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洋務運動(七)
字數:2941 加入書籤
第七十八章
英國人不願意此時開戰,但這種貿易上的製裁卻更令載淳憂慮, 戶部這幾日一直留意著各月各地的賬務稅收。但出乎載淳意料之外的是, 各地的農業稅收似乎並沒有因此而產生多少降低,隻是商業上的稅收有了一點衝擊, 不過相對於占有巨大比例的農業稅,這些商業稅簡直是微不足道。
載淳至此不由納悶了, 喚來了戶部尚書桂良詢問。桂良這位恭親王老丈人雖然為人貪婪了些, 但作為三朝元老, 肚子裏貨倒是不少, 他聽得載淳的問話,便一五一十的答道:“回稟皇上,我大清曆來都是男耕女織, 自給自足,所以即使英國人輸入的紡織物和農產再多也很少有人去購買,隻要我大清不出現天災,農稅並不值得憂慮。”
載淳一聽, 想了想,明白了幾分。是了,我國農業封建社會,雖然男耕女織的社會形態不利於糧作物大麵積大單位量產,但是也正是因為了這種自給自足的情況, 使得它在麵對外界商品傾銷的時候有著極強的抗壓能力。
想通了這點,載淳不由放鬆了下來。他也是沒想到這落後的生產模式也有落後的好處,竟然就這麽無形中把英國的殺招給化解掉了。
“那鴉片最近如何了?”
載淳一事放下, 又一心事湧上心頭。
桂良聽得載淳這麽一問,心下過了過,卻是麵色沉了幾分:“怕不是很好。”
載淳對於鴉片的事情,心裏是有些準備的,當下深吸了一口氣:“但說無妨。”
“鴉片之流傳已經頗廣,上到朝廷軍中,下到富足百姓,都有吸食鴉片的習慣。尤其是臣這幾個月來勘察各地稅收,商甲白銀往往大多被鴉片吸往大清國門之外。長此以往,臣恐怕會導致更大的社稷問題。”
因為鴉片高昂的價格,所以大清國內能吸食的起的隻有較為富裕的人家,普通百姓即使吸食也很難有那資金長期吸食。因此,桂良所最最擔心的倒還不是國民的身體健康問題,而是大清資金儲量。大清百分之六十的白銀儲量基本由富商與高官把持,他們的偏好往往導致了白銀的流通方向,鴉片的大量傾銷與高官富商吸食數量的增加,遲早會挖空大清原本的白銀儲量。而這種白銀的流通,很明顯,並不是朝廷的稅收記賬能明顯反應出來的。載淳聽得桂良的話,心下也是一顫,他原先隻是考慮到鴉片對國人身體的毒害,還有對於軍隊戰鬥力的影響,卻也沒想到居然在經濟上還能如此。
“戶部尚書有何建議?”
桂良如此,大著膽子說道:“臣以為,既然如此,不如我等繼續以夷製夷。洋人既然能種植鴉片,我大清為何不能同樣也種植鴉片,這樣,讓我大清子明都吸食我國自己的產物,白銀也不會外流,同樣,也可產生巨額的稅收。”
“這怎麽可以?”載淳聽得桂良的這個建議,簡直驚呆了,他是萬萬沒想到桂良所謂的良策居然是這樣。要載淳說,就是把所有的煙販子殺了都不為過,我朝廷又怎麽可以如此反過來助長鴉片的擴散?!
桂良似乎在說話前多少猜到了些載淳的反應,但他依舊沒有放棄,反而一一列舉出了這項政策的好處:“皇上,如此也是無奈之舉。一則,我國若不自行產煙,則鴉片流毒一天,我國白銀外流一天。但我國如今因著戰敗於洋人,禁煙顯然是不行的。二則,臣以為若我大清自主產煙,並以低於洋人的價格出售,國人必定都會購買我國自主鴉片,一旦國人都摒棄外煙吸用國煙,則洋人必定也會放棄鴉片的輸入,倒時候我朝廷想如何製定鴉片國策都由我國自己說了算了。”
桂良這話說的倒有幾分道理,隻實在是“以毒攻毒”了,而且一個不好,若是弄得全大清人人吸煙,真弄成了“東亞bing夫之國”,那載淳可就是千古罪人了。載淳至此左思右想,也不得其法,萬不敢就此下決定,隻得說道:“你去擬個章程出來,好叫兩宮太後也知道,旁的再議。”
桂良也知道這事實在是太大,皇上能如此說就已經很不錯了,忙應下,然後退出了煙波致爽殿。
載淳在看見桂良走後,當下從龍椅上起身,伸了一個懶腰,遙遙透過窗戶,看見此時已是黃昏,豔紅的紅日把整個承德的上空映照成一片金黃色,看起來美極了。李蓮英在一旁伺候著,看著自己主子動了動身子,自上前殷勤的問道:“皇上,這都坐了一天了,要不然去銀湖喂喂魚?”
載淳一聽,果真意動,想起自己也許久沒去銀湖上逛逛了,自也想去走走,就準了李蓮英的提議。當下,一行人收拾收拾儀仗,就慢慢悠悠的向著銀湖逛去。銀湖乃承德避暑山莊之中八湖之首,尤以“如意洲”最為美妙。如意洲乃湖中之島,因形似如意而得名,島上既有殿堂,又有寺廟;既有北方四合院,又有南方小巧園林,布局精巧靈活。主要建築有無暑清涼(門殿)、觀蓮所、金蓮映日、水芳岩壽(後改名樂壽堂)、延薰山館、一片雲、滄浪嶼等。
載淳一行人來至“如意洲”的觀蓮所,但見銀湖之上水光豔豔,朵朵紅蓮在夕陽之下隨風搖曳,當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皇上,魚兒來了。”
李蓮英當下捧著一盆魚食走到載淳身邊,載淳對著李蓮英笑了笑,接了過去,用手指傾倒在湖水之中,很快就引來了數十條鯉魚撲事,弄得水麵上一團熱鬧。載淳看著這些不時在湖麵上翻滾的鯉魚,原本沉重的心情不由也鬆快了許多。
就在這時,但聽湖麵上突然有一陣歌聲傳來,但聽那歌聲婉轉輕靈,好似春柳迎風,很是動聽,似是一女童所唱,調子聽著像是江南農家的小曲,與眼前的蓮景相映,頗有些情趣。
載淳聽著歌神,莫名的笑了笑:“阿英,去看看誰在那唱歌呢,叫過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