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曹劉
字數:3950 加入書籤
月餘後,曹操兵圍莒城,臧霸向呂布求救,許以莒城錢糧絹帛,呂布恨其前番相拒,陳宮,高順勸之不聽。臧霸無援難逃,遂降曹操。
曹操入城,夏侯淵,徐晃,郭嘉三人隨行左右,曹操興致頗高對郭嘉笑道:“未料此行如此之順,奉孝之計洞察人心,猶若天授”。
郭嘉淺笑回應:“不過因時製宜,呂布若不來討莒城錢糧,也無從設計,如今呂布有怨而臧霸無備,主公擒之必然”。
四人率眾而入,臧霸使人縛徐翕、毛暉二人來到曹操近前,臧霸拱手說道:“霸知曹公為此二人而來,且交由曹公處置”。
曹操笑道:“非為此二人,宣高之才我心甚慕,可願歸漢?”
“霸亦慕曹公久矣”,臧霸笑道,言語含敬。
曹操於是殺徐,毛二人,表臧霸為討寇將軍,琅琊太守,尹禮暫代太守之職,臧霸與孫觀率部隨曹軍回許。
待曹操回許昌,劉備已來十餘日,荀彧迎劉備入許縣暫歇,劉備命張飛率部駐紮城外,同糜竺,關羽等人入城待曹操回軍。
曹操一回許昌,麵見天子後回府,荀彧領劉備,關羽來見曹操,曹操見劉備,關羽,目有喜色,
“不想如今又見玄德,玄德撫民一方,明日我向天子請加封賞”。又溫言對關羽笑道:“雲長別來無恙?”
“勞曹公掛念”,關羽拱手回禮。
“備乃中山靖王之後,陶州牧所托,自然不敢不盡心,還望孟德能引見天子”,劉備拱手請求道,語含誠摯。
“自然,自然”,曹操哈哈一笑,別過話頭,備宴款待二人。
宴席盡後曹操送畢二人,急召荀家叔侄,程昱,郭嘉幾人來相談,待眾人皆來,開口將劉備之事敘說。
“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程昱開口勸道。
“不然,劉備有賢名,明公欲爭天下則不可害賢,我觀其弟關長皆有萬夫之勇,若資以部眾,可拒袁術”,荀彧反駁道。
“劉備善結人心,主公可表劉備為豫州牧,使其南略汝南而募集黃巾,以禦袁術,主公西取宛城為屏障,與劉備左右犄角為勢,許昌無憂矣”,荀攸開口說道。
曹操思忖片刻後,開口道:“袁術勢大,須早做準備,我明日表劉備為豫州牧,使駐汝南,大軍方歸,且修整數月,我親征張繡”。
“張濟前番隨李傕追逐天子車架,又縱兵大略南陽,劉景升卻納之,可遣使以天子之名斥責,言隻取宛城以衛許昌,則張繡無荊州之援”,郭嘉出言建議。
“此言大善”,曹操笑道。
眾人商議已畢,荀彧叔侄退去後,程昱,郭嘉卻不走,隻言有事。
“奉孝近來流連教坊,還不速去,莫待宵禁時,欲去晚矣”,程昱見郭嘉同留下來,不由出言嘲弄。
“特待孟德同去,我隨主公迫降臧霸,禁欲許久,今日且縱情以歡”,郭嘉嘿嘿一笑,噎了程昱半晌,隻是曹操亦好教坊之處,因此難以回辯。
“奉孝你,哎”,曹操尷尬而笑。
“主公今日見劉備隻敘舊情?”,郭嘉整衣問道。
“想來瞞不過你等,劉備欲見天子,我心有所慮”,曹操將劉備之言說與二人。
“萬萬不可,劉備欲以見天子為由,行正名之實,劉備常自詡中山靖王之後,若天子認親,他日若有異變,其若行光武皇帝之事,主公何以自處?”,程昱急道。
“如今可搪塞推脫,隻是玄德既已來歸,終有麵見天子之日,如之奈何?”,曹操苦惱說道,他見劉備關羽心中歡喜,但理智卻不容劉備做大。
“待剪滅袁術,可使劉備入朝為官,則猛虎入籠”,郭嘉見曹操麵色,插口說道。
“除卻袁術,如今天下北有袁紹,南有劉表,孫策,賊寇無數,主公從征四方,許昌在後,可為牢籠以囚猛虎?”,程昱反駁道,並以手做刀,示意道,
“不如早除之”。
“哎,此事待剪滅袁術再論”,曹操揮手道。
“梟雄難禦,縛虎緩急,孟德自持心間”,郭嘉對曹操說道。
淮南壽春左將軍府
“父親,孩兒前來辭行”,袁耀向袁術拜別道。
“我已書信與汝南太守孫香,你去即可接任,糧草軍械可曾備好?”,袁術點頭道。
“三十萬斛糧米已同軍械起行,袁耀回道。
“恩,汝南劉辟,龔都,何儀皆與我有舊,你且用心結交,贈以糧械以收其心,萇奴率兵隨你左右,可保無虞”,袁術安排道。
“孩兒記下了”,袁耀回道。
“江東諸家不欲孫策興戰事,孫權又貪民而入九江,孫策前番怒曹操之刺,心下隻會仰觀天下,如此我無南顧之憂,孫賁,孫香,吳景等半數之將如今尚且在我帳下”,袁術自顧自說道,又看向袁耀“你且娶呂布女如何?,呂布若為我之翼,孫氏為爪牙,再使紀靈,張勳,喬蕤率軍二十萬,滅曹不過翻掌之間”。
“謹遵父命”,袁耀答道。
“宛城張繡如何應對?前番張薑子已送入壽春,欲求援助”,袁耀開口問道。
“我未嚐聞有送姑為質,張繡即不獻城,又不遣子為質,那宛城豈是他西涼殘部可居?”,袁術哂笑道。
“且去汝南吧,一路小心”,袁術揮手道。
“是”,袁耀起身而退。
袁耀離了左將軍府,又去尋閻象,敲門而入後,兩人相見。
“先生,我將赴汝南”,袁耀開口道,又將袁術叮囑之事一一告與閻象。
“淮汝陳梁之地,多英雄之士,子旻可訪而拜將,結交劉辟,龔都等人,擇驍果士卒使萇奴演練治軍,與張繡互為依仗”,閻象想了片刻勸告道。
“宛城若失,汝南不保,淮南亦危,切記,若曹操攻宛城,務必救援張繡”,閻象說道。
“量力而行,子旻保重”,閻象又叮囑道。
“耀必謹記先生之言”,袁耀躬身而退。
翌日,袁耀領眾向汝南而去
分割線
建安元年事件基本已結束,感覺文言對話有點多,不過因為是配角事件,我就懶得太詳細刻畫了,不然水幾章沒問題了。還有因為算的是農曆,時間上故事線現在還有一月有餘則是新年了,提前祝各位新年快樂群號251430024,歡迎一起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