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再度下水!日本人加入一戰!(二)
字數:3396 加入書籤
這種古老的胸甲是傾斜的樣式,從左肩斜著往下,護住左胸和右脅,防禦力有限,但從來沒有哪支騎兵是以防禦為主的!
在這僅有的防禦之外,便是武裝到牙齒的進攻武器——
左手短槍,右手是鋒利如雪、彎如月牙的馬刀,借著衝鋒的馬力,這種彎刀不用揮舞,隻要順著力道一帶,就可以將敵人的四肢砍斷,身體切開。
而彎刀的造型,使得即使在大力的砍劈中,也不容易被敵人的身體組織給夾住,以致於不能及時拔出。
左手的短槍,反而是防禦性質的副武器,主要用於在近距離防禦、打倒糾纏的敵兵,讓騎手不容易陷入重圍,不得脫身。
此外,在馬身上還掛著一支鋸短了槍身,由步槍改成的騎槍,可以用作中距離的射擊。
每個騎手身上,還帶著4枚手雷,以及一小罐火油。
手雷不用說了,而火油,是為了伺機焚燒希臘人的軍械、輜重,破壞並引起希臘軍隊混亂的。
在薩洛尼卡地區,布置這樣一支胸甲騎兵,亦是傾盡穆斯塔法·凱末爾的家底了。
當下城門打開,在無數薩洛尼卡城內的炮火盡情狂轟濫炸之下,一支胸甲騎兵從城內凶猛地衝出,直撲向潰退的希臘軍隊。
撤退中的希臘軍隊猝不及防,立刻被殺了個血流成河,隨著鋒利的彎刀飛舞,從兩軍接觸線開始,希臘軍隊撤退陣型被鑿穿過關,在地麵上現出一條淋漓的血路!
稍遠一點就用騎槍射擊,接近一點就用手雷轟炸,加上短槍射擊,等到雙方近身後,就完全是馬刀的天下了!
刀鋒過處,鮮血橫飛,血肉飛濺,希臘人哭爹喊娘,殘肢斷體應刃而飛!
他們在撤退中士氣本來就不高,這下子更是一下子被打到負數,完全喪失了鬥誌,漫山遍野都是混亂不堪,隻顧著抱頭逃竄的希臘士兵!
加上薩洛尼卡城內不計代價的炮火延伸,希臘軍隊明明炮火數量、口徑都高出奧斯曼帝國軍隊數個級別,硬是有被打得焦頭爛額之感,局部戰場更是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炮火!加上刀鋒!!
在戰場上馳騁、砍殺,帶著硝煙的烈風吹過麵孔,敵人的鮮血染紅了瞳仁,這才是屬於一個男兒的人生!
穆斯塔法·凱末爾現在就是這種感覺,在奔馳的戰馬上狠狠一刀,再次斬開一個希臘士兵的身體,看著周圍這群魂喪若死的敵兵,心中的快意不複平生!
往日的壓抑一朝盡退,人生巔峰莫過今日之最!
不過一支將近千人的胸甲騎兵終究改變不了戰場大局,所謂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往來衝鋒兩三次,積蓄的馬力漸盡,漸漸不複初時之勇。
而希臘軍隊畢竟人多勢眾,仗著炮火的壓製與督戰隊的強壓,逐漸穩住了陣腳,轉而開始圍剿起這支薩洛尼卡城的騎兵部隊來。
到此時,事已不可為,薩洛尼卡一方此戰算是揚眉吐氣,騎兵隊也到了功成身退之時。
穆斯塔法·凱末爾親自殿後,且戰且退,最終還剩下超過一半的胸甲騎兵身上帶著敵人與自己的鮮血,榮耀回城。
此戰穆斯塔法·凱末爾受傷不輕,身上被創十餘處,雖有胸甲護住要害,仍然差點就危及生命。
他的麵部也被一枚流彈劃過,幸好沒有打瞎眼睛,隻是從眼睛旁邊劃過,但從此留下了一條深深的疤痕。
穆斯塔法·凱末爾自己毫不在意,聲稱這是屬於英勇男兒的勳章,這一仗之後,薩洛尼卡城大膽出擊,斬獲不小,士氣更是全麵爆發,兩廂對比,明明希臘人人數多得多,軍容強盛,卻仿佛成了弱勢的一方。
希臘人也被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突擊打得有些萎靡不振,當天隻匆匆進攻了數次,烈度也不甚高,簡直象是應付了事,然後便草草退去。
此後彼此又攻喧了一天,同樣是烈度不高,草草接觸,便即退卻,很是虎頭蛇尾。
穆斯塔法·凱末爾與一幹‘土耳其社會黨’的高層,對此有些莫衷一是:總不能,希臘人就這樣被了吧?!
想想也不可能啊?
而作為軍事觀察團呆在戰場的葉雲飛等人,對此卻是心知肚明,看到戰事漸疲,後麵幾乎成了垃圾時間,也就順勢提出告辭。
凱末爾現在真心顧不上他們,薩洛尼卡城目前是戰場,也不是什麽適合迎送貴賓之所,挽留了一下,也就罷了,倒是送他們離開時,又提出了再購買一些中國軍火物資的想法。
葉雲飛等人離開後,沒多久就收到了薩洛尼卡戰場最新的進展情況。
在某個列強帝國若有若無的暗示之下,希臘指揮官王儲康士坦丁王子,終於放棄了在薩洛尼卡城下硬扛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想法,在一天黎明時分,飄然離去,戰略轉向,去了其它戰場。
某個列強帝國的如此做法,雖是在葉雲飛的影響之下,其實和戰略目標並不衝突。
一場持續多年的大型戰事中,戰略目標和戰術攻堅有時候是兩回事,隻要最終戰勝了奧斯曼帝國,就是戰略上的大勝利,至於是不是從薩洛尼卡城這條戰線突破,這隻是具體的戰術安排而已,勝負其實微不足道,一時一地,也改變不了戰局。
有葉雲飛這個來自未來的眼睛,知道穆斯塔法·凱末爾最終將與哈米德二世一較長短,從內部瓦解奧斯曼帝國,那麽乘勢讓他崛起,成為一個奧斯曼帝國國內危境之間的英雄,也是符合中俄兩國的戰略大局的。
種子已經埋下,什麽時候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就要看穆斯塔法·凱末爾他自己的了。
葉雲飛並沒有就此回國,而是轉向了奧匈帝國的方向。
在此途中,陸續又聽到許多新的戰報。
在薩洛尼卡城一戰的同時,黑山軍隊與為數2萬人的塞爾維亞伊巴爾軍團,共同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奧斯曼帝國軍隊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