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第713章 溫泊
字數:3757 加入書籤
溫泊身的袍子很舊,大擺下沾了不少泥漬,顯然是匆匆趕路,還沒來得及去客棧換一套幹淨的衣裳。手機端 vw
見錦繡走進大殿,忙不迭起身行禮。
錦繡落了主座,溫泊這才小心地坐下。
雖然跟在錦繡身邊幹了一年的差事,溫泊還是謹言慎行,絲毫不敢放鬆自己。
烏桑端了茶來,溫泊隻是淺淺潤了一口,迫不及待匯報這幾月的進度:從南方購買來的樹苗全部種下了,屬下在試驗點盯了兩月,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已經開始冒新葉。
說著露出崇敬之色來:王後研製的覆根藥十分見效,特別是大葉的樹種,存活率高達六成。
錦繡聽了不禁點頭,心越過一絲喜悅。
覆根藥是她和喬先生一起研製的,針對鹽堿地的惡劣環境,能減少植物根莖的傷害,增加物種的存活機會。
鹽堿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是殷國目前麵臨的最嚴峻問題。
過度放牧造成的環境問題必須解決,正因為如此,錦繡才會想著建得月樓,一方麵改變現有的建築材料,另一方麵是為了改變草原人的飲食習慣。
樹木存活,顯然是好的開始。
溫森大約這幾日會返回,半月前送了書信,說已經習了一套完整的水渠修建方法,等著回殷國了大展拳腳。溫泊說著。
溫森和溫泊是兩兄弟,溫森要溫泊小整二十歲。兩個人都因為環境的惡化被迫離開安隻幹部落,對於家鄉,兩人都有一份憧憬,希望憑借自己的雙手和力量改變家鄉惡劣的環境,讓家鄉的牧人能夠重回草原。
這種想法,在別人看來是天方夜譚,甚至連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實現。
可是在遇到錦繡之後,這位在殷國最具爭議的王後,用極深的遠見和雷霆手段,全心全意支持他們,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草原的惡化在許多殷國官員看來,是不能扭轉的。以至於王後在決定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荒漠化時,有大半官員站出來反對。
好在,王全力站在王後這邊。王室將大量的物資傾斜,供給他們發展研究。
對於錦繡,溫泊心有無盡的感激和崇敬。這種發自肺腑的臣服,甚至超過了對殷王的虔誠。
錦繡不知道溫泊現在的想法,隻是溫和笑著,讚許點頭:溫森腦子活絡,相信他能不負所托。等水渠修建成了,可引水灌溉,你們的栽種能鬆泛不少。
屬下和其他幾個部落,還有六個城池的城主碰了頭,他們間有一半的人願意減少放牧,還有些猶豫不決,可能是怕牛羊不夠,造成食物的短缺。溫泊繼續匯報。
錦繡想了想,道:按原現在的物價,一頭羊可以賣三兩銀子,三兩銀子能購置一個人三個月的口糧。如果直接用羊和米商換購的話,還能多得一些糧食。
她細細說著自己的打算:除了啟國,南麵還有許多小國,洛神也盛產水稻。讓我們殷國的商賈將牛羊帶到南方換購糧食,再教百姓原的食譜,以前一頭羊隻能吃十日,換成糧食能食用三個月。這樣可減少放牧,而且也能讓百姓的食物多元化。另外我們已經在開始實驗種植西域的香料植物,一旦種植成功,能到南方販賣出大價錢。
溫泊仔細聽著,雖然香料什麽的和他沒多大關係,但這關乎到殷國未來。王後肯告訴他這些,顯然是將他當做自家人。
溫泊適時地給出自己的建議,聊到最後,溫泊說了一個眼下較焦灼的問題:殷國的食鹽一直是從啟國人手裏購買的,但是今年他們將價格抬高了一倍。許多城池派出去的商賈一點鹽都買不到,以前還可以用牛羊換,現在他們要真金白銀,而且還是限量供應。購買來的食鹽根本不夠補給城池的人,已經有一些人出現大脖子病
錦繡沉眸想了想:這事我要和王商量一下。
溫泊這才提出告辭。
殷不悔是傍晚才回來的。
烏桑準備了膳食,是錦繡一貫愛吃的清粥淡菜。
烏桑覺得,王肯定是吃不慣的。打小在草原長大,草原的男人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偏生王像是一點事也沒有,每日雷打不動都回來陪王後用膳。
王後平日不飲酒,王竟然也能滴酒不沾,還說渾身酒氣怕熏著王後。
烏桑覺得,這才是愛情吧。你若喜歡,我便陪著,哪怕是吃最不喜歡的食物。你不喜歡,我便戒了,哪怕是根深蒂固的習慣。
烏桑站在邊,王不喜歡有人布菜。
大多時候,都是王安靜看王後,然後替王後夾菜,叮囑王後多吃一些。
等王後吃的差不多了,王才端起小碗,囫圇吞棗地咽下去。
生怕王後無聊,匆匆吃了飯,便帶王後去小花園消食。
這頓飯王後吃的很慢,好幾次停下來,支著腦袋看王。
好半天才開口:我們去一趟西蜀吧
王愣了愣,卻沒有多問,竟是直接點了頭:好。
沒有任何征兆,兩人第二天收拾了行囊,離開前去了一趟鎮國將軍府。和碩放不下得月樓,李術倒是躍躍欲試。
和碩叮囑了一些,同意李術跟隨錦繡同去。
李術同行,錦繡又那麽寵愛李術,殷不悔隻好將馬車騰出來給他們姑侄,自己騎了白馬,緩緩跟在馬車旁。
殷國去西蜀有千裏的路程。
好在西蜀官道開辟,不用翻山越嶺,馬車便能夠直接進入。
他們喬裝成商賈,交了入城費,很快被放行。
入城費隻是針對外來買賣的商販,西蜀百姓是分不取的。
四年時間,西蜀早已翻天覆地。
走在街,錦繡一度有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四年前,西蜀的主城還一片荒蕪,四處都是低矮的房舍,街道破破爛爛,到處都透著一股陳舊落後的味道。
如今,街道旁的鋪子修建的富麗堂皇,打磨光滑的青石板路從街頭鋪到了街尾。
操著濃鬱口音的西蜀百姓高高仰著頭顱,作為西蜀百姓,他們有外來人所不具備的驕傲。
414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