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攻占長州(一)
字數:2976 加入書籤
第一百五十二章
載淳下達的從大清境內驅逐倭人的指令,雖然名義上是為了驅逐, 但是曾國藩在天津負責此事的時候, 暗地裏主要從事的是情報打探工作。所有即將被遣返日本本土的倭人會率先被集中至天津,經過曾國藩大軍的調查, 才能統一由大沽口出境。
能肯定的是, 真正從事日本間諜和死士工作的人員肯定是不會如此輕易的就因為這個政策就被挖掘出來, 但是即使是中國本土的倭人, 也能從他們口中打探出很多日本本土的消息。
此時的日本本土內, 形式其實已經有些開始變得明朗。長州藩尊王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提出開港討幕的戰略,決定不再提攘夷, 轉向武裝倒幕,並且響應者不勝枚舉,使得倒幕的勢力具有強大的優勢, 看著苗頭,大有打倒幕府政府的意思。
“不能再等了。”載淳看得曾國藩的密折, 見得裏麵關於日本本土的描述, 心知如果真的讓日本本土完成倒幕活動, 建立統一的天皇軍政政府, 那麽對於日本的打壓就錯失了最佳的時候了。一旦日本走上現代化的軍政道路, 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大清從此難以安枕。
載淳想到此,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對著李蓮英說道:“下達朕的聖旨,派遣琉球海軍攻打日本長洲, 並命趙烈文去各國使節公館拖住他們,。”
“告訴張之洞,他隻有七日的時間。”
七日,是載淳估摸著趙烈文能拖住各國使節最長的時間,一旦張之洞久攻長洲不下,那等到各國使節反應過來,說不定又會增加不少國際風波。
李蓮英聽得載淳的話,有些不解,不由壯著膽子問道:“皇上,如今大清群情不都希望出兵日本嘛?為何還要這般行事。”
載淳聞言,苦笑了一下:“你不懂,民間歸民間,朝廷歸朝廷,國際歸國際。許多事情一旦擺在了朝廷上說,就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了。”說到底還是載淳不能做到像康熙乾隆那樣的乾坤獨斷,像是一國的征討事宜,即使最後滿朝文武通過,也少不得拖了十天半個月了。而戰場之上,戰事瞬息萬變,便是像日本之事,每多拖一日,載淳都如坐針氈。
“奴才知道了。奴才這就去。”
李蓮英聞言,知道聖心難測,便急忙下去傳召。像載淳的這種軍事詔令,如同過往,一般是都是走兵部或者粘杆處,繞過軍機處直接下達,相對而言,粘杆處因為特務機構的特殊性所以會更快一些。依照現在的速度,日夜不停的快馬輪流趕路,從北京至沿海大約要七日,再坐船出發,大約要兩日功夫,所以,在張之洞於琉球收到密報的時候,已經是十日之後了。
張之洞打開密折,見得載淳在裏麵再三囑咐要快速發兵,當下也不敢多等,便於翌日在衝繩港口再次點兵。因得這次載淳在書中明言此場戰役一定要快,還必須勝。所以張之洞把琉球島內所有的侍衛都調動了起來,並且還從當地征集了一千琉球兵以供差遣。
要說這琉球國國主也是,一聽得大清水師要走,頓時高興的都快說不出話了,也顧不得什麽被征用的一千琉球兵,立即就放著鞭炮,像是送瘟神一樣,把大清的水師給送出了衝繩港。
大清的三艘軍艦出了琉球港一路向北,自少不得要經過現在被英國海軍駐紮的北島,為著不驚動英國水軍,軍艦先往大清的沿海開,在從沿海往北,便是這樣又耽誤了不少功夫。
長州藩,又被稱為毛利藩、萩藩、山口藩,是日本江戶幕府時期的一個藩屬地,位於日本本州島最西端,如今也是倒幕力量的中堅基地之一,大名鼎鼎的高杉晉作就是發跡於此。
三艘來自琉球的大清軍艦行駛至長州海峽,張之洞站於軍艦前,用著望遠鏡一望,便覺得此場戰役怕是一場鏖戰了。但見這長洲港口建設的原非衝繩港可比,很是現代化,更有數艘小型的蒸汽輪船停靠,而那港口之上,往來有多人守衛,其間不乏手持洋槍的,可見厲害。
“叫所有炮火手準備。”
張之洞當下下令,把所有的開山炮都對開出,決定以最強的火力,轟炸掉這個港口。伴隨著大清軍艦的第一聲炮火開啟,整個海麵上就陷入了一場廝殺。長州之戰,不同於琉球,所具有的武力壓倒性優勢並不是很大,而且相較於那些流竄在琉球一帶的倭寇,這些長州的倒幕兵顯然更加訓練有素,他們在聽到第一聲炮火響的時候就立即組織起了反抗。同樣的,那些小蒸汽輪船也不同於木製小船,倭人很多都悍不畏死的坐船以奇強的速度衝擊,拉近了攻擊距離,然後以火-槍展開反擊。
大清軍艦一旦被這些小船靠近就會顯得很麻煩,也虧得在琉球征用了一千士兵,多了不少肉盾,才使得大清的水師不至損失太多。
一時間,整個長洲海麵上廝殺不斷,炮火聲連綿不絕。
這場戰役遲遲開展了半日,大清的軍艦才總算以開山炮的威力把所有的倭寇小蒸汽船轟沉。眾人在踏上長州港陸地的時候,都不難免唏噓,感歎了一下此戰的艱辛。
“大人,是否還要深入?”
親兵當下對著張之洞問道。張之洞猶豫了片刻,最終搖了搖頭:“攻下此島已頗為艱難,若再深入,怕頗為不妙。如琉球一般,就海岸駐紮吧。”
張之洞在心裏盤算了一下此戰之後大清的損耗,知道若是再碰上一場這樣的戰爭,大清補給與傷亡不彌補上的,必敗無疑,隻能選擇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我去修書一份,速度送往京城,此戰大捷,當得請功。”
眾將士聞言,頓時大喜,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