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阿史那的條件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A+A-


    天下爭雄不進則退,洛陽城乃是四戰之地,徐邦瑞周圍強敵重重,想要向外發展短時間內很難辦到。反倒是長安城已經被趙弘拿下,而且涼州方麵百姓安定,再這樣讓鷹揚軍發展下去,將來早晚是要成為洛陽方麵的大敵。

    看到徐邦瑞已經打定主意,魯公山開口道:“不知主公準備以誰為主將,又率領多少大軍前去長安城?”

    就以何振為主將,率領大軍一萬五千人前去即可!”

    看到魯公山有些愁眉不展,徐邦瑞繼續道:“放心吧,我軍此次前去長安城,目的隻是為了牽製一部分鷹揚軍的兵力而已,潼關險要不是吹出來的。如果趙弘被胡人擊敗,我軍或可趁機而動。若是鷹揚軍大勝,本公也不會讓何振他們輕舉妄動的。”

    魯公山本來是有些擔心一萬餘人根本難以攻下潼關,不過聽到徐邦瑞如此一說立即拱手道:“主公英明!”

    若是趙弘戰敗,長安城等地防備空虛,魏軍自然有機可趁。就算不能攻下長安,至少打破潼關之後能夠前去鷹揚軍轄地劫掠一番。若是北方大戰鷹揚軍取勝,何振麾下的一萬餘人根本無需攻打潼關,如此一來本部大軍也不會有所損失。

    元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武威郡以北,草原之上。

    胡人大汗阿史那正在自己帥帳之中召集諸將商議出兵之事,經過之前一段時間的準備,現如今阿史那已經是隨時準備出發了。隻不過在出發之前,還是要將自己的一些想法通知到下麵。

    阿史那所部本來是當初的草原王族之一,不過後來大楚朝廷清掃漠北,直接將胡人大部打殘分成數個小部落。後來大楚朝廷逐漸勢弱,阿史那所部趁機積蓄力量慢慢發展,再加上自己曾經草原王族的名號,所以這才將手中部落慢慢發展起來。

    到了現在,整個阿史那所部若是全軍出動,已經勉強能夠湊出來十萬騎兵了。就算是放眼整個草原,也是一等一的大部落了。

    帥帳之中,阿史那此時正高坐於上首,下麵則是麾下數名親信大將。

    其中一名萬戶仆固正開口道:“大汗,我們何時出動大軍前去武威郡?”

    阿史那沉聲道:“兩天之後,本汗會親自率領大軍前去武威郡,不過有一點你們都給本汗挺清楚了,我們此次前去武威郡,最好是能夠逼迫趙弘跟我們簽訂盟約,將武威郡和金城郡兩郡給讓出來。如果趙弘答應自然最好,如果趙弘不肯答應,我們再出動大軍前去進攻!”

    聽到阿史那還是堅持這個想法,萬戶巫蒙不解道:“大汗,以我軍的兵力來說,就算是強行攻下武威郡和金城郡也沒有什麽問題。鷹揚軍麾下雖然轄地廣闊,不過趙弘還沒來得及穩固發展,現在能夠湊齊三五萬大軍前來迎戰我們就不錯了,為何我們還要跟他們訂立盟約?”

    阿史那狠狠的瞪了一眼巫蒙,然後冷聲道:“蠢貨!我軍雖然兵力眾多,草原之上又何止我們一個部落?漢人大軍雖然野戰不如我們,不過他們有堅城可守,我軍就算是能夠打下武威郡和金城郡,本身也必然損失過大,到時候將如何應對其餘部落的來襲?”

    比起中原地區的禮法森嚴,草原之上倒是並不太注重這些,再加上巫蒙本身就是性格比較暴烈,不過此時聽到阿史那訓斥自己倒是不以為意,而是繼續道:“金城郡和武威郡兩地一旦被我軍打下來,就算是草原之上有別的部落進攻我軍,我們也可以將部落遷到這兩郡之中啊。”

    看到巫蒙還是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阿史那怒斥道:“鷹揚軍根基已成,就算是此戰被我軍擊敗丟了金城郡和武威郡,趙弘手中至少還有十幾個郡,兩三年之後鷹揚軍恢複過來了,我們就是腹背受敵的局麵了,就算是能夠奪取金城郡和武威郡又有何用?”

    看到阿史那發怒,巫蒙這才稍微收斂了一些不複多言。

    倒是仆固開口道:“大汗所言極是,如果我軍陳兵武威郡能夠逼迫趙弘主動讓出兩郡之地,如此一來我軍自然就不用損失一兵一卒。有了武威郡和金城郡之後,幾年發展下來我軍自然是勢力更盛,到時候無論是北上草原還是繼續南下,都是有了足夠的兵力!”

    阿史那點頭道:“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能夠直接拿下金城郡和武威郡,我軍又何必去跟鷹揚軍大戰一場損失兵力?”

