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不如行動

字數:9071   加入書籤

A+A-




    防盜已開~詳見文案~  小六迷糊問:“為何生氣?”

    宋問道:“他氣我奚落他。”

    小六籲出口氣:“這定不是少爺的本意。”

    “嗯。”宋問點頭道, “這三殿下脾氣也太好了。”

    宋問自覺是玩笑,但聽在唐毅耳裏,想必非常難受。

    任誰都有不能為人道的地方。

    驕傲之人,宋問此番幾乎是踩到了底線。

    宋問咬著手指道:“若我是他, 一定恨不得把這叫牛二的家夥,按到水缸裏泡一泡。”

    小六嫌棄道:“……少爺。”

    三言兩語,不到一盞茶的功夫, 宋問就徹徹底底的得罪了唐毅。

    宋問覺得自己真是天賦異稟。

    又或者說,他們兩人, 當真八字不合。

    宋問尤為心痛,深深歎了口氣。

    兩書生打扮的人,從樓道口上來, 一路交談。

    “此事聽聞, 是由三殿下負責。”

    “三殿下能做何事?必然袖手旁邊, 不然也不至於此。”

    “就因他不作為,如今鬧大,陛下定要責罰。”

    “看這群人, 真是可憐。上訴無門,卻被打為暴民。大呼冤枉, 如何不叫人生惻隱之心?”

    宋問一聽,頓時一聳。

    三殿下負責?

    這三殿下怎麽就那麽倒黴?

    第一次遇見她,被她黑了名聲。

    第二次遇見她, 又被她害作小人。

    以他現實的處境, 恐怕還真是難逃一罰。

    宋問咬唇。莫名覺得不快。

    小六也回過味來, 悄聲問道:“少爺,門口那群人,是不是得了您的指示?這事鬧大,豈不是……”

    “我還挺喜歡他的。他怎麽能這麽倒黴呢?”宋問歎道,“他越倒黴,我越想同他結交。”

    小六懵道:“為何啊?”

    宋問:“想看他能不能更倒黴啊。”

    小六替他嚎道:“少爺,您放過他吧!”

    宋問悲道:“可我真是無心之失啊。”

    梁子不知不覺就結的大了。

    交個朋友怎那麽難呐?

    宋問起身,又往窗外看了一眼。

    方才劍拔弩張的兩撥人馬,已經冷靜下來了。

    學生們正同百姓談話,守將們也睜隻眼閉隻眼。

    宋問倒不擔心他們真打起來,畢竟乙班有一個李洵。

    李洵為人沉穩,一看就是士族子弟。

    其餘人對他頗為信服,皆馬首是瞻。

    宋問猜他父親必然身居高位。那李洵行事自然要替他父親考慮。

    於是宋問也拿了東西,準備回自己的住所。

    翌日,宋問又是大早趕去雲深書院。

    傅知山正也要去授課,看見她便攔住道:“宋先生,你昨日豈可早退,獨留學生在學堂不做管教,你這……”

    宋問朝他施禮道:“傅先生,可有乙班學生的家室背景?能否列張表給我?”

    “哦。”傅知山了然的表情,捋須嗬嗬笑道,“哦!明白明白。”

    宋問又一施禮:“那就多謝了。晚些時候晚輩去拿。”

    傅知山點頭:“好好。”

    待宋問走後,又忽然轉身,咋舌道:“宋先生!書院不得早退!學生也不得在授課期間擅自出院!”

    宋問走進學堂,裏麵人已到齊。

    這次眾人沒有在念書,而是互相交談。

    見宋問進來了,皆各自歸位,施禮問好。

    待她回禮,學子馮文述迫不及待道:“先生,我等已經問清楚了。”

    宋問不慌不忙的坐上藤椅:“說。”

    馮文述上前一步,單手負後,便開口說道:

    “那群農戶,不過是長安近郊西王村的普通百姓。今年春耕之際,如往年種上瓜苗。卻不知為何,幼苗盡數枯萎。”

    “不過,這並非他們盤旋城門的原因。”

    “先前,鄉人集錢,向縣衙買了東直門官道旁的攤位,挑些蔬果進城販賣,賺些生計。如今瓜苗枯萎,原先也不求朝廷補款。村中幾人為湊今年稅賦,商議後用僅餘的積蓄,去別處低價收購了一些,想著擔到攤位上賣,也能混些時日。”

