起。

    可他一個母族勢微,又不起眼的皇子,誰會冒著觸怒皇帝的可能提醒於他呢?

    事情的轉機就在他的原配身上,這姑娘人美家世好,進宮選秀時被一幫皇子瞄上了, 當然最主要的不是人美,而是——家世好,皇家選妻比尋常官宦更加勢力。

    各位皇子都未長成, 又在沒有太子的前提下,一個家世過人的妻族,就與權勢地位不低的母族同樣重要。

    反正沒有太子,父皇又態度曖昧,這種環境下的皇子哪個又不想拚一下呢?

    而沒人在意被一窩蜂爭搶的人會是個什麽下場,大概疑心病是帝王的專屬特質,見自己妻妾兒子都拚命爭取一個姑娘的婚事,皇帝第一反應就是這些逆子想要造反了,居然想拉攏朝臣。

    他懷著巨大的惡意把她賜給了向來沒什麽存在感的隆慶帝——當時甚至連個封號爵位都沒有的鵪鶉兒子,用以敲打有些忘形的兒子們。

    隆慶帝還在籌謀怎麽讓父皇同意他出宮建府的時候,一團大驚喜就砸到了他頭上,伴隨著賜婚聖旨的,就是賜爵並出宮建府的旨意,並且還賞賜了不少的東西。

    被利用的皇子卻高興極了,或許是當初他逃離皇宮的願望太強烈了,或許是她的家族給予他太多的支持,少年慕艾的隆慶帝與她過了一段隻羨鴛鴦不羨仙的平和日子,然後這一切在最溫馨最美好的一刻戛然而止——原配早產,隻留下一子,就徹底消失在他的人生裏。

    人往往會美化自己的記憶裏,何況是正情濃的發妻,待隆慶帝使盡手段搞死老爹兄弟登上皇位。

    他就將原後之位給了她,而他們的孩子,就成了極寵愛於一身,甚過所有子嗣的太子。

    而所有的皇子都是在這種陰影中長大的,不管是生母寵冠後宮的皇子,還是本身就驚才絕豔的皇子……在皇帝眼裏全加一起也都不及太子重要,誰要敢挑戰這個事實,就要有被教訓的準備。

    後來隨著太子長大,皇帝衰老,在前朝後宮所有人的努力下,這兩位的關係總算出了裂縫,當時的情況甚至比他們想象的更好,太子接受不了父皇猜疑打壓的事實,居然就在羽翼未豐時造反逼宮了。

    眼看著他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皇帝卻不像他們所料徹底厭惡了太子。

    他雖然不說他們的關係,但他做的第一件事甚至不是調查太子餘孽,而是著人徹查“栽贓陷害”太子的所有事情。

    接下來的事就很戲劇了,逼宮造反的前太子並沒有被厭惡,被疏離處置的反而是他們這些人。

    不管是寵貫後宮的甄貴妃,還是被他親手拉起來打磨太子的兒子們,甚至是前朝任何要求處死太子的臣子,都失寵的失寵,圈養的圈養,流放的流放……

    而一切的罪魁禍首太子殿下沒過幾年,就被賞了個“義忠”的親王封號,被恭恭敬敬的接出來了。

    諷刺不諷刺,好笑不好笑?“義忠”兩個字居然被用到了一個大逆不道的人身上,偏偏所有人都攝於帝威,不敢有一句怨言。

    而三皇子就是那個被抬起來跟太子打擂台的倒黴蛋之一。

    他一出生生母就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甄貴妃了,所有人都捧著他,年幼時還受太子壓製,可等他初成年時,正巧就在皇帝與太子官係最緊張的時候,一領差事就被扶上了天,開始了光明正大的給太子找不自在的路。

    理所當然的,等太子犯事後,就成了第一批被清算的對象,他運氣比其他幾個皇子好些,不過也可能是甄貴妃攬了大部分罪責的緣故,他隻被厭棄且擼了所有差事,卻並沒有被圈養起來。

    可嚐過權利甜頭的人哪裏還會甘於寂寞?正好隆慶帝為了補償甄家,三天兩頭給奉聖夫人賜東西。

    這才有了甥舅聯合控製江南官場並私扣鹽稅販賣私鹽的事情。

    近些年皇帝因為身體康健的緣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犯猜疑心病了,這些日子正在洋洋自得,可甄家偏偏作死,扯進了幫助三皇子收買官員,甚至控製江南官員升遷的破事裏。

    這要是單純牽扯到貪汙腐化,皇帝不但不會動怒,說不定還會遮掩過去,上次的拐賣事件不就如此?就算牽扯就去的皇親國戚也被法辦了,偏偏就甄家就被輕拿親放了,甚至還親自出手抹掉了所有痕跡,這無非就是看在奉聖夫人的麵子上。

    可這次甄家牽扯進的是謀反的大事,這要被收拾了,也算情理之中。

    因此甄家一幹人等,除了奉聖夫人抱著她的寶貝孫子被恭恭敬敬的請進了行宮,其餘人等,成年男丁一個沒跑的被全數下獄。

    而此時,甄家的忠仆,把好幾個大箱子運到了京城,並給榮國府下了拜帖。

    顧嫵得知後直接拒絕了接收贓物的請求,並報與賈代善與賈母知道。

    賈母還在躊躇,賈代善卻當下就讚她做的對,畢竟這次甄家的事太醒目了,要真敢就收這種明知不幹淨的東西,那才是作死,畢竟榮國府現在得盛寵,可皇帝這種生物最擅長的就是變臉,誰知道他的容忍度有多好,什麽時候就莫名其妙的炸了?

