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 天下之大去哪裏?
字數:3404 加入書籤
到了鐵殼子船上,這過江就簡單多了。
爸爸與錢戴去駕駛艙摸索怎麽駕駛,小家夥自己則是把,剛才花花扒下來的戰利品一股腦都收了。
等他們終於靠了岸,老規矩,末末先把昏迷的兩人送下去,等爸爸錢戴都離開後,末末還不忘了關上起動機,把船上所有燈都給滅了,小家夥這才下船來,伸手撫上鐵船身子,一個眨眼之間,這艘鐵殼子船便被末末收到了空間裏,可把她給美的。
這個時候的末末心裏在想,車子,車子她有了;船,她船也有了;如今自己的收藏品裏頭,就差飛機了哇!嘿嘿嘿……
“我這是咋哪裏?”
粟梅梅一覺睡醒過來,甫一睜開雙眼,入目的便是稻草做的屋頂,以及黃泥胚做的牆壁,那頭頂的梁柱上,還結了不少的蜘蛛網。
她這是在哪裏呢?她明明記得,自己跟著末末他們出了避難所後,那孩子讓自己與柱子吃了一顆藥,說是能順利的帶著自己突破封鎖線,平安到江邊的。
那眼下這是哪裏?到江邊了嗎?還有柱子,對了,還有柱子!
想到柱子,粟梅梅連忙爬起身來四下張望,果然發現小柱子就睡在被窩那一頭,見到孩子平安,粟梅梅這才舒了口氣。
屋子裏除了自己與柱子兩人一起窩在房子的一角,躺在一張破席子上,身上還蓋著床破棉外,便再無其他,而且更不見末末爺三在,這使得粟梅梅有些心慌,生怕是他們丟下了自己不管了。
畢竟她一個女人帶著個孩子,如何能夠躲避開那些畜生?
著急忙慌的爬起來,粟梅梅還小心的給柱子壓了壓被角,才準備走出去看看時,末末從外間走進了屋子裏來。
看到粟梅梅醒了,末末直接道:“你醒了,剛好,開飯。”說完,小家夥又徑直的走了出去。
他們上了岸後,直接找了個村子落腳。
因為倭鬼子進攻金陵城的緣故,不管怎麽說還是有命大的人,從江南遊水潛了過來,給江北的民眾帶來了大難臨頭的消息,再加上倭鬼子封鎖了江麵,上頭有許多的倭鬼子的船隻往來,以及對岸金陵城中那轟隆隆的炮火,噠噠噠的槍聲,這無一不在告訴人們事態的嚴重性。
什麽都不比自己的性命要緊,江北這邊,能跑的百姓也都跑的差不多了,村子空了一個又一個。
他們靠岸後幾個鍾頭,這才選了一個遠離江邊,地點偏的村子歇腳。
之所以這麽做,還是考慮到了粟梅梅與柱子的緣故,李世傑與錢戴的意思是,絕對不能讓末末暴露異能。
眼下過了江,也不知道粟梅梅是個什麽意思,如果要接著跟他們一道上路,那這一路上就要絕對的小心,不僅要小心倭鬼子、土匪、潰兵的搶劫襲擊,還得小心粟梅梅發現末末的異常,所以異能堅決是不能明著再用了。
考慮到這些,趁著在這個村子修整的時候,錢戴與李世傑讓末末從空間裏拿了些東西出來備著,如果粟梅梅問起,到時候錢戴就說,這些都是在村子裏搜來的。
一個小鐵鍋,兩床破棉被,兩卷破草席,兩個葫蘆瓢,一小口袋的高粱米,這些都是李世傑與錢戴慎重考慮過後,這才讓末末拿出來的。
眼下末末空間裏的物資雖然多,可都不宜見光,先將就將就,如果跟粟梅梅分開了,或者走下去遇到城鎮的話,到時候再想辦法置辦,畢竟他們爺三個身上都是帶著大洋的。
粟梅梅帶著柱子被安排睡到了裏屋,錢戴李世傑帶著末末就窩在了這棟房子的堂屋,沒有爐灶也沒事,他們就地就在人家堂屋裏點起了一堆篝火,爺三就睡在火堆旁邊,還是苦命的小花放哨警戒。
等休息夠了,時間差不多已經是上午九點多鍾了。
錢戴用小鐵鍋熬了一鍋高粱米稀飯,才煮好了飯,讓末末去喊粟梅梅與柱子的時候,末末剛好就看到了醒來的粟梅梅。
粟梅梅見到末末頓時安心,哎哎的應了兩聲,忙就轉身去喊柱子。
等她喊醒柱子帶著他出來的時候,錢戴已經分好了高粱米稀飯了。
兩個葫蘆瓢各分了大半瓢,鐵鍋裏還剩下了一些,至於怎麽分錢戴早就計劃好了。
一個葫蘆瓢給粟梅梅帶著柱子吃,鐵鍋給二師父使,剩下的一個當然是自己跟末末合夥用啦!
哈哈哈,為自己的聰明點個讚!
錢戴見粟梅梅帶著柱子來到火堆邊坐下,他忙把一瓢子稀飯遞給她,又把小鐵鍋端給師傅,這才拿著一瓢子稀飯來到末末身邊準備開吃。
粟梅梅接過葫蘆瓢,看了一眼大家,然後好似想到了什麽一般,看著李世傑就問他:“李先生,不知眼下我們這是在那裏?什麽時候我們渡江?”
不等李世傑回答,錢戴首先接話。
“過江?粟女士咱們昨夜已經過江了,眼下這裏可是江北的一處村子。喏看沒,這些物資還是你昏迷著的時候,我跟師傅一起在村子裏搜尋來的。”
聽到錢戴這麽一說,粟梅梅心裏驚訝了,她是實在想不到,自己就這麽簡單的睡了一覺,她居然就幸運的過江啦?就已經離開那個人間煉獄啦?真是太不敢置信了。
李世傑把粟梅梅的驚訝看在眼中,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便對粟梅梅詢問道:“粟女士,咱們已經過了江了,那不知道你眼下有何打算?”
“呃~”粟梅梅明顯的沒有想到,李世傑會這麽問,所以她被問的噎住了。
捧著一瓢子高粱米稀飯,她愣神發呆。
是啊,過江了,平安了,可天下之大,她能去哪裏呢?
她是河南漯河人,娘家祖上是從湘西遷居到漯河的,如今在漯河紮下根來,也算得上是當地的有錢人家,十六歲時她嫁給了丈夫,丈夫是武漢人,家裏是做生意的,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望族,自己與丈夫成婚六年,三年前丈夫因為家族生意常駐金陵,她的孩子也是在金陵出生的,最重要的是,直到現在公婆都沒有見過孩子的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