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轉契機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山洞幽暗,密室內亮如白晝。
當貨架移動,光芒透出,照亮山洞。當一黑一百兩道人影從中出來,機關複位,山洞又重新回歸幽暗之中。
“此次沙羅會被滅,都是水家那娘們搞的鬼,此次將寶珠搶走,想來命不久矣,總算解我等心頭之恨。”黑袍者狠狠的說道。
“對了,此地隱秘,又是你們五行宗地盤,密室內的東西,萬分要緊,你要好生看護,絕不容有失。”
“聖使大人放心,我作為館內三大長老之一,這沉華院是我的居所,除了館主,還沒人敢隨意進我這院子。”白衣之人帶著些許自傲的口氣說道。
“嗯,此次洛華王室丟失聘禮,定會全城搜查,本使身份特殊,也不便久留,此處就交予你看管,切勿疏忽懈怠。”黑袍者最後叮囑道。
“是,聖使大人。”白衣者回答道。
“咯—”隨著山洞密門的打開,兩人都隨後離開。
兩人都不知道,剛剛楊青城就在其身邊,並一直跟隨著他們離開。
楊青城實在好奇,這個黑袍聖使究竟是何人。至於白衣之人,想來就是留在館內的傳法長老楚未名。
尾隨著黑袍人的身後,雖然黑袍人東環西繞的遊走,一邊避開館內值守人員,一邊杜絕身後尾隨者。如此小心行事,一般很容易將追蹤的人甩掉,但楊青城本身就光明正大的跟著,兩者間不到十米距離,根本就甩不掉。
待到一處小河渠邊上,黑袍人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奇怪,今天怎麽總是感覺後麵有人追蹤。”
“不管了,就是跟上又怎樣,我不信等會還能跟上。”
黑袍人手中取出一張靈符,口誦咒語,隻見靈符化作一道靈光包著黑袍人隨著波紋瞬間遠遁千裏。
楊青城心中一驚,原本還好奇其拿出來的是什麽靈符,沒想到竟然是水遁靈符。
館內河渠聯通館外的洛河,這一遁去就不知多遠,楊青城此時乃靈魂之身,不能離肉身過遠,到此地已經很少勉強了。好在楊青城在其身上下了神識標記,隻要費些功夫就能找到。
看到其遁出五行館,想必不是館內之人,一時也不急著去追查其身份,於是返回小院。
待其來到小院,此時的楚長老已離開,畢竟作為館內現在唯一長老,還是有許多事情需要操辦,因而去了大羅殿替冷長老代理事務。
來過一回後,已經熟門熟路的楊青城,穿牆過壁,轉眼間已經進入密室之中。
密室不大,隻有30多平麵積。壁上鑲嵌著九顆日光珠,室內光照就是由這些日光珠散發的光芒。
日光珠猶如夜明珠,隻是光芒更盛,一般隻需要在太陽下曬一天,就可照明半個月,是密室照明之絕佳燈具。
在這密室中,存放有許多東西,但大多都是一些生物器官樣本及凶獸屍體,此外還有幾大箱子。
隨著楊青城的神識感知,箱子裏大多是一些金銀寶珠,也有些綢緞布匹,隻有一個箱子裏,還有數個小箱子,最上麵的小箱子裏裝有一顆散發著濃濃水靈之氣的寶珠。
一看到這寶珠,楊青城就明了自己為什麽會有那種感應,因為這寶珠對楊青城來說正是此時需要的東西。
寶珠水元力充沛,更具現壬水、癸水之精英。周具陰陽之氣,地潤天和。正是:辛癸兩相見,金白水清格。
壬水屬陽,乃甘澤長流之水,能滋生草木,長養萬物。其為江河湖海,其勢恢弘,不可阻擋。為水汽所化之露水,有洗滌天空而使星空明亮之效,有滋養萬物生發之能。故滴天髓書中說到:“壬水通河,能泄金氣,其氣勢流長,源源不絕,故以申為長生,死於卯,意出自昆侖,歸納於海。”
癸水屬陰,乃大海無涯之水,不能生長萬物。一雲雨露潤澤之水,滋助萬物。是為天之津液,至陰至純,達於天津,得龍而運,功化斯神。不愁火土,不論庚辛。合戊見火,化象斯真。其性最柔,內具強大的包容性和連續性,就有了“不論庚辛,不畏火土”之說。故滴天髓書又雲:“得龍而運,功化斯神,合戊見火,化象斯真。”
這對於楊青城金丹二轉的察二儀,有著借鑒對照之功能。
正所謂:道始於虛霸,虛霈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來源。
而這顆寶珠正是內含陰陽,雖隻是水之道陰陽分屬,但十分契合楊青城的屬性,對其感悟陰陽之道極其適用。
金丹九轉,各有不同。因選擇道路不同,九轉之中,因功果之位不等,蘊育出的元神也會不同,因此成就的仙道果位也各有不同。
總結各類仙道果位可合稱為三成五等。
何為三成五等。聖人曰:“凡行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也。”
也就是說根據行功法決和個人修道資質、悟性、機緣的不同,入道所求道種各異,而大道法門也有小成、中成、大成之分,因此成就的仙道果位也就有五等不同。
何為鬼仙。曰:“鬼仙者,因修持之人,始不悟大道,但求速成,神識內守,一誌不散,定中以陰超脫,神像不明,鬼間無性,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真一誌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何為人仙。曰:“修真之士,不悟上乘大道,止於小成,不能全於大道。於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苦誌勤修,神氣日清,行骸日固,人間之疫不能為害,以神通妙用優遊於洞天福地者,乃曰人仙。”
何為地仙。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中成之法。其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然五行顛倒,神與丹合,永鎮下田,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何為神仙。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其功德高著,上感天地。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何為天仙。曰:“修真之士,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明悟大道,金丹圓滿,神氣混融後升華,於上關煉神還虛,煉盡神中陰滓,成就純陽無陰之體,往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者,乃曰天仙。”
正當楊青城準備細細觀察時,突然肉身那邊有所感應,而神魂之體也無法將此寶珠拿走,隻好先行回返肉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