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拚膽識!
字數:7030 加入書籤
被子悠的理由所提醒,景陽帝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話,許久以後才有了反應一樣說道:若非子悠大人提醒,朕還真是忘了這一麵的影響了。 vw這麽多的官吏辦起案來還不如一個小小的女子,說起來豈不是讓人笑掉了大牙。
恩,微臣也是這樣想,所以方才才鬥膽叫皇摒退了左右,在大殿空無一人的情況下,才敢跟皇說。這樣的事情本來交給靖律司處置也是最合適的了。子悠淡淡的解釋。
還是子悠大人你有心,若是朕的身邊多幾個像你們二位這樣的大臣,那麽朕啊可以高枕無憂了。景陽帝看著她們兩個讚歎道:那麽此事交給鄒閆大人去辦了,這些天大雪封路,消息傳遞的速度還不算是太快,朕這邊會刻意封鎖沈懿的消息,不讓烏鎮那邊的人知道,其他的事情要交由鄒閆大人處理了。不管查到誰,隻要跟此案有牽涉,入獄待審,絕不姑息。
是。
此次行事定要處處小心,這件事情非同小可,事關大荊黎民生計,鄒閆大人一定要放在心。景陽帝緩緩舒了一口氣,朝大臣各司其職,讓他信得過人尚且沒有幾個,大荊也是離不開他們,雖說子悠這個人深得他心,可是也畢竟隻有一個,這件事一出,滿朝震驚,事情的傳播速度遠遠要他們想象之的要快。
微臣必定竭盡全力,定不負皇所托鄒閆辦事向來拿效率說話,此事他也不敢保證的太滿,到時解決不了砸了自己的招牌了。
子悠大人也在一旁協助鄒閆大人吧,子悠大人跟了那麽久,應該是對他們較熟悉的。而且你們兩個人搭檔,朕也較放心。
是,皇,微臣必定全心全意輔助鄒閆大人盡早偵破此案。
景陽帝心裏的石頭也算是落下了一半,偶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便開口詢問子悠:朕聽說蕪錦司掌司使林昱大人也快回來了,林昱大人常年在外,對邊疆衝突之事可能較了解,子悠大人到時候可要好好跟著林昇大人學習學習,那個人也是百年難一遇的才。
林昱這個人常年在外,倒不是因為大荊戰事眾多,而僅僅隻是因為林昇這個人不喜歡拘束,是特別喜歡自由自在,再加他個人在外這麽多年,邊塞爭亂之事少有發生,景陽帝對他散漫的行為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不過現在聽景陽帝對林昇的評價,似乎對他是極其滿意的,子悠不由得也是對他有了幾分好。
林昇這個人是景陽帝登基以後第二年景陽帝破格將其提拔去的,那時候他的位置剛穩,急需各路人才,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前蕪錦司掌司使說到底還是沁陽的人,自動辭官還鄉了。兩個掌司使職位同時空下了。掌司使職位職位又不能空缺太久,所以在第二年加試舉行了一次武試,當時林昇他是武試狀元。
恩,微臣也有所聽聞林昇大人將要歸來。林昇大人的性情微臣十分羨慕,所以會時不時的關注一下林昇大人的動向。
子悠大人你還說呢,你這個性子也是許多人羨慕不來的,朕當初多次盛情邀請子悠大人來黎陽任職,也是多次被子悠大人拒絕掉。景陽帝嘴巴也是不饒人,三兩句話將事情再次推到了子悠的身。
年少無知,又不喜拘束,總覺得這黎陽可能是最森嚴的地方,各方勢力雲集,子悠一時膽怯,不敢涉足也是情理之。子悠淡淡的為自己開脫。真實原因是什麽隻有他自己清楚。
這倒是跟林昇大人很是相似,你們二位見了麵應該是十分有趣的。
微臣也這樣認為,子悠毫不客氣的接下了景陽帝的話,然後解釋道:前兩日碰巧收到了林昇大人寄給子悠的書信。
哦子悠大人這可是還未與其見過麵收到了林昱大人的消息景陽帝將目光投向子悠,這話沒有責問,也沒有質疑,隻是一句輕輕的詢問,畢竟林昱向來獨來獨往的性格,他一直是知道的。
是的,前兩日接到林昱大人的消息,是前些日子路途較匆忙,本想寫信問候一下新任掌司使來著,卻不小心被左耽誤一番,右再出一點其他的狀況,這樣拖到了這幾天。林昱大人說原本可以年祭前便到黎陽,隻不過雪下的太久,路也不好趕了。子悠有條不紊的回道,將林昇大人信所言一五一十均悉以告之。
這個家夥,出去了那麽久,朕這邊沒有都問候一句話,倒是先給你來了消息。景陽帝無奈一笑,似是自嘲,也似是打趣,站著的子悠與鄒閆相識看了對方一眼,都默契的笑了笑。