    作為草原之上的一方雄主,阿史那自然不是目光短淺之輩。自己此次率領大軍南下的目標是拿下金城郡和武威郡進一步發展。不過鷹揚軍此時能夠調動的兵力無多,所以阿史那這才想要逼迫趙弘讓出兩郡,然後和鷹揚軍訂下互不侵犯的協議。

    聽到阿史那如此一說,另外一名萬戶赫略一皺眉道:“大汗,末將不是反對這個計劃。隻是趙弘此人自從起兵以來未曾一敗,當初金狼跟烏蘭部聯軍同樣是被鷹揚軍直接擊敗。趙弘眼下兵鋒正盛,末將有些擔心他並不會輕易讓出兩郡之地啊。”

    阿史那開口道:“哼,本汗豈不知趙弘不願輕易讓出兩郡之地?不過現如今鷹揚軍兵力有限,而且一旦我軍開始出動之後,益州和洛陽方麵的漢人同樣不會放過趁機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如此一來趙弘就需要麵對兩三線作戰!”

    成都軍和洛陽方麵雖然兵力不如我軍雄厚,不過卻也能夠牽製住不少鷹揚軍兵力,趙弘本人能夠率領多少大軍前來迎戰我軍?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趙弘隻能是忍氣吞聲讓出兩郡之地罷了!”

    阿史那心中對於自己這個策略倒是頗為滿意,看到場中諸將還在繼續聆聽便接著道:“退一步說,隻要我等大軍到了武威郡之後,就算是趙弘不肯讓出兩郡之地,我軍再出動大軍前去攻打也不遲!”

    仆固抱拳道:“大汗,鷹揚軍雖然兵力有限,不過草原之上還有不少部落在窺視我軍,末將以為我軍就算是南下武威郡,也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力留守王庭啊。”

    阿史那點頭道:“此事本汗自有計較,這次出兵前去武威郡,本汗會調動大軍七萬人南下,留下至少三萬大軍留守老營!”

    草原之上本就是逐水而居放牧為生,各個部落可不會建造城牆抵禦外敵,如果本部大軍盡數南下的話,老營之中剩下的老幼婦孺和牛羊自然會引的其餘部落眼紅。

    事情商議既定,眾人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九月十七日,阿史那親自率領七萬大軍一路南下直撲武威郡。

    由於草原騎兵都有戰馬代步,所以行軍速度倒是極快,就算是從本部王庭趕到姑臧城,最多也就五六天的時間。

    草原胡人南下一般都是劫掠糧食和奴隸,再加上武威郡本來就地廣人稀,所以阿史那很明白趙弘肯定會將郡中百姓盡數南遷,這一次大軍出動,阿史那是直接朝著姑臧城方向去的,同時派出自己麾下得力萬戶仆固作為信使先行,趕去姑臧城看看趙弘是否願意答應自己的條件。

    元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趙弘親率大軍兩萬五千人趕到了姑臧城之中。

    此此前郭長安建議向白馬羌求援的事情,孟坦已經答應出兵前去漢中郡協助鷹揚軍,所以趙弘倒是放心不少。

    武威郡地處涼州東北部,最開始時候乃是胡人、羌人以及漢人的混居之地。後來大楚開國,太祖皇帝親率大軍平定此處賜名武威歸於涼州刺史部轄下,所以武威郡的名號便一直留存下來。

    姑臧城乃是武威郡郡治之所在,本就是武威郡之中最為雄大的城池,原本是守衛森嚴輕易難以攻下。不過這近幾十年以來因為胡人掌握武威郡,所以城中防備倒是鬆散了許多,就連不少地段的城牆都出現了一些破損。

    好在之前張光庭協助節度使府官員處理武威郡政務的時候將姑臧城修繕了不少,而且趙弘一直對於北部胡人懷著戒備之心,所以無論是姑臧城還是允吾城方麵的城防一直都沒有丟下。

    金城郡和武威郡方麵原本的一萬大軍全部駐紮在金城郡允吾城之中,武威郡方麵並無大軍駐紮。所以趙弘將自己身邊三萬五千大軍分成兩部分,其中兩萬五千人跟隨自己前來姑臧城,而另外一萬大軍則是跟隨石守信一起前去允吾城。

    從地形上來說,武威郡和金城郡一南一北,武威郡在北,而金城郡位於武威郡南方。胡人大軍若是想要南下,必須經過武威郡才能到達金城郡方麵。

    隻不過武威郡地廣人稀,再加上前段時間趙弘已經下令節度使府的官員將郡中百姓盡數南遷,所以偌大一個武威郡此時也隻有郡治姑臧城之中才有大軍守衛。

    為了防止胡人大軍分兵攻打金城郡和武威郡,趙弘這才下令將自己麾下大軍分成兩部分,由自己跟石守信分別駐守姑臧城和允吾城。

    姑臧城,郡守府之中。

    趙弘此時剛剛率領一眾大軍來到城中,尚未來得及召集眾將布置城防,巫當卻是從外麵進來對趙弘開口道:“報!主公,城外有一名胡人大將自稱是受胡汗阿史那派遣前來跟您商談事情,是否要放了此人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