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全新畫符法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都市靈符高手最新章節!

    整個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不到半分鍾,這種變化停止了,現在的符,看上去已經徹底是一張新符了,完全看不到先前太歲平安符的半點痕跡了。

    符紙變成了淡藍色,上麵現出密密麻麻的小字,看上去卻又不像是一張符,倒像是一張秘笈?

    我開始上麵的小字,等從頭到尾看完一遍之後,我站在那裏,一動不動足足發呆了好久,因為符紙上述說的內容,實在令人太吃驚意外了。

    依著符上的說法,這張太歲平安符的作者,竟然是龍虎山天師府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號衝虛子!生活年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若依著原來時空來算,這人應該是元末明初之人。

    這張看似不起眼的舊符,被龍虎山天師府的道人拿來賤賣,被潘教授認定價值為零的舊符,竟然是第四十二代張天師的作品!

    我感覺是有人跟我開了一個大玩笑,但符上小字接下來說的內容,說的有板有眼,讓人挑不出破綻。

    據符上文字所說,張正常在晚年的時候,創新了一種全新的製符方法,他把這種製符方法稱作“符辭法”,並謹慎推測,這種製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但他為什麽把這種方法封存在一張普通太歲平安符之中,不公之於眾呢,上麵也簡略的給出了他的理由,就是這種“符辭法”算是一種取巧的製符方法,而且難度極大,可操作性太低,他擔心傳了出去,會讓門中子弟沉溺這種取巧的製符方法,而懈怠正經的符籙之術,最後兩頭都落空。

    依上麵所述,“符辭法”製符的關鍵,就在於書寫的“符文”上麵。正常的符籙之術,畫符之時,描繪的符紋,一筆一劃都是有板有眼,有根可循,有理可據,由古法所傳,都有定式,若是稍有一點一處的偏差,都可能造成畫符的失敗。

    也就是說,正常的符籙之術,都是依著前人的符籙定式來依葫蘆畫瓢而畫符的,至於能不能有創新,當然不是沒有,不過這比較難,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而且即使有所創新,多半也隻是邊邊角角的修飾改良一下,大體框架很少會作出改動。

    真的能夠創新出一張完全的新符,那一定是於此道浸淫多年,在符籙之術領域已達爐火純青,登峰造極,隨心所欲的宗師級人物了。

    而這“符辭法”畫符卻不同,它甩開了前人的符籙定式,不落窠臼,完全不必花重點心思放在那些繁複的符紋刻畫上,它的主體符膽就在於書寫的“符辭”,隻要書寫的符辭出色,一張符就可以成功。

    依著張正常的說法,符無正形,以氣而靈,而文以氣現,文字中是可以藏氣的,氣一到,文采現,當然普通的氣不行,必須是不同凡俗的奇氣,若是符辭寫的出色,有奇氣,現文采,那麽就能激起天人感應,溝通天地,引虛空靈氣入符,從而使得符成。

    正常的符籙之術,由製符者本人,凝聚自身靈氣入符,而這“符辭法”製符,直接引天地靈氣入符,製符者本人隻需耗費少許靈氣,作為引子便可,兩種辦法,可說是殊途同歸。

    這樣一來,那些低靈根資質的人,以正常符籙之術,永遠也製不出一張好符,但依著“符辭法”畫符,卻有可能畫符成功,當然前提是能夠作出有奇氣,文采可觀的符辭。

    而要作出有奇氣的符辭,又豈是這麽簡單便宜的事?相反的千難萬難!

    張正常本人博覽群書,又有不錯的文采,可是依著他的實踐,無數試驗,花費數年苦功尋章摘句,推敲雕琢,也隻是以這“符辭法”,作出了一兩張合格的好符而已。

    以他看來,要想以“符辭法”作符成功,那麽這符辭,必須是有流傳千古的價值的字句才行,否則是難以作符成功的。

    而要作出流傳千古的字句,想一想就知道這難度之大了,曆代前人先賢作出的文章辭句無數,但能夠流傳下來的又有多少,能夠流傳幾十年的,已經屬於精品,能流傳百年,就是文豪,領一代風騷的一流人物,能夠流傳千古的,那是真正的絕頂奇才,這樣的人絕對不多,屈指可數,起碼比擁有優秀靈根的人少的多得多。

    而且,以張正常的親身實踐,這種“符辭法”作符,不能想著抄襲前人,必須是自己的原創辭句,冒用前人,他人的辭句來效仿作符,是不會成功的。

    正是這符辭法有諸多苛刻條件限製,所以張正常並沒有把它公之於眾,但又不舍得自己的創新研究成果付之東流,從此湮沒不聞,就把它藏在一張普通的太歲平安符中,算是聽憑天意,留待後來有緣之人了。

