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水落石出

字數:6154   加入書籤

A+A-


    此為防盜章, 購買比例未達30%的兩天後才可看哦。  畢竟沈沅的母親已死,雖然沈沅在沈家還有兩個一母同胞的弟弟和妹妹,但沒娘的孩子總是可憐的。

    常嬤嬤就這樣隨同沈沅一起上了到京城的船,不過她到底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以往也不常坐船, 所以上船的頭一日便開始暈船, 一直躺在榻上起不來。

    采薇得了沈沅的吩咐,手裏提了一架竹木大漆食盒,裏麵碟子裝的是鮮菱, 鴨梨和焦棗。

    她推開了門, 走進了艙房裏去, 就見常嬤嬤正額頭上綁了一條手巾,麵色青白的躺在榻上。

    聽到聲音,常嬤嬤轉頭看了過來。一見是采薇, 她忙用手支撐著榻, 掙紮著要起來。

    沈沅剛到常州的時候, 采薇隻是她身旁的一個三等丫鬟。可後來不曉得發生了什麽事,沈沅身邊的大丫鬟死了,隨即她就將這采薇提為了大丫鬟,貼身伺候著。

    沈沅身邊的大丫鬟,那自然是不比旁人的,所以常嬤嬤麵上就露了兩分笑意出來, 熱情的說著:“采薇姑娘來了?快請坐。”

    采薇兩步走過去, 笑道:“您起來做什麽?快歇著。”

    她是個溫柔和順, 心地純良的人,雖然身為沈沅的貼身大丫鬟,但一點都沒有仗勢欺人的架勢。

    她扶著常嬤嬤在船板壁上靠了,又細心的拿了個軟枕墊在她腰間,然後就示意常嬤嬤看她手裏的食盒:“姑娘知道您暈船,吃不下什麽東西,所以就特地的讓人去買了鴨梨和焦棗來。還有這鮮菱,也是姑娘特地買的,讓我給您送過來。”

    常嬤嬤聽了,心中極是感動:“我隻不過教了姑娘一年刺繡罷了,原就托她的福,能跟她回京城去,不想姑娘心中還這樣的掛念我,我心中實在是感激。”

    采薇抿唇輕笑不語,不過她心中其實也是驚詫的。

    姑娘原先是那樣驕橫的一個人,什麽時候關心過人?三姑娘和五少爺是她一母同胞的妹妹和弟弟,可她和他們的關係也不怎麽好,對他們不是很上心,但怎麽現在對常嬤嬤就這樣的好了?

    而且方才姑娘還說了那四喜鴨子的味道很好,讓她和青荷青竹也切一碟子吃吃,這在以前可是再不會有的事。

    論起來,自打知道了夫人的噩耗之後,姑娘的性子好像確實的變得溫和了不少。

    也是,姑娘是夫人捧在手掌心裏長大的,素來最親夫人,夫人死了,老爺竟然狠心的不讓姑娘回去奔喪,姑娘必然很傷心,性子變了也是很正常的。

    采薇心中暗暗的歎息了一聲,不過麵上卻不顯,隻是笑著同常嬤嬤閑話了幾句。隨後她起身站起來,笑道:“姑娘那裏還等著我去伺候,我就先告辭了。嬤嬤您盡管好生的歇著,若有什麽事了,讓小丫鬟告訴我一聲。”

    常嬤嬤在榻上坐直了身子,說著:“還勞煩姑娘回去之後替我上覆姑娘一聲,就說多謝她心中記掛著老奴。”

    采薇笑著點頭應了,轉身出了門。

    等她到了沈沅那裏,就見沈沅正手中拿了一隻小繃,垂著頭在繡花,青荷和青竹站在一旁伺候著。

    “東西都給常嬤嬤送過去了?”見采薇回來了,沈沅就放下了手裏的小繃,抬頭問她。

    采薇回道:“依照您的吩咐,東西都給常嬤嬤送過去了。她還說讓奴婢代她謝過姑娘呢。”

