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遍地黃金
字數:6643 加入書籤
西伯利亞真的金礦以及其它的貴重礦產。
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們不知道,但是對於朱明忠來說,對於西伯利亞的鑽石礦的大名可謂是聞名已久。
那裏號稱有世界最值錢的坑!
那個坑裏的鑽石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比全世界鑽石礦儲量的總和還大10倍,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為了開采那些鑽石,俄羅斯的礦工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鑽石礦坑。這個巨大的洞穴直徑大約1600米,深度達533米。這個大洞造成的空氣湍流甚至足以將直升機吸進它的內部。
或許,正因為這個地理奇觀,所以它才為世人所熟知。
不過,對於朱明忠來說,他所關心的壓根就不是這個鑽石坑。相比那個巨型的尚未發現在鑽石礦,他更關心另一個地方,畢竟,鑽石礦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上,那裏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遙遠和偏僻足以保證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不會有人發現那裏。當然也會給開發帶來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李恩培踏進了朱明忠的辦公室時,他手裏捧著一大堆卷宗,其中包括一份他編寫的100頁長的關於鮮卑利亞礦產的報告,還有一疊大幅照片和幾張地圖,作為地質學者的他曾經參與資源部對那一地區長達五年的考察。隻不過,現在所有的這一切都已經停止了。
直到關個月前,接到保護傘公司的邀請後,他才重新拾起了這份看似“永遠沒有希望的工作”。
“你搜集這些資料時,有人知道你是誰、在替誰工作嗎?”
一見麵朱明忠就直接問道。
“沒有,朱先生,我是一名地質學者,而且也參與過對那一地區的資源調查,誰也沒有對此發生疑問。”
“有人知道搜集這些資料與保護傘公司有關嗎?”
“不會有人知道的,我使用都是書院裏現成的檔案材料,在書院有現成的資料,基本就是做標準的參閱工作,不過大都是七年前國土調查時的舊資料,但是,就目前來說,這是全大明最詳細的有關鮮卑利亞的礦產報告了。我始終對他們說我尋找資料是寫論文,我想這不會有人懷疑的。”
“很好,”
朱明忠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待會兒我再讀這份報告,現在你先給我說個概況吧。”
李恩培答應著,從卷宗裏取出一張地圖,在辦公桌上展平。這張地圖顯示了標著西伯利亞大抵上與後世俄羅斯的亞洲地區差不多,除了濱海和庫頁島地區分別屬濱海省、外興省和庫頁省之外。
“你瞧,朱先生,鮮卑利亞的麵積極為廣闊,它的麵積足有四千餘萬平方裏,可以說是大明最為廣闊的地區,但是受限於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對當地的開發幾乎為零!除了貝加爾地區和與歐洲接壤的地區之外,其它地區隻是生活著一些當地的土人,當然,還有一些我們的采參人、獵人,那裏隻是一個出產毛皮的地方,當然,還有一些采金人,但是當地的礦產資源卻相當豐富,畢竟它的麵積足夠遼闊。”
隨後,李恩培就解釋著上次考察時發現的一些礦產資源,對於那些礦產資源,朱明忠並沒有太多的興致,最終,他的眼睛還是落了一圖的一角,然後琢磨了起來,最後,他的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塊地方,笑著問道。
“那麽這一帶怎麽樣呢?”
“這裏?”
看著老板指的位置,李恩培皺眉說道。
“我們還沒有對這一帶進行考察,畢竟,那裏實在太過龐大,這裏根本沒有路,完全沒有道路可以出入,除非你從海上登陸,即便是如此,等到你上岸之後,所麵對的大部份地方都是山林、草地。從國土大小來說,它有上百萬平方裏,這麽區域……就我所知,那裏除了極少數的當地土著人外,偶爾的也就是我們的一些漁船會到那裏捕撈漁獲,大抵上,這裏是一片空白,完全是一片空白。”
“也就是說,我們對這裏根本就不了解是嗎?”
朱明忠反問道。
“我想,也許隻有軍方有關於這一地區的地圖,幾十年前,他們曾經對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測繪,或許他們的手中有這一地區的地圖,除了他們之外,沒有任何人了解這一地區,”
李恩培思索了一下,然後又說道,
“這裏似乎是一個海灣,也許一些漁業公司會對這裏有一定的了解,畢竟,他們也許需要在那裏設立漁獲加工廠,或者簡易的避風港,這樣的海灣對他們是非常重要的,嗯,似乎漁業公司在那些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據點,如果想要了解這些的話,我可以向一些教授詢問一下,他們和漁業公司應該有一定的聯係,應該可以在未來幾天內得到這方麵的資料,但是他們的了解也不會超過內陸三四十裏的地方,畢竟,他們根本就沒有了解那裏的必要。”
“嗯,有這邊的大尺寸的地圖嗎?”