    “但近日,因為官道狹窄,常有馬匹受驚傷人事件,太子殿下便請奏陛下,清道拓寬。如此一來,這些攤位,自然不能再留了。”

    “這原本是好事,不成想卻是問題症結。收銀子的是縣衙。清道的,卻是金吾衛。金吾衛不聽他們言語。縣衙不予接見。如今真是竹籃打水。田中無糧,積蓄無存,還留了幾擔子的蔬果,放到如今,也已是腐爛。血本無歸。他們才慌了。”

    “此時朝廷派營田使去查看情況,不成想那官家人心術不正,要收些銀子才肯辦事。鄉裏又確實沒錢了,他們便坐視不管,還以此威脅,不予撥款。鄉裏的壯漢氣不過,才莽撞動了手。”

    “這幾人便添油加醋的上報朝廷。而村民又不知真相,性格衝動,急於進城,對門吏多加推攘。衙令見事情鬧大,怕遭追責,便擅報罪名。如此,才有了暴民一說。”

    馮文述說話的語速不慢,卻是咬字清楚,邏輯鮮明,思維敏捷。

    將前因後果,一趟說了清楚。

    此人善辯。

    宋問敲著戒條問道:“那該是誰的錯?”

    馮文述撇嘴,扭過臉行禮道:“是先生說的對。我等之前多有誤解,謝先生提點。”

    還是不服。

    知道的多一些,也不足以彌補先前的嫌隙。

    宋問撐開半闔著的眼皮,忽然發出聲冷笑,有些滲人。

    眾生不解。

    宋問攤開手問:“可還有異議啊?”

    又是這個問題。

    眾生間略有騷動,互相對視,以做確認。

    總歸還是更相信自己一些。馮文述仰頭道:“先生莫非有異議?請直言。”

    宋問道:“異議?若此事分對錯,方有異議。可聽你們所言,我隻判真假。”

    馮文述低頭重新思索了一遍,覺得自己所言並無紕漏,便道:“莫非,我說錯了?”

    “我不知你們所言是對是錯。”宋問緊盯著馮文述道,“可你們所為,錯。”

    宋問站起來,指著他們道:“錯錯錯!全錯!”

    偏偏她的是被動鎖定模式。

    等她再次睜開眼,看見的,是她“娘”。

    她娘是一個相當漂亮的人。所謂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隻可惜,她不常笑。

    這樣一位出口可成詩,低眉可吟賦,

    她娘親帶著她,住在一個畫風與她們格格不入的小鄉村裏。

    五年後,宋問成功五歲了。

    那日,她娘親給她換了身衣服,便一言不發的牽著她出門。

    她們路過一片蘆葦塘。

    宋問偏頭望去。

    蘆葦被風壓低了一片,如浪潮般層層鋪去。

    蘆葦塘的另外一麵,是一條小溪流。

    宋問扯了她娘的衣袖道:“娘,我想喝口水。”

    美人娘蹲下身,摸了摸她的額頭,問道:“餓了嗎?”

    她已經一天沒吃東西,當然是餓了。

    隻是時間過去太遠,無論是當時的感覺還是感情,她都記得不大清楚。

    宋問獨自下了蘆葦塘。

    走到一半的時候,回首顧望。

    那是一副無聲的場景,永遠刻在她的心口。

    她娘親站在路邊,與她四目相對。

    將塊玉佩放到地上,然後轉身離去。

    宋問急忙回頭去追,可待她到了岸邊,已經沒人。

    她在路邊侯了一晚。

    等殘陽落下,等日出湯穀。

    仰頭眺望混沌天際,她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如此迅速的成為一名遺棄兒。

    翌日晌午,一矮胖的中年男人急急駕著馬車來到她麵前,對她說:“我是你爹。”

    宋問答:“我還是你娘呢!”

    胖砸眼中翻滾的熱淚一滯,差點倒回去。

    又在岸邊侯了一晚,她娘親的屍首方被找到。

    那老胖商賈,將她娘親好生安葬,隨後帶著她去了江南。

    宋老爹著實待她很不錯,也的確是她娘的舊識。

    隻不過,宋問始終不能接受那是她親爹。

    因為差距實在是太顯著了。

    顏值上,身形上,以及。

    智商上。

    此刻,她正狼狽跪在宋家祠堂裏。

    麵對一幹列祖列宗,她覺得自己跪得頗有些不明不白。

    要說原因,得往前倒半個時辰。

    彼時她正在花壇喂魚。

    一聲突如其來的呼喝,打斷了她閑靜的情調。

    “宋問給我滾出來!”

