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不妨事,朕的意誌不可動搖(第二更)
字數:3439 加入書籤
第1257章
“例如臣獻給陛下的四輪馬車,以及那些如今正在東京汴梁十分風靡的四輪馬車,既平穩,又舒適,這是為何?”
“同樣是一匹馬,拉兩輪馬車,說不定一千五百斤便已經是極限,可若是四輪馬車,那麽,莫說是一千五百斤,便是再多一倍的重量。
一匹馬仍舊能夠拉得飛快,這裏邊,也是應用到了大量的幾何與物理的問題……”
“至於化學,陛下想必應該知曉我大宋的火藥武器的威力有多巨大,而用木碳、硝石與硫黃按照一定的配比,用火點燃,到最終產生暴炸的過程,這裏邊,就有著物理和化學的反應……”
“例如咱們夜晚時所使用的蠟燭,蠟燭是有重量的,可是當點燃它之後,它就會持續的散發出光線和熱量。
而當它燃燒殆盡之後,隻會剩下極少的殘渣,它的固體已經全然消失不見,這裏邊,就是因為它的化學性質發生很大的變化,已經從固體,變成了氣體或者是灰燼……”
王洋的解釋,或許有些地方不是很專業,但是用來忽悠,嗯,用來說服一千多年之前的宋朝天子,已然是足夠了。
天子趙煦聽得不禁悠然神往不已。“還真沒有想到,這些小小的不經意的事情,居然都蘊含著你說的那什麽物理和化學還有數學與幾何的道理,朕今日聽你一言,可真是眼界大開了。”
看到天子趙煦那滿是欣賞與崇拜的目光,王洋還是很謙虛地自謙道。
“其實,臣也就隻是比一般人更願意觀察這些四季萬物的一點一滴的變化,然後想方設法的琢磨其原由與道理,再加上綜合那些前人的道理,從而總結出來的……”
“單憑你這份可以從觀察的事物之中,琢磨出道理和學問的本事,這天下,怕就沒有幾個人……”一個顯得蒼老的嗓聲從門外響了起來。
厚實的門簾被掀開,而太皇太後高滔滔在那徐得功的攙扶之下笑意吟吟地步入了禦書房中。
王洋趕緊向這位老謀深算的太皇太後一禮。“臣恭迎娘娘。”
“皇祖母您怎麽來了,這麽大冷的天,小心著涼了。”天子趙煦快步迎上了前去,攙扶住了高滔滔來到火爐子跟前坐下。
“哀家也是呆得無聊了,想要過來看看官家,倒沒想到,聽到了王巫山的這番話,感觸頗深啊……”高滔滔慈眉善目地打量著規矩地坐在一旁的王巫山笑道。
“你的這些道理都很新鮮,也很新奇,但是,卻又對我大宋的工商業還有軍備,都是極有用處,而且哀家聽聞,你在黃龍澤那裏給那些流民修築房舍,就用了許多新奇的材料還有工具,才能夠在如此之短的時間之內,讓那數萬流民能趕在冬天來臨之前,都入住新居。”
“原來皇祖母也知道啊,當時孫兒聽傳言,說是王巫山偷工減料,給那些流民修築房舍,居然用空心的磚塊,而且屋頂都居然不用瓦片,而是用空心的預製板來著。”
“孫兒還特地著人去打聽,還讓他們拿來了一些樣品,這才知曉其中的原由,這些空心磚,不但十分的堅固,而且還能冬暖夏涼。
而屋頂用那種預製板,雖然說顯得簡陋,但是卻十分的堅固,便是人在上麵走動,也絲毫不會裂開,還能夠在屋頂上晾曬東西,或者擱置重物……”
王洋很是靦腆地一笑解釋道。“那些空心磚和預製板,其實也都是臣自己試製的產物。”
“就是覺得現如今,我大宋若是需要大規模的建設之時,經常需要往千裏之外運送木材,而如今,木材的價格之貴,絕對非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了的。”
“而水泥就是現成的建築材料,重要的是,過去所有的磚塊,所耗費的泥土也是個不小的數目,所以臣就琢磨著,能不能製作出一個重量輕,但是又很適合用來修築房舍的建築材料……”
太皇太後聽著那王洋繪聲繪色的講述著他發明空心磚與預製板的過程,很是津津有味。
末了還中肯地點評了幾句,希望王洋能夠把自己所琢磨出來的這些道理,都能夠教會那些太學的學子們,讓那些學子們也能夠為大宋的江山社稷以及百姓們造福。
王洋自然是義不容辭的答應,不過很快,他並沒有如那太皇太後高滔滔和天子趙煦所想的那般顯得鬥誌滿滿,反倒是臉色凝重,表情很是嚴肅地朝著這二位大佬一禮。
“臣自然是願意將一身所學授予那些學子,隻是臣卻很擔心一個問題。”
“或許用不了多久,就會有無數手裏拿著四書五經,張口孔曰成仁,閉口孟曰取義,自詡為儒家門生,聖人門徒的讀書人們,會向陛下,向朝庭彈劾於臣了……”
“王巫山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天子趙煦有些懵逼地看著王洋,不太理解。
而老謀深算的太皇太後高滔滔則是若有所思的皺起了眉頭,似乎有些明白王洋這是在擔心什麽。
“陛下可還記得微臣在那陝西北路之時,就曾經辦過一所職業學校?”王洋直接就把話給挑明了。
“那所學校所教授的,皆是一些粗淺的數學、幾何與物理問題,是為了讓那些沒有太多知識基礎的工匠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那些紡織機械的原理。
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構造與道理之後,憑著所學到的知識而能夠在那些諸多工坊之中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能夠解決他們自己的生計。”
可即便是這樣一間對於大宋的知識份子,士子階層都沒有什麽影響的職業學校,卻惹來了朝中無數大臣們對於王洋的彈劾。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天子授意讓那沈括在太學開設格物科之後,禦史台、吏部等總會想方設法找碴的原因。
“這倒不妨事,他們彈劾他們的,你就繼續做你覺得該做的事情,朕知道你所做的這一切,為的是我大宋,朕希望你能夠為我大宋培養無數於國有用的賢材。”
“等他們彈劾累了,知道朕的意誌不可動搖,那麽自然也就會消停。”
天子說到了這,轉過了頭來看向太皇太後高滔滔,而高滔滔也是微微頷首笑道。“官家言之有理,那些大臣彈劾王洋,倒真是堵不如疏,哀家相信王巫山你定然也不會覺得他們的舉動會對你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