景陽帝有時候也很孩子心性,對子悠發自內心的信任,對鄒閆可以說他是依賴的,隻不過對於錦書,那個最不可能與景陽帝有關係的女子,他確實是十分縱容的。
自然是因為皇政務繁忙,林昱大人怕耽誤了皇處理正事。回來了才向皇請安的吧。子悠與林昇這個人不熟,準確的說,是完全沒有任何的聯係,更談不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以至於數日前收到林昱送來的消息的時候,他還愣了一陣子,作為以後可能並肩作戰的夥伴,他必須摸清楚底細才可以。
林昇大人那樣的性子身在外,都可以給子悠大人一封信表達恭喜,確實是十分難得。鄒閆在旁邊接了一句:說明林昇大人對於子悠大人這個搭檔還是十分滿意的,要不然他可能早回來跟皇要個說法了。
鄒閆大人您還真別說,朕也覺得若是林昇不滿意按照他的性子,他回來不跟朕討個說法還真是有很大的可能。要不然朕這個蕪錦司掌司使的位置也不可能空缺這麽久了。沒想到景陽帝這樣一本正經的打趣自己起來也是這樣的不手下留情。子悠今日有了深刻的體會。
皇謬讚,若說林昇大人可能是因為百姓謠傳皇三次去合陽被臣拒絕,林昇大人可能覺得與微臣的性子合得來。
你會說話。景陽帝身邊有形形的人,他也見過太多的人,這一輩子,他過了這麽久,可能除了沒有過戰場,其他的地方,其他的經曆,他多多少少有了不少。
雖然說當初的三次合陽請子悠在百姓的傳言或多或少有失真的一方麵,可是總而言之他當時確實是萬般無奈之下三次似有意似無意的跟他提過這麽一件事。可最後都被他裝瘋賣傻的糊弄了過去。
不得不說,景陽帝對人是提防的。他對人的提防,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更不是片刻的相處可以打消的。從賢王殿下與他接觸這麽久,時不時都在試探,在觀望,兩個人過了一個又一個太極,景陽帝都還是沒有完完全全的信他,要不然也不會給了他一個賢王的封號。
對了,還有一件事。過了許久,鄒閆與子悠已經在互相看向彼此是否該請旨離開也去奉天殿的時候,景陽帝突然又發了話,衝殿門口喊了一聲犴司,犴司走了進來,站在景陽帝身邊,景陽帝耳語了幾句出去了。
沒有過多久,犴司再次回來,手裏拿著一個信封給景陽帝奉。
景陽帝將其拆開,說道:這是大魏送來的密函,昨日才剛剛送到。兩位愛卿不妨先看看。
子悠接過,去跟鄒閆細細看了去。
大魏差人遞來的這封密函,兩位愛卿可有看法
大魏快馬送來了這封密函,說是密函,還不如說是書信。大魏的前國母是景仁帝的胞妹義陽公主,也是景陽帝的姑姑,不過當時兩國聯姻的時候,是由大魏前來求取的,景陽帝年紀還小,景仁帝也年輕氣盛的,當時大魏國力大荊強盛,而且又處於大荊與大燕相連接,實不妥當時幹戈相見。義陽公主也是個很有氣節的姑娘,她親自請旨讓景仁帝允了這門親事,隻身前去了大魏,成了大魏的第二任皇後。不過說也怪,這近二十年來,大魏與大荊兩國和睦相處,即使是當初南疆之事,也是少大魏的幫助的。不過三年前大魏先帝駕崩,義陽公主的兒子繼位,尊為魏帝,義陽公主成了魏太後,很少在有她的消息了。
這次的書信是由大魏帝親自執筆寫的一封書信,不過卻是以魏太後的口吻說的,信隻主要說了兩點,一點是魏太後近日抱恙,恐不久矣;二是太後多念大荊,希望臨終前再顧舊土。
皇覺得哪裏有不對麽這看起來沒有不尋常的地方。子悠將手裏的信折起來,雙手奉,犴司從景陽帝身邊走過去,將信取了來,景陽帝又將它打開。
本宮嫁於大魏已有二十一載,宿夜憂歎,恐行事有違,以傷兩國交好。奈何年歲終將逝矣,徂抑或非也,恐時日不多矣,念及此,心痛哉,恨不歸。景陽帝不動聲色的將所有全部念了出來,順帶觀察子悠與鄒閆的表情,不過他也算是小看了子悠。子悠這個人跟他的名字一般,齊於天,淵萬物,也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被看穿的人。
子悠遞了一個不明所以的目光給他。
景陽帝頓時將信放於桌子,邁步向子悠走了過來,眼睛都不曾離開過他。
微臣愚鈍,望皇明示。越發接近,他的態度愈加恭敬,景陽帝也不知道該怎麽說他了。
魏太後身體抱恙,自是不宜操勞,若是是思念故土,不如說是思念故人罷了,朕欲派人前往大魏,既然思念故土,那不妨接回來一段時間吧。景陽帝注視了子悠一陣,子悠隻是低下頭,表情未動絲毫,景陽帝才開口。皇姑姑二十一載未曾歸家,大荊與大魏也和平相處了二十一年,朕要是沒有一點表示,還真的是有點對不起先皇的培養與教育。
