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長眠於太湖
字數:1951 加入書籤
李文泰宴請徐少監,是為了投資絲綢作坊,以求在海運當中獲利。趙啟明和徐少監出去考察限製,是為了明確絲綢作坊的的建設標準,讓其他各地的絲綢作坊以此為參考。
對趙啟明來說,考察絲綢作坊的選址,自然要比李文泰和江南織造署的**來的重要。所以他把李文泰的酒宴推遲,等他和徐少監明確了絲綢作坊的選址再說。
有關於絲綢作坊的選址,趙啟明和徐少監已經達成共識,決定絲綢作坊的建設,要以不汙染水質為前提。
這樣的要求在別的地方獲取還好說,但是在吳縣卻成了難事。
正如趙啟明看到的,吳縣作為南方的商業重鎮,自古以來便是水運發達之地,連縣城裏也有河流穿城而過,更何況是胡泊遍地的城外了。要想找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對絲綢織造署的官員來說,這實在是有些難辦。
好在絲綢織造署處事靈活,知道強龍不如地頭蛇的道理,便請來了當地官員的協助。在經過了連夜的商議之後,絲綢織造署采納了當地官員的意見,明確了絲綢作坊新的選址。
根據當地官員所說,有個叫做支塘的地方,位於吳縣的東北部。那裏的耕地是吳縣最少的,在此居住的百姓也不多。就算還是河流存在,但基本都是暢通無阻的大河,並且最終都流入長江。
有這些客觀因素存在,就意味著絲綢作坊如果建在次數,即便產生汙水也不會破壞當地的農田,還能很順著河水流入長江。在當地官員和絲綢織造署看來,這已經是最合適的地點了。
徐少監覺得這是不錯的提議,但他沒有急著做結論,打算和趙啟明實地考察之後再說。所以這天早上他便和趙啟明離開了吳縣,朝著支塘去了。
考慮到趙啟明遊山玩水的作風,徐少監知道考察選址的事情急不來,沒有刻意的趕路,甚至還在路過當地名勝的時候停下來,讓馬縣令充當導遊,為趙啟明介紹當地的人文山水。
“前方不遠便是震澤了。”馬縣令指著前方說道。
他不是合格的導遊,既沒有舉著小紅旗,也沒有給大家發放遮陽帽,更關鍵之處在於,他還不是個měi nǚ。趙啟明很不滿意馬縣令的講解。但是當他聽到震澤的時候,卻立即來了精神。
他勒主韁繩,然後順著馬縣令所指的方向,充滿期待的看去:“震澤在哪呢?”
震澤就是江南有名的太湖。
趙啟明上學的時候就知道,太湖是江南最大的淡水湖,其麵積甚至超過了洪澤湖。所以出發前往吳縣之前,他就開始跟人打聽太湖所在,可是當地人根本就不知道太湖,讓他感覺很是失望,懷疑是自己記錯了,可能太湖根本就不在sū zhōu。
結果聽到馬縣令的話,他便立即想起,太湖的古稱便是震澤。
這也就是說,太湖已經近在眼前了?
趙啟明期待的看去,結果他的表情很快就定格住了。
順著他的視線看去,前方根本沒有想象中壯麗的湖水,有的隻是在吳縣隨處可見的濕地。他不敢相信這就是太湖,可東張西望到處尋找,也沒見到大湖的影子。
他不可思議的轉過頭,朝馬縣令道:“這就震澤?”
馬縣令有些奇怪道:“少監難道連雷澤也聽說過?”
馬縣令的確感到奇怪。在昨天的考察當中,趙啟明聽說過陽澄湖的事情,也讓馬縣令覺得意外。但那還算還情有可原,畢竟陽澄湖在吳縣算是有名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