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言語譏諷

字數:3859   加入書籤

A+A-


    劉瑁回之府中,仔細盤算眼前局勢,心下著實不安。

    既已和趙韙之流挑明,若長久呆在城中,早晚必為所害。

    既然劉璋已為益州之主,眼下一時難以拿下城都,不如早些離開,另謀發展。

    然一時逡巡無計,愁悶不堪。

    甘寧、沈彌、婁發得了劉瑁傳授,武功路數進步不少,三人欣喜,隻是吵著劉瑁多多傳授一些。

    劉瑁自然樂意。

    這三人體質經脈自然不像他那麽獨特,修煉內功,見效遲緩,然三人皆為馬上戰將,長期征戰,身體結實,修習武功招數,立即便可見效。

    劉瑁傳授之後,又令沈彌出城,在錦帆軍中挑選一百人,單獨傳授,以其有變,能夠用上。

    如此過了數日,劉璋派人傳他,說荊州有使者前來。

    劉瑁猜測定是為荊州別駕劉闔被扣留此間,不得返回之事。

    那劉璋是主公,又有趙韙、龐羲之流輔佐,處理便好,何必叫他?

    然則不去自然不妥,劉瑁佩劍,在甘寧、婁發二將護衛之下前往。

    州府之中,劉瑁隨劉璋及眾位文武將佐入座,那荊州使者立在一旁,麵色赤紅,氣喘籲籲,顯是異常生氣。

    劉璋指使者道:“兄長,此乃劉荊州所派之使者,前來討要劉闔,態度倨傲,十分無禮,兄長以為當如何處置?”

    劉益州此言差矣。非是外使不敬,實則無端扣留我荊州特使,於理不合。我主公有言,若是不放回別駕大人,又無言語對答,休怪荊州發兵討要!”

    荊州使者態度極為強硬。

    趙韙怒道:“龐季休要托大,難道我益州怕汝等荊州不成?再者,我益州不會做下無端之事。那劉闔身為特使,名來吊喪,實則為禍,暗通益州之將,欲行謀逆之舉,如此尚能說是‘無端’乎?”

    這荊州使者龐季不以為然,冷笑道:“倒要請教趙都尉,我荊州別駕如何暗通益州之將,又如何欲行謀逆之舉?”

    劉闔夜訪甘寧、婁發二將,豈非暗通將佐,欲為謀逆乎?”趙韙反問。

    哈哈哈哈!”龐季仰天笑道,“我聽說我荊州別駕夜訪甘寧是真,暗通欲行謀逆之事卻是從何說起?趙都尉是親耳聽到為證,還是有何信箋為憑?哪裏知曉夜訪二人乃為謀逆?若無憑證,實乃令我荊州難服!”

    龐季休要逞口舌之利,那劉闔已然在我等麵前承認,他是和公子瑁勾結此事。”趙韙心知拿不出真憑實據,隻得將劉闔之言說出。

    龐季又是一陣大笑道:“既如此,如何不見益州公子瑁被抓?難道謀逆之罪在這益州之地如同兒戲嗎?真是荒唐!”

    公子瑁本已入獄的,然……”龐季一翻反駁,著實令那趙韙無言以對。

    二人辯駁之時,劉瑁早已聽清,來使名為龐季。

    劉瑁在記憶之中搜索,此時方才開口問道:“來使莫非是和荊州蒯異度單騎說服江夏賊張虎、陳生者乎?”

    想不到益州山川閉塞之地,連朝廷使者都難以到達,公子瑁倒是知曉在下之名,龐季受寵若驚,多謝了!”那龐季言語帶刺,暗含譏諷之意。

    在荊州之地,這龐季不過是個無名之輩,沒有多少人知曉。

    穿越前,劉瑁曾經百度過劉表,自然知曉,劉表簡介之中提到過此人。

    若是按照曆史發展,劉闔鼓動甘寧、婁發、沈彌反叛劉璋成功,自然也不會有這龐季來使一說。

    此時,因為他的出現,劉闔之謀失敗,這才有了龐季此人到來。

    劉瑁實未想到,此人如此能說,剛才一言,竟暗含譏諷。

    此事還要從劉焉來益州之前說起。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黃巾蜂起,天下大亂。

    為謀得一席之地,故向朝廷建議:“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朝廷應挑選朝中清廉能吏為地方州郡長官,借以鎮守四方,安定天下。”

    朝廷允準。

    劉焉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培養勢力。

    當此時,益州刺史郤(xi)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

    本來想領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信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

    於是朝廷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郤儉,整飭吏治。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劉焉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並截斷斜穀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

    據此,朝廷使者不通巴蜀之地。劉焉所領之益州,基本處於半獨立狀態。

    劉焉更造作乘輿車重千餘,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稱劉焉似乎有子夏在西河說聖人論的跡象。以此彈劾劉焉,荊州益州嫌隙由此而生。

    此時龐季說“益州山川閉塞之地,連朝廷使者都難以到達”,似有譏諷劉焉欲謀稱帝之心。

    好說!好說!”劉瑁笑道,“益州閉塞,不知天下大事,的確如此。然則,劉荊州坐擁荊州七郡,帶甲數十萬眾,然則董賊亂政,隻求自保;李傕、郭汜之徒稱霸京師,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入朝奉貢,侍奉賊寇,謀求官位,消息之靈,瑁實在佩服之極!”

    你……”劉瑁一言令龐季無言以對。

    劉瑁之言,自然也時趁機諷刺劉表。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表卻安居荊州,無視朝廷之難,隻圖荊州自保。

    後,董卓見誅,李傕、郭汜為禍京師,劉表派使者入朝奉貢。

    李傕派黃門侍郎鍾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授予開府辟召掾屬之權,禮儀如同三公。又派左中郎將祝耽授予假節,並督交、揚、益三州軍事,以此來結連劉表作為外援。

    劉表此舉,為謀求官位,不問李傕、郭汜所作所為,實是投機專營之舉。

    劉瑁以此譏諷,倒是和龐季之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瑁鎮住龐季,繼而言道:“龐季,劉闔雖未與我等謀逆,然私會我益州將佐,離間我益州主臣,上串下跳,包藏禍心,卻是事實。難道劉荊州對此竟無一言之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