    沈沅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又低下頭去接著繡小繃上未完工的一叢蘭花。

    細碎的日光從不大的船窗裏斜進來,落在她身上。她肌膚如初雪一般的白,渾身也皆是平和恬淡的氣質。

    采薇恍惚間有一種錯覺,仿似沈沅一直便該是這樣的,而以往那個驕縱的沈沅隻是她腦中臆想出來的罷了。

    *

    過後兩日船一直順風,走的也快。不過到了安德的時候開始下起了大雨,風向也逆了,竟然是頂頭風。前頭又港汊密布,暗礁甚多,船家過來稟告了,說今兒隻怕是開不了船了,隻能暫且停在這裏,等雨停了,風向轉了再走。

    沈沅應了。

    這雨一直下到傍晚時分才停,隨後就出了太陽。

    沈沅伏在船窗上,看遠處夕陽落了下去。岸上的樹,水麵上都是夕照,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紅了。

    眼角餘光忽然又看到船尾正站了一個人。高大挺拔的身材,背著雙手在看著前麵滔滔的江麵。江風吹起他青色的衣袂腰帶,器宇不凡。

    是李修堯。

    沈沅立時就離開船窗,走到桌旁的圓凳上坐了,伸手拿了一卷書看。

    她包的這船甚大。那日讓李修堯和他的隨從上船之後,她就讓船家安排他們在後艙歇了,她和她的隨從自歇在前艙和中艙,這兩日倒也相安無事,彼此麵都沒有照過一次。

    沈沅覺得這樣就很好。這輩子她原就不想再招惹任何一個李家人,更何況她曉得李修堯往後還會是那樣陰狠的一個權臣,至好往後永不再見才好。

    夕陽漸漸的落下了山去。今兒卻是十五滿月之夜,空中一輪明月,水中也一輪明月,岸邊煙霧籠紗,景致極好。

    采薇將小方桌上的蠟燭點著了,又罩上了燈罩。一抬頭見沈沅還坐在船窗前麵看月,就走到一旁的衣架邊拿了披風,走過去披到了她的身上。

    “姑娘,夜裏風大,水汽又重,您還是坐過來些,小心著了涼。”她柔聲的勸著沈沅。

    沈沅還在望著外麵的水光月色,隻覺心中極是安寧平和。

    上輩子她原是那樣浮躁的一個性子,到後來中毒失明了,心卻慢慢的沉靜了下來。不過許是後來跟隨那個人學了撫琴之後,她的心才慢慢的靜了下來吧?

    想到那個人,她止不住的就覺得心中柔軟了下來,唇角也彎了起來。

    隻是可惜,到死也不曉得那個人到底是誰。

    沈沅輕輕的歎息了一聲。然後她回過頭來,吩咐采薇:“你去點一爐香來。”

    采薇應了,走去拿了一隻小小的三足錯銀繪西番蓮花紋的銅爐來,又拿了一小塊梅花香餅來焚了,立時滿艙房中便有了一股子純清幽遠的淡淡香味。

    沈沅則是自行去拿了自己的琴囊來,解開了,裏麵是一把蕉葉式樣的瑤琴。

    艙房中是沒有琴桌的,沈沅索性讓采薇拿了一隻蒲團來,麵向船窗席地而坐,將琴放在雙膝上,微垂著頭,素白纖細的手指慢慢的撫弄著琴弦。

    以往母親也特地的請人教過她撫琴,不過那個時候她總是沉不下心來,學了好幾年連一首曲子都沒有學會,反倒還要抱怨自己的手指被冰冷的琴弦割痛了。但在自己中毒失明的那一年中,她在那個人的教導之下卻是慢慢的學會了撫琴。

    學琴這樣的事自然是極苦的,她嬌嫩的手指間慢慢的被磨了一層薄薄的繭子出來。但是她那個時候卻一點兒都沒有抱怨,反而覺得自己慢慢原本枯竭的心裏慢慢的充盈了起來。

    在常州外祖父家的這一年,她每日也都要練習一會兒撫琴。

    她不曉得那個人生的什麽樣,也不曉得那個人到底是誰,她是無從去找他的。可她總是不想忘了那個人和她之間僅有的這一點聯係。所以她無事的時候就會撫琴,想著或許有一日那個人恰巧聽到了她撫琴,聽到了與他相似的琴音過來詢問,到時她就能知道他到底是誰了。

