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玩物喪誌,玩美人呢?
字數:3982 加入書籤
公子請。”劉詩詩露出了貝齒,很是好看。
不客氣。”淩風說道。
他坐在了圓桌前,劉詩詩也坐下。
公子非要見我,我真詫異呢,我來這裏,原本不會客的,居然有人想見我,我真是好奇。”劉詩詩笑了說。
聲音很好聽,柔和婉轉,如黃鶯在唱歌。淩風也笑了。
那股香味又從劉詩詩的身上傳來,讓淩風判斷,自己跟蹤一晚的,就是她。但是那是一隻貓啊。
我也不知道啊,我昨晚夢遊,到處晃悠,不知道為何,看到了一個貓,我對那隻貓很好奇,就跟著它走啊,結果就來到你的院子前,我就很好奇了,所以今日前來,冒昧冒昧。”
原來是因為貓啊,公子找到那隻貓了嗎,我這裏不喂貓的,隻是好像我昨晚夢裏也聽到了一聲貓叫,是不是有人家的貓從我這裏路過啊。公子看到了嗎,它最後去了哪裏?”
劉詩詩一臉好奇的神色,說到後麵,她用一張繡品帕子捂住嘴吃吃笑了。那笑真好看。
是嗎,真有這個可能啊,貓啊,那貓真香。”淩風笑了。
劉詩詩也睜大眼睛,一臉無辜的樣子。淩風笑了,心裏想,你可以變身,可是那香味變不了吧。
姑娘從哪裏來啊,為何會在柳月樓安身呢?”淩風問道。
我隻是一個漂泊的人,來到天都,無處容身,盤纏也快用光了,路過柳月樓,這裏的老板說,我如果願意賣藝,就會有一個容身之所,我就同意住在這裏了。”劉詩詩柔柔地說道。
淩風瞪大眼睛,這理由合理啊。
那姑娘是音樂造詣非凡還是舞蹈技藝非凡,或者是其他技藝出色呢,淩風倒是很想欣賞下。”
淩風說道。
我給公子彈琴吧。”劉詩詩說道。
淩風露出笑容,“願意一聞。”
劉詩詩一笑。她來到了牆角,這裏有一架七弦古琴,古意悠揚。
淩風看到那個琴的尾部,竟然是焦黃焦黑的。難道這就是傳說的焦尾琴?
傳說這琴是上古一個高人所做。高人路過一個集市,發覺一個人正在燒一段木頭。
高人從那個木頭被燒焦後發的聲音聽出了,這是一段可以做琴的絕世木頭。他急忙從火力救出這個木頭,從那個燒木人那裏買下,然後就做成了這個琴。
這琴音很不錯,特別是尾部燒焦,反而能發出特殊的韻味,數千年來,都是大陸的絕頂好琴。無數的英雄豪傑,帝王將相,都想擁有這個琴,隻為聽到它的聲音。
如天籟。
傳說這個琴最後伴隨一個高人進入了天域之境。沒想到,居然這個琴還在這裏。
劉詩詩走了過去,坐了下來,她對淩風一個致意,淩風也點頭。
琴音響動,一瞬間,如石泉滴水,又如雨簷秋聲。
淩風一下子想起了自己見過的古老房子,在秋雨中的場景,又仿佛看到山中清泉流淌。
那瞬間,淩風如聞天籟。曲調婉轉,突然又仿佛如百花盛開,萬鳥齊鳴。
又仿佛繁華世間,天上人間。隻是轉眼,清風雅靜,一切歸於安寧。
泉還是那個泉,山還是那個山。隻是那泉,那山,竟然有一種仙氣和靈氣。
仿佛不是大陸上的山和泉。那是在哪裏?淩風癡癡如醉。難道是天上。
淩風的腦海裏,出現了很多的畫麵。那些畫麵如前世,和後世。瞬間,太多太多。
那些天域裏的爭鬥,襲殺,那些突圍,那些被困,那些逃脫。紛紛湧入腦海。
隻是最後自己都能氣定神閑,在一個山穀裏,聽著流水,靜靜修行。淩風聽呆了。久久,琴音消失了,他還在發呆。
公子,公子。”劉詩詩已經走過來。
哦,好聽,此音隻合天上有啊。”淩風歎息。
這曲子叫做人間天上,難得公子喜歡。”劉詩詩笑道。
哦,以前我沒看過這個曲譜啊,我也喜歡曲子,也讀過很多曲譜。”淩風笑道。
這曲子是我剛做的,讓公子見笑了。”劉詩詩說道。
好曲子。姑娘多才多藝,淩風佩服。”淩風歎息。
劉詩詩突然臉紅了。那一刻,淩風突然感覺到,她不是人。
因為那低頭的瞬間,淩風突然感覺到有種貓的樣子。如此絕代風華,如果是隻貓,那真是有意思。
隻是,她從哪裏來的?
天上嗎。淩風陷入沉思。他在想,在哪裏看到過這樣一隻貓。
隻是他突然想起一個事。好像自己記憶中,看到過這隻貓,那是在某個天域聖女那裏看到的,好像那個女子叫做陳思思。
天域之上,有好多神域,那裏有不同的聖女,這個陳思思好像自己隻見過一次。
她有一隻貓,白貓。對,就是一白貓。因為剛才的那些琴音,讓淩風恢複了一些記憶,所以他能想起。
雖然還是不清楚自己是誰,但是能記得天域一些事情。淩風看著劉詩詩,她叫劉詩詩,那個聖女叫做陳思思。有意思。
公子,請喝茶。”劉詩詩已經泡好了上好的大陸名茶,雪絨花茶。
淩風喝了一小杯。
真好喝,姑娘對茶藝也是精通,真是不錯。”淩風笑道。
沒關係,我一個人住慣了,總是做這些泡茶啊,彈琴啥的,精通一點也正常,不像你們,有很多事情要做,自然不會做這些事。”劉詩詩笑道。
也有很多男子精通這些的。”淩風笑了。
我倒是覺得,他們會一些就成了,不能整日玩這個,畢竟玩物喪誌啊。”劉詩詩好像想起了啥。
淩風也笑了。
是呀,很多大陸名人玩物喪誌的故事在眼前,可鑒啊。比如,武國上一個朝代的末代皇帝,就是喜歡木工手藝,喜歡茶藝,喜歡美人,最後為了討美人歡心,大肆收集天下的名貴紫檀木,做成宮殿,然後每晚在大殿前燃燒紫檀香。
他還為了美人出遊散心方便,下令開鑿橫貫王朝的大運河,最後民不聊生,百姓紛紛反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