    而他設計的觸發之法又十分古怪,必須把這符燒著了,這符辭法才會顯現,試想一下,那些天師府後人得知這符是先祖天師傳下來的,誰敢,誰舍得把它付之一炬,所以這張太歲平安符放在正一觀保存數百年之久,卻始終沒有人發現它的奧秘。

    在符紙小字中,講述了這“符辭法”的來龍去脈,以及具體詳細實施之法,末尾還附上了一段洞玄經吐納術的口訣。

    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站在那裏足足發呆了好幾分鍾,很久沒回過神來,這符紙上說的東西,是真的嗎,會不會是什麽人的惡作劇。

    但如果是真的呢,那麽豈不是說,憑借這“符辭法”,我也能作出真正的符籙了?

    你要問我,別高興太早,你能寫出足夠驚天動地有奇氣的符辭嗎?我的回答就是,我不能,但我可以借鑒,原來時空那麽多千古名句,可都是這裏沒有的啊,難道不能借用一下?

    好吧,依著符紙上所說,這符辭必須是自己原創,借用前人,他人的符辭效仿作符,是不會成功的,不過,我的情況特殊啊,這是兩個不同的平行時空,依著平行時空理論,應該互不幹涉的吧?

    思來想去,我決定了,管它真的也好,惡作劇也罷,試一試總是無妨的,即使不成,也沒什麽損失不是。

    我正要把手中這張符收起來,這時突然發現,符又開始發生了變化,顏色,上麵的內容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不到半分鍾,整個符又完全變了一個樣,中間赫然出現了“太歲護身符”的字樣,這張符,竟然重新又變回去了。

    我看得目瞪口呆,不由對製作出這張符的那位張正常天師的製符技藝心服口服,也讓我對符中所述的內容增添了幾分的信心。

    第二天一早,已經知道符辭法秘密的我無心再在龍虎山待下去,當即就坐上了一輛回返洪城的巴士,兩個小時之後,我回到了洪城,又回了修道院。

    回修道院之後,我就開始為一周後的最後一次製符考核作準備了。

    符辭法的作符,相比於傳統符籙之術,簡潔許多,主要還是看符辭,我在修道院學習十年,基本的製符技術還是很熟練的,隻要符辭得力,以符紙上介紹的符辭法作符,沒有任何問題。

    我又想起,那符上末尾,還附了一段洞玄經吐納術的口訣,口訣內容我已經牢記在心,跟修道院傳授的道家吐納術,明顯繁複曲折了許多,我覺得,這洞玄經吐納術看起來像是一種更高深的道家吐納術,或許就是龍虎山天師府的祖傳絕學,不傳之秘,絕對值得一練。

    這些天來,我就依著那洞玄經吐納術的口訣,每日早晚修煉兩次,每次修煉三十六遍大周天,幾天下來,已經初見一點成效,原本停滯不前的內息有了進展的跡象,看來這套洞玄經吐納術確實比原來我修煉的普通道家吐納術要高妙的多,因此決定堅持修煉下去。

    在臨近製符考核的前一天,我就開始了齋戒,淨口,一切都依著道門的規矩來,到了考核這一天,班主任高自強,還有幾位負責考核的修道院道長過來,把我送入了一間製符室,接下來我有一整天的時間,待在這製符室,完成這起壇畫符的工作。

    真正畫符的時間,並不需要多久,畫符所耗費的時間,主要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

    進了製符室,我先沐浴,穿上素潔道袍,備辦果、酒、香、焚香祝告,對著神龕上三清道君牌位,寫有各界各方神祗的總符咒三拜九叩。

    之後我坐於八卦雙魚台上,開始聚精會神,靜心默禱,具虔誠之心,這個耗費的時間最久。

    以前這個過程對原來江平川來說,也算熟門熟路,不多時就能達到心氣平和,靈台空明的境地,但這一次,我坐下之後,卻始終雜念紛呈,很難定下心來,主要是我心中對這一套本就不大信,心底裏已經萌芽了道門叛逆的種子,這樣哪裏能做到虔誠之心,心無二念。

    我隻能不住向自己催眠,原先江平川虔誠的意識逐漸壓製了我的道門叛逆之念,不知過了多久,心境總算平和下來,我起身,開始擺開放置畫符用具,如酒水,醋精,黃裱紙,墨,朱砂,狼毫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