    府上兩個男丁剛升了官,而且一文一武都不是低位,旁的還好,但一旦卷進這種疑似造反的事端中,忽然就被清算也不是沒有可能,皇家又不是沒有辦過這種事。

    賈母聽了唉聲歎氣一番,到底沒有反對:“畢竟是數年的老親,待甄府眾人被押解進京論罪後,若在西市當街販賣,就援手一把。”

    那些老少爺們倒也算了,可這種事一旦查起來,必然還要扯上其他官司,不光男丁,怕連女眷也逃不了。

    朝廷法度,若無殺頭之罪,男定流放,女眷罪重者入教坊,罪輕者與家生子於西市當街發賣。

    她這麽處理倒也不出格,甄家雖被抄家,但真的做了惡事的不是被殺頭就是入了教坊,而能被發賣的,不是未參與的小姐夫人們,就是手上未有案子的奴才,能救一救也算是出了一份力。

    畢竟人的劣根性還是很重的,不知多少有特殊愛好的富商甚至走卒販夫,都擎等著在西市買一兩個官家夫人小姐回去。

    這些閨閣千金們,平日裏要嫁的定是門當戶對之人,甚至是官家婢,也不是他們這些人能肖想的,現在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哪能不抓住機會好好弄回去折辱一二。

    這時候若被抄家的有一二親戚好友,便會在西市提前打點,免得被人提前訂走,受些折辱。

    而甄家送財上京,未免沒有這個意思。

    所以賈代善跟賈母的態度都很明顯,人可以救,但錢不能收,不然誰知道會不會被牽連。

    可顧嫵前頭拒了,並應了跟西市那邊打聲招呼,那頭王夫人就派人去府外找了甄家的人,還狐假虎威的讓他們把東西抬進了一處二進的私宅。

    要不是顧嫵習慣性用神識圍觀全場,還真發現不了。

    也難為她這些年在顧嫵的打壓下還能得到消息,要知道每次敢多嘴多舌的下人,都會被警告並罰月錢,超過三次就會被發賣了。

    府裏誰不知道這位二夫人打聽事情絕對不能泄露出去,看來還是財帛動人心,這種高壓下,還有人冒著被趕出去甚至發賣的後果跟她通風報信。

    而且她這次做的特別聰明,這二進的宅子並不在她名下,甚至七拐八拐也聯係不到她身上。

    看來王夫人這是被分家一事逼急了,吃相居然有這麽難看,甄家的人雖也知道這點,但他們冒不起被人捅出去的風險。

    能上京報這種私密事的人,早已經被提前抹了奴籍,換了身份,等辦好這事就可以自由了,這個節骨眼上要是出了差錯,那要壞的了不止一件事,這種送財小分隊可要好多個呢!因此就乖乖的把東西抬了進去。

    顧嫵自然不想王夫人占便宜,別說這些東西是贓物,一旦扯出來在她手裏,那整個賈府都逃脫不了幹係。

    而且她一直記得自己剛醒來那一碗□□,要不是有靈泉水撐著,她任務都不用做,就一屍兩命死在這裏了!

    別人沒有證據,她可是親耳聽到的,就算她沒有對賈珠元春下手的心思,可王夫人這個罪魁禍首肯定別想逃。

    這些年自己還留著她,就是為了讓她死的沒那麽痛快,丈夫離心,兒女疏遠,處處受氣,這些她給予大房的屈辱,不讓她一一受了,哪能對的起顧氏死都不能瞑目呢!

    可現在她卻有些改變主意了,看來王夫人還是太能蹦噠了,這樣了居然還能惹事,還是這種沾不了的東西,甚至近來數次被自己破壞了的放貸。

    既然這樣的生活她還是不滿意,幹脆老老實實的在床上躺著好了。

    顧嫵倒是想直接弄死她,畢竟就算折磨看好戲,她也已經容忍不了這個時時想要搞大事的人,可她一死賈政必然會娶繼室,到時候為難的就是賈珠跟元春了。

    畢竟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他們兩遇上這麽不靠譜的爹娘,就已經夠為難了,自己還真不想再讓她們經受這種事。

    而且王夫人壞就壞,她智商不高,等臥床不起了,她就不信她還能搞事。

    如果再進來一個完全不了解人品的妯娌,那才是麻煩,她這些年能玩的轉,並不是她有多高超的宅鬥技術,而是對手實在太蠢了,手段低不說,還喜歡事前得意和事後發火,自己靠著作弊就能屢次破壞她的大小陰謀。

    可如果再來的是個隻做不說的,那就麻煩了,還不如讓王夫人老實待著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