    琴音嫋嫋,在這寂靜安寧的夜裏慢慢的響起。

    一艙之隔,李修堯正站在船尾抬頭看月。忽然聽到這琴音,他心中驚詫,忍不住的就回頭往中艙的方向看了一眼。

    齊明垂手站在他身後兩步遠的地方,聽到這忽然而起的琴音也嚇了一跳,忍不住的也回頭望了一眼。

    隨後他收回目光來,看著站在他前麵的李修堯,說道:“若非公子您正站在小的麵前,小的簡直都要懷疑這是您在撫琴了。這首《平沙落雁》是您往日最愛彈的曲子,而且怎麽這琴音竟然跟您是這樣的像?”

    不過李修堯的嫡母很是不喜他這個庶長子,都懶得照看她,所以就直接將他扔給他的生母照看。但這樣也好,到底是母子兩個在一塊兒了。而李修堯與他生母相守的那些年中也學會了琴棋書畫。不過等他生母死後他就從了武,旁人隻說他是個粗鄙的武人,再不曉得他其實也是精通琴棋書畫這些風雅的事的。也就他貼身的隨從齊明曉得這些而已。

    當下李修堯聽了齊明說的這句話,麵上神情未變,隻是淡淡的說道:“這天底下琴音相似的有許多,又有什麽可大驚小怪的?”

    不過心中到底還是有幾分詫異的,因為剛剛他聽到了一處滑音。

    這首曲子這個節點原是沒有滑音的,是他自己擅自加了進去。這個人琴音與他相似也便罷了,可怎麽這處滑音的地方也......

    他腦中不由的就浮現出了前兩日看到的那道纖秀的身影來,心中暗自的想著,不曉得這位姑娘到底是誰,也許倒要問上一問。

    他原對沈沅半點興趣也沒有,隻想著這位姑娘讓他上了船,願意載他到京城,雖然她暫且不收他的船金,不過等到了京城下船的時候他必然也會加倍繳了船金,可現在,他忽然就有些想知道她是誰了。

    他心中正沉吟著這事,猛然就聽到齊明低聲快速的在說道:“公子,您快看前麵。”

    李修堯就抬頭望了過去。

    就見江麵遼闊,夜風吹的浪頭白茫茫的一片。但兩邊半枯萎的蘆葦叢中卻忽然的鑽出了許多隻小船來,足有三四十隻。

    每隻小船上都載有四五人。兩個人劃槳,另外的人手裏都拿了兵器。明亮的月光照在這些兵器上麵,耀眼刺目的亮。

    李修堯皺起了一雙長眉。

    他曉得這極有可能是遭遇了水匪了。不過他先前原就是在聊城做參將,就是因前些日子他剿水匪有功,功勞報了上去,吏部才讓他回京到兵部報到的,所以看到眼前的這些水匪他心中一點都不慌,隻是沉聲的吩咐著齊明:“回房取我的弓箭來。”

    齊明也跟隨過李修堯剿匪,但每次都有大批官兵一道,似這般就隻有他和李修堯兩個人的時候卻是沒有過。他心中難免的就有些發慌,但聽到李修堯沉穩的聲音,他還是竭力的定了定心神,然後飛跑回艙房取了弓箭來。

    李修堯接弓在手,搭了支箭在弓架上,將弓弦扯了個滿月狀,然後放手。隻聽得咻的一聲,那枝箭破空而去,一頭釘在了為首一艘小船的船頭上。入木數寸,尾羽猶在震動個不停。

    小船上的人都嚇了一大跳,連槳都忘記劃了。

    又聽得李修堯朗聲的在說著:“前方何人?速速退去。不然我手中弓箭可是不認人的。”

    先示個警,敲山震虎也是好的。畢竟船上有這許多的女眷,若真起了衝突,總怕會牽累到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