    宋老爹手執家法,一身狼狽的衝進後院。

    一眼掃見,追去,對著她毫不猶豫抽去一鞭:“你又給我出去惹事!”

    宋問手裏抓著魚食,來不及跑,迅速跳上一旁假石,占領高地,回道:“弟弟都可以出去,我為什麽就不能出去?”

    宋老爹又探手抽去,罵道:“你弟帶把!你帶嗎?”

    “我弟帶把怎麽了?我敢帶個帶把的回來,我弟敢嗎?”宋問吃痛嚎道,“他要是帶個帶把的回來,我看你怎麽活!”

    “哎喲……哎喲我的老命。”宋老爹拍著胸口喘氣,“不孝子,怎麽就出了這麽個不孝子?”

    他現在就不知道該怎麽活了。

    “這春耕之際,你去霍霍人家牛老二,你是想弄死誰啊你?牛二他媳婦過來,差點沒弄死我!”宋老爹掀起自己的衣袖,“你瞧!你自己瞧,我這把老骨頭給擰的!”

    宋問道:“你連人媳婦你都打不過,你也就打打我了。”

    宋老爹回嗆道:“你連人媳婦都不敢欺負,也就欺負欺負你爹我和那老實牛二了!”

    “那不叫霍霍,那叫嫁接。等人西瓜長出來了,三跪九叩都不夠謝的。”宋問哼道,“有本事,來日你去找他媳婦,擰回來啊!”

    “我看是你三跪九叩都不夠賠罪的!”宋潛喊道,“那牛二不過一小小佃農,種兩畝薄田勉力糊口。好容易碰上幾個風調越順的年月,仗著他信你,你就這樣戲弄他?”

    “不容易我才幫他啊,科技致富!他是第一個試點,會流芳百世的那種!”宋問鄭重聲明道,“而且我說了那不叫霍霍,那叫指點迷津!”

    宋潛撕心裂肺的懇求:“你管好你自己吧祖宗!!”

    “爹。”宋毅聞聲跑出來,喊道:“爹!”

    宋問招手呼喚:“把弟!把弟你爹冥頑不化!”

    “你還不住嘴!”宋潛匆忙左右看了看,確認這等丟人的事無人旁觀,跳腳道:“祠堂跪著去!”

    於是,她就跪到了宋家祠堂。

    宋問灰溜溜的哀歎:“好人難為啊。”

    宋毅失笑道:“這話當是我說才對。”

    宋問糾正:“你這叫助紂為虐。”

    “豈會?從心而已。”宋毅道,“我覺得姐姐做事,必有道理。”

    宋問仰頭,靜思己過。

    她就是太聰明,太善良,太低調,才會犯下如此大錯。

    宋毅從袖口處抽出一封信箋,放在地上,推到她的麵前。

    “嗯?這什麽?”宋問撿起拆開,“請任函。雲深書院,宋問?”

    “這是先前孟先生差人送來的,讓爹扣下。好在我看見,就悄悄收了起來。”宋毅道,“隻是一直猶疑,究竟該不該給你。”

    宋問將帖子一丟,繼續跪好道:“罷了,還不如你去。我連爹都講不過,更何況一群黃毛小子。”

    “不是黃毛小子們,雲深書院,是長安首屈一指的名院。”宋毅朝她解釋,“雖說比不上國子監,但也相差不遠。裏麵不乏風流名士,學生也有不少是權貴之後。他們既能請你任課,定是孟先生著力向他們保舉。這等機會,實是少有,也是先生一片苦心。”

    “那我更去不得了,這不是誤人子弟嗎?”宋問摸摸眉毛,不甚在意道:“論詩文經義,你才是孟先生的得意門徒。若是我都能去,那你必然能去。”

    “我縱是教他們詩書,也不過是讓他們多背背舊籍而已。可為人官者,擅吟詩,擅作對,又有何用?我卻教不了他們,於己於世,當為求何?”宋毅挪了挪膝蓋,跪正了,急道:“孟先生乃江浙名儒,卻對姐姐多為推崇。他願收我為徒,也多數是看了姐姐的麵子,可見姐姐的才學,非宋毅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