知道那裏是無人區後,朱明忠總算是長鬆了口氣,這意味著這個金礦還沒有人發現。
“有一份地圖,但是並不詳細。”
李恩培從卷宗裏取出一張大尺寸的地圖,把它放在桌上。然後朱明忠就用鉛筆輕輕的在地圖上畫了一片區域,然後說道。
“既然這裏是一片空白,也許,我們應該以這裏作為突破點,畢竟,如果我們想要從北海向北的話,需要麵對的是幾百裏、上千裏的的無人區,可是如果從這裏的,我們可以從海洋向內陸挺進,也許我們可以在那裏發現一些有價值的礦產,如果那樣的話,從海洋到內地我們隻需要修建一兩百裏的道路,就可以把礦物運出來,你覺得呢?。”
朱明忠神情專注地盯著那張大尺寸地圖,盡管地圖的尺寸很大,但是實際上卻隻是簡單的繪出了幾條河流幾乎和海岸平行,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詳細的地圖,不過即便是如此,他還是能夠通過那個特殊的海灣認出那個地方來,在另一個世界,那裏就是“馬加丹”,那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
二十年代,正是那裏的金礦讓斯大林驅趕幾十萬古拉格犯人修建了修建從馬加丹海岸到雅庫茨克的科累馬公路。當地人一直把這條公路叫做“屍骨之路”,因別名“幽靈之路”。在修築此路時,死了大量的囚犯,他們被累死被凍死荒野上。
不過那裏卻產出了大量的黃金以及白銀還有鎢礦等珍貴礦產,每年產出幾十噸黃金、幾百噸白銀,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保持著這一產量,甚至還略有增加。
不過朱明忠卻閉口不提這一切,畢竟,這些都是“有待發現的”。
“從海洋往內陸?”
李恩培有些疑惑。
“是的,畢竟,這樣更方便一些。”
朱明忠越解釋越起勁。
“首先,我們可以這裏修建一個小港口,然後以港口向內地勘探,如果發現礦產的話,我們可以根據礦產資源的種類、儲量來決定是否進行開采,我想,隻要距離不超過三百裏,肯定都有它的開采價值。”
“可是那裏的冬天怎麽辦?”
李恩培問道。
“那裏的冬天非常漫長,也許一年隻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開采,甚至就連港口也是冰封的。”
用手指點著地圖上馬加丹的位置,朱明忠解釋道。
“這沒有什麽,我想總有辦法解決的,也許,到時候,我們可以研究一下極地環境下的開采。”
“朱先生,你要知道,這樣的勘探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且……”
看著地圖,李恩培說道。
“勘探隊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都需要用船從幾千裏外運過去,這個成本很高。”
聳了聳肩膀,朱明忠笑道。
“船並不是唯一交通工具。不過,那兒是不通車的,但是我們也許可以考慮用……嗯,用飛機,我們可以修建一座簡易的機場,這樣一來,即便是在冬天,機場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保證勘探隊的物資供應。”
也許,應該研究一下直升機!
朱明忠突然想到另一個世界中,廣泛用於地質勘探的交通工具,如果有直升飛機的話,可以加快勘探進度。
心裏這麽想著的時候,朱明忠的眼光從未離開過地圖,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西伯利亞隻是一片不毛之地,可是在他看來,這裏完全是一片貯藏著無盡寶藏的寶地,當然,隻要進行適當的開發。
隨後,朱明忠又問了一下西西伯利亞的一些地區情況,得到的答案同樣也不讓人滿意,對此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那裏實在是太過遼闊了。
“這樣吧,你來組建兩個勘探隊,一個是這一地區,一個是這一地區。”
指著地圖上的兩個區域,朱明忠笑著說道。
“反正很多人說地質勘探就像是運氣,我想,同時派出兩支勘探隊,至少機會總多一些吧,你說呢?”第572章
西伯利亞真的金礦以及其它的貴重礦產。
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們不知道,但是對於朱明忠來說,對於西伯利亞的鑽石礦的大名可謂是聞名已久。
那裏號稱有世界最值錢的坑!
那個坑裏的鑽石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比全世界鑽石礦儲量的總和還大10倍,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為了開采那些鑽石,俄羅斯的礦工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鑽石礦坑。這個巨大的洞穴直徑大約1600米,深度達533米。這個大洞造成的空氣湍流甚至足以將直升機吸進它的內部。
或許,正因為這個地理奇觀,所以它才為世人所熟知。
不過,對於朱明忠來說,他所關心的壓根就不是這個鑽石坑。相比那個巨型的尚未發現在鑽石礦,他更關心另一個地方,畢竟,鑽石礦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上,那裏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遙遠和偏僻足以保證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不會有人發現那裏。當然也會給開發帶來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李恩培踏進了朱明忠的辦公室時,他手裏捧著一大堆卷宗,其中包括一份他編寫的100頁長的關於鮮卑利亞礦產的報告,還有一疊大幅照片和幾張地圖,作為地質學者的他曾經參與資源部對那一地區長達五年的考察。隻不過,現在所有的這一切都已經停止了。
直到關個月前,接到保護傘公司的邀請後,他才重新拾起了這份看似“永遠沒有希望的工作”。
“你搜集這些資料時,有人知道你是誰、在替誰工作嗎?”
一見麵朱明忠就直接問道。
“沒有,朱先生,我是一名地質學者,而且也參與過對那一地區的資源調查,誰也沒有對此發生疑問。”
“有人知道搜集這些資料與保護傘公司有關嗎?”
“不會有人知道的,我使用都是書院裏現成的檔案材料,在書院有現成的資料,基本就是做標準的參閱工作,不過大都是七年前國土調查時的舊資料,但是,就目前來說,這是全大明最詳細的有關鮮卑利亞的礦產報告了。我始終對他們說我尋找資料是寫論文,我想這不會有人懷疑的。”
“很好,”
朱明忠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待會兒我再讀這份報告,現在你先給我說個概況吧。”
李恩培答應著,從卷宗裏取出一張地圖,在辦公桌上展平。這張地圖顯示了標著西伯利亞大抵上與後世俄羅斯的亞洲地區差不多,除了濱海和庫頁島地區分別屬濱海省、外興省和庫頁省之外。
“你瞧,朱先生,鮮卑利亞的麵積極為廣闊,它的麵積足有四千餘萬平方裏,可以說是大明最為廣闊的地區,但是受限於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對當地的開發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