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僧人來訪
字數:4020 加入書籤
連續數日,難辰始終蹲座在一塊金石之上,俯瞰著翻滾湧動的海麵,目中沒有一絲神采。
威海衛年選還有不足一月,其他人都在忙著衝擊武師境,而自己卻堪堪達到修武的基礎階段便要止步,難辰心中怎能甘心。
草餘坊鎮的幫派生活,難辰其實還是多少有些不甘的,不是為銀蠍之死,而是因為蝗派對自己的追殺。
但如今轉念想來,追殺自己的那九級武徒最終隕落洛河之中,倒也算是扯平了。
如果說還有什麽東西讓難辰不能釋懷的,那必然是招財坊對自己的追殺,這已經成為了一股執念。
但是,轉念想來,如果沒有那次追殺,又怎會遇到嫣柔。
如果還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難辰依然會毫不猶豫的再次進入極境,不為其他,隻為嫣柔。
“阿彌陀佛!”
正在難辰思索之際,但聽一聲佛音響起。
隨即隻見一僧人披著白色袈裟,右手金色禪杖,左手在身前合十。
佛號頌出,僧人身形一躍進至難辰身前,兀自坐在一旁。
不管難辰想法,僧人坐定之後望向難辰率先開口:“貧僧智越,自天台而來,途徑此處,見施主煞氣濃重,殺意如潮,長此下去恐有性命之憂,特來送上一卷我宗無尚至寶《法華經》。”
說話間,其自袖中掏出一卷竹簡,難辰接過時打開微微一掃,赫然是一卷經書《清心咒》。
“大師?”
見難辰疑惑,智越僧人神色莊嚴,兀自道:“世間之事紛紛擾擾,繁冗複雜,然皆是虛妄,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幻,當作如是觀。
見難辰似有不懂,智越僧人哈哈一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話畢,不待難辰反應,化作一股大風,揚長而去。
看著智越僧人這幅灑脫模樣,難辰依然有些不明所以,但依然衝其離去方向微微欠身。
然而,就在其起身之際,隻見智越僧人又是一道傳音自遠處而來。
“我等皆是世間滄海一粟,隻因不甘如曇花一現才踏入修行,然逝者已矣,生者各有其福,又何必執著。放下並不等於放棄,也不等於遺忘,將那份美好留在心底,無需強求,各人自有其福,一切隨緣!”
聽到這句話,難辰再次一怔,隨即口中不由得重複著智越僧人的話。
“放下並不等於放棄,也不等於遺忘,一切隨緣!”
想到此處,難辰似乎有所頓悟,“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翻開《清心咒》,隻見其首頁上寫著“摘自普庵法師,每日誦讀,可清心定神,去凡止惡,為修身養性所用。”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像行識,亦複如是。”
……
誦讀著咒語,雖然有些拗口和晦澀難明,但難辰依然全身心的投入,隻不過其自己也沒有注意到,隨著誦讀,其心一點點的沉寂了下來。
在難辰看不到的地方,智越僧人化身一尊金色佛陀,全身金光湧動,寶相莊嚴,左手中竟拖著一紫缽。
口中念念有詞:“嗡嘛呢唄咪吽……”
伴隨著其佛門六字真言脫口而出,隻見一道道煞氣順著難辰頭頂冒出,盡數被紫缽吸收。
一炷香後,智越僧人周身佛光散去,看著手中紫缽露出一絲滿足之色。
“師兄,如何?”
在其身旁,牟雷山忽然現出身來,隻見智越僧人將紫缽收起,又換成那副灑脫模樣。
“阿彌陀佛!”
“難施主身上煞魂已經被我這紫缽吸收,但煞氣卻永遠的留了下來,真是沒有想到,竟有如此之多的煞魂,真不知其手中造就了何等殺孽。不過隻要其能夠經常誦讀清心咒,想必是不會有大問題了。”
“恭喜師兄功德圓滿!”
見此,牟雷山趕忙拱手示意,卻見智越僧人伸手遞來一物:“師弟,此乃靜心珠,配合清心咒使用,是不會再有問題了,師兄還有事,這就告辭!”
……
難辰抬頭時,隻見牟雷山背著雙手走了過來,手中卻拿著一串珠子。
“這是靜心珠,有安穩心神,平靜心緒之用,權且當作對你這一年訓練的獎勵吧!”
難辰並未多言,將此珠帶在手腕,有些話不需要講,放在心裏就好。
“前輩,天台是何地?”
其實,私下裏難辰一直都是這麽叫的,隻有在眾人麵前才稱牟雷山為大隊長。
“天台啊!”牟雷山深吸氣一口氣。
“陳州有一天台山,其上有一佛道門派天台宗,該宗佛門弟子主修《法華經》,故而又稱法華寺。”
“法華寺雖在陳州天台山,但卻是整個整個大濟皇朝的三大佛門聖地之一,下屬寺院幾乎遍布大濟皇朝東部陳、涼、燕三州。”
聽到其這麽說,難辰這才覺得智越僧人頗為不凡,想必也是一得道高僧。
不過其似乎忘記了,剛才那智越僧人可是對其傳音的,而隻有武尊才有魂泉,可以魂力傳音。
“前輩,佛門之人如何區分修為?”
聽其如此一問,牟雷山微微愣神,隨即道:“如何區分修為灑家倒是不知,但一般開光後就被喚作僧人,出竅的稱作禪師,可神遊的為大禪師,凝念期的則是法師……”
二人一番問答,倒是讓難辰首次對佛門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倒是這智越法師如果知道方才若非出於禮節,難辰在心中一直將其稱作僧人的話,估計也得吐口血了。
“難辰,威海衛年度選拔還有不足半月,你可得抓緊時間準備。”
拍拍難辰的肩膀,牟雷山大步離去,看著手腕的靜心珠,再聯想智越僧人一走,牟雷山便到來,一切似乎是那麽的順理成章。
這一份恩情難辰記在心中,隻是誰也沒有預料到,智越法師一次意外的出行收取煞魂,僅此一次援手,卻為法華宗日後避免了一場浩劫。
世間之事,的確如智越法師所言,紛紛擾擾,繁冗複雜,或許一次無心施為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一萬次的處心積慮卻偏偏弄巧成拙,誰又能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