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南洋故事
字數:3808 加入書籤
竹林寺,彭州八大古寺之一,坐落於彭州和平大橋東首的駱駝山,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曆史。
竹林寺初名青園寺,淨檢法師應邀駐錫青園寺,晉穆帝“敕改”為竹林寺。據南朝梁朝寶唱所撰《比丘尼傳》記,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發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
淨檢俗姓仲,名令儀,彭州人。洛陽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彭州竹林寺則是中國第一比丘尼道場。
彭州竹林寺於2009年9月重修落成開放,主要建築有山頂的大殿、觀音閣、中國第一比丘尼紀念堂、三座碑亭、南北山門等五組建築。再現千年古刹竹林寺深幽清靜的意境。
盡管王一感覺身體有些疲乏,下午還是趕到了竹林寺。王一到時,師父和師公正和主持銘道法師講禪。
說起這銘道法師,還真有些來曆。她生長於上海,曾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做企業經營,生活優裕。
銘道法師與佛有緣,她出家前就樂善好施,悲憫弱勢群體,對為富不仁和奢侈無智的行為內心充滿慈悲。
願以恭敬的心供養佛法、度化眾生,將自己美麗的容貌轉換成清淨簡樸的莊嚴僧相,作無聲的啟示。
看見王一來了,宋水蓮連忙起身,走到王一跟前,仔細端詳,好一會,才說:“瘦了些,神情雖然倦怠,但是看樣子,那件事終於可以過去了!”
王一恭恭敬敬的給師父、師公行禮。然後與銘道法師見禮。銘道法師倒是長相清秀,但是在佛學的熏陶中,更是寶相莊嚴。
王一到了,銘道法師隻是略坐,知道三人後麵還有事要談,就起身告辭。
王一替師父、師公送銘道法師出門。銘道法師看了王一一眼,說:“恭喜施主,曆經磨難,終要一飛衝天了!”
王一沒有說話,看著銘道法師笑了笑。銘道法師搖搖頭,說:“迷時今日如前日,悟後今年似去年。隨食隨衣隨事辦,誰知佛印祖師禪。”
說完,揚長而去。王一有些摸不著頭腦,也不去想它,重新回到禪房。
師公還是在泡茶,見王一來了,隨意的指了指對麵,說:“來了就坐下,先別開口,等下嚐嚐我用竹雪水煮的茶!”
王一坐下,靜心斂氣,等待師公泡茶。
看著師公泡茶的手法,王一竟然感受到了一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的境界。
一杯香茗,脫去凡塵俗世,王一經過昨晚的洗禮,更是淡定從容。
“看來這次回老家,你還是很有收獲的!”劉煥誌笑著說:“最起碼比原來灑脫了些,這是好事,以前的你太拘謹了。”
王一點點頭說:“其實以前的我隻是有些未經世事的純真,總是太理想化了。還有就是自己對於一些名利看得淡了些,現在看來,還是淺薄了!”
劉煥誌點點頭,說:“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
你以前不是對名利看得淡,是你自己根本沒有想過自己如何得到這些!現在最起碼你明白了,要在這個世界上去爭取一些東西,這是好的現象!值得肯定!”
王一苦笑著說:“成長的學費實在是太貴了!”
“孩子!每一個成功者背後都是傷痕累累的!”劉煥誌說:“記著,成功者絕無幸至,不要隻看見人家吃肉,沒看見賊挨打!強大自身,才能護佑自己的親朋好友,所以還是盡快的強大自身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王一說:“這話說的還真是有道理的,我不說以後能夠兼濟天下,最起碼也要護佑我的家人平平安安!”
劉煥誌點點頭,又看了宋水蓮一眼,說:“孩子!有些事情應該讓你知道了。”
劉煥誌開始娓娓道來自己的來曆,這下倒是把王一嚇了一跳。原來隻是覺得師公很有錢,沒想到竟然還很有勢力,同時還背負著這麽沉重的包袱。
從漢朝到明清時期,每當新舊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紛紛移居海外。
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這種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的移民浪潮史稱“下南洋”。
“下南洋”在福建、廣東、台灣一帶也稱“過番”,意指到南洋一帶謀生。
中國人一次又一次大規模遷徙南洋的背後,大抵上有三大原因:一是為戰亂和天災所迫;二是因為政治、經濟的原因;三是由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清朝初年,大量的難民、抗清失敗的明軍餘部以及不願侍奉清廷的明朝遺民,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
當時不少廣東人前往南洋謀生,由於廣東人擅長經商,因此不少從事貿易的人都很受當地酋長的敬重。
當時由於不少歐洲人前往當地騷擾,所以當地有華人社團從廣東省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鏢的角色,當中勢力最大的是蘭芳公司。
清朝乾隆年間,廣東嘉應人吳元盛因為謀劃起義事泄,因而逃亡到婆羅洲,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該公司首領。
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聲望逐漸超過吳元盛,反而成為吳元盛的上司,羅芳伯遂成立“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伯根據當地人民的意見,以東萬律為首府,著手建立“蘭芳公司”,1777年改稱“蘭芳大總製”共和國。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一致擁戴他為元首,元首稱為“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而當地土著居民則稱其為“坤甸王”。其首領的傳承不是家族世襲製,而是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
政製分為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5部分。
劉煥誌的祖先就是蘭芳共和國創立之初的一員,在南洋經曆了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家族成員的勢力已經很龐大了。
劉煥誌就是這個時代,劉氏家族的話事人。
幾百年過去了,雖然南洋的政治已經趨於穩定,但是還有不少人立誌複國。
比如1912年,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名李玉昌的富商,原來曾任蘭芳共和國的參謀,蘭芳滅國後,逃至吉隆坡,經商致富,時年已七十餘歲,每每對人言,蘭芳不複,誓不歸中原。
王一聽著這麽一段曆史,很詫異。原來我們華夏人好早以前也是有開拓精神的,隻是這種開拓,在沒有強大的祖國在背後支撐,終究是曇花一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