皇聖明。子悠立馬順著說道,此時的景陽帝與方才信賴他的那個人又有一些不同。
景陽帝突然覺得他不應該找子悠是故意的,他的話的意思表達的很是明確,既然想要探望那肯定是要派人過去的,那麽現在到底應該派誰去景陽帝直接問出來:那你覺得朕應該派誰去或者說是誰去較合適景陽帝又加問了一句,本沒有期待子悠立即回答,轉過身準備往坐走去,可是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反而還是一副悉心納諫的態度。
子悠雖然較得他的心意,可有些事情他還是不得不防,如說這次的去大魏的使者選擇。大魏與南疆接壤,那裏可有一批不怎麽受他控製的軍隊。
而且另一方麵是,景陽帝並不覺得子悠會對他這種家庭瑣事感興趣。
離王殿下年後應該也回來了,臣覺得離王殿下正合適。子悠在景陽帝轉身的那一刻開了口,震的景陽帝腳步停下來,轉了過來看向他,臉的吃驚不言而喻。
子悠大人何出此言景陽帝收起了驚喜,收斂了表情,那樣不動聲色的盯著他,想要從他的一舉一動找出答案。
魏太後是先皇的胞姐,自然也是當朝離王殿下的親姑姑,太後思及故土,思念故人,怕身體不宜長途奔波,故人故土至少得見到一個吧。子悠一本正經,麵不改色的說。
哦景陽帝突然間笑了起來,也隻有幾秒,瞬間收住,眼神淩厲,真心建議
什麽子悠突然揚起了頭,狀似一臉茫然的問道,景陽帝眯了眯眼睛,又搖了搖頭,拍了拍他的肩膀。
朕還以為沒什麽你會推薦賢王殿下呢。後半句話景陽帝並沒有說,有的話說的太多了反而多了刻意,有了防備會疏遠。子悠是他一直渴望拉攏的,他自然是不會刻意駁了他的麵子,他雖然有權利,可真心為他效忠的人多一點自然不是壞事,何況是子悠這樣的能人。景陽帝自然是不喜歡君臣生隙的。
皇多慮了。子悠自然是會意的一笑,他也懂得景陽帝心裏的顧慮的。
犴司,擬旨,朕知皇姑姑身體抱恙,心甚憂,念及故土故人,特差離王殿下楚子喬與賢王殿下楚憶卿攜旨,替朕出使大魏,以示兩邦交好。
犴司手的筆停下了,偷偷瞄了一眼景陽帝,景陽帝目光一淩,犴司立馬奮筆疾書。景陽帝才收起了淩厲的目光,接著說了第二道聖旨。
二,大荊九皇子子燁,德才兼備,孝心兼具,朕心慰之,南疆十二座城池賞賜與他,以嘉其厚德。景陽帝的意思很明確,賢王殿下德才兼備,是不二人選,況且本來封了王該有封地的。隻不過這十二座城豈不是有點太少了些而他的目的也很明確,不僅是要探親,更多的是為了兩邦交好,這裏麵暗含的意思還是需要好好琢磨的。
子悠站在一邊,未置一詞,景陽帝一直都在暗觀察他的反應,不喜不怒,不卑不亢。
他要的也不是這種結果。賢王,其實景陽帝的意思更多的應該是閑王吧,空許官職,沒有人脈,沒有兵權。徒有南疆十二座城池,子悠去那邊看過,萬人空巷的場景,景陽帝豈不是讓他空守著幾座空城
子悠禁不住冷笑,這景陽帝的算盤打的真好,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不過這些都在預料之,最可怕的是景陽帝直接順水推舟,應了下來那得不償失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鄒閆,景陽帝許了官銜,卻不給實權,這一個架空的王爺,又怎麽跟那個被景仁帝驅逐出去的大皇子楚子喬來較
這一路,去大魏路途遙遠而且一路毒戰瘴人人數又眾多,賢王殿下這一去搞不好是九死一生。再者當初離王殿下離京都多多少少還是有沁陽公主殿下的原因在裏麵,賢王殿下又是沁陽殿下的親弟弟。這一下子新仇加舊恨,豈不是要成一團亂
隻不過對於子悠來說,這個結果對於賢王殿下已經是好的了。過程即使有些波折,還好結果沒有出意外。官銜有了,封地也有了,甚至連去南疆都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
這樣一來,即使他還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王爺,也得到了去南疆的機會。如今賢王殿下去大魏了,景陽帝聖旨一下又多了一個離王。值得慶幸的是,至少有了官職與封地,有些表麵工作當然也更好行事了。
子悠在心底默默的思索著這件事情的利與弊,一方麵又想到了錦書那邊。雖然錦書那邊說要放棄賢王殿下這條路,隻不過在子悠看來,有親弟弟的陪伴,她必定是開心的吧。
vwhtlbook4141423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