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三寸不爛之舌

字數:4963   加入書籤

A+A-


    “馬良乃劉燕麾下重要幕僚,不會輕易行動。他來了必然是有事情?但是是什麽事情呢?”

    隨即,金棉想起了不久之前,他曾經給馬良送去了一封書信,那是他表達可能與朋友再見麵的書信,並順便提起了雷緒與劉備之間的事情。

    “難道是因為這個?”

    金棉深深的皺起了眉頭,難道是劉燕也打起了雷緒的主意???但劉燕與劉備是劉氏同宗,聽說關係也還可以。

    難道要逆而奪取?

    這麽一想,讓金棉覺得這件事情實在是燙手山芋,有些後悔當初那麽多嘴寫信告訴馬良的事情了。

    不過事情發生了,便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金棉深呼吸了一口氣,對著吳氏點了點頭,然後步入了府邸內。

    到達大廳後,金棉讓吳氏離開了,整理了一下儀容,再次深呼吸了一口氣,這才走入了大廳。

    進入大廳,自然也見到了馬良。隻見馬良端正跪坐著,神色從容,眸光靈動有神,氣息卓然焉。

    金棉與馬良也已經十年沒見過麵了,此時此刻再見馬良,心中不無歎服。“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季常真風流名士也。”

    “季常。”心中雖然歎服,但金棉麵上還是保持了得體的姿態,上前作揖見禮道。

    “子元。”

    馬良已經久等了,見金棉露出了驚喜之色,起身長揖,把寬大的袖子垂落在地上,深深尊敬焉。

    隨即,二人互相抓住對方的雙手,臉上流露出了深深噓噓之色。金棉唏噓道:“十年前我遊學荊州,見你們兄弟五人。想不到之後就天下大亂,我們天各一方。本以為無緣再見了,沒想到卻在今天見到了季常你。”

    “是啊,如果不是天下戰亂,我也一定會遊學到揚州,與子元你一起遊曆江淮,可惜啊。”馬良深深有感,也是唏噓不已。

    這倒也是感情流露,因為不是天下大亂,他馬良現在應該名揚天下,入朝為官了。因為戰亂,大家隻能偏安一隅,名聲也隻能在地方上流傳啊。

    兩個老朋友見麵寒暄了一陣,並感歎了一下命運之後。金棉便想起了馬良來者不善的事情,自己上座,請了馬良側坐,並出口試探道:“聽說季常你現在被揚武劉將軍聘用,為揚武主簿。怎麽有空到了淮南來見我這個老朋友?”

    馬良聰明人,一聽老朋友的試探話,便知道這老朋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遊學荊州的單純士人了,而是屹立在亂世仍然還活著的圓滑之人。

    感歎歲月如刀,摧人老的同時。馬良便也不把金棉當作朋友,而是當作談判的對象。端正了一下坐姿,拱手笑道:“這一次來,卻是想請子元你向雷緒進言,讓他放棄投靠劉備,轉而投入我揚武將軍麾下。”

    “果然是來做說客的。”金棉神色不動,但心裏邊卻是道了一聲“了然。”至於這件事情,他不想趟渾水。

    畢竟他現在的日子十分不錯,有妻妾子女。投靠了劉備之後,都打算辭官做個富家翁了。

    何必在這個節骨眼,冒這個風險呢?畢竟如果開口遊說雷緒,惹得對方懷疑,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於是,金棉端正了姿態,露出了無能為力之色,說道:“季常太看得起兄弟我了,我雖然為雷緒麾下幕僚,但是並不受到信任,人微言輕,影響不到他。再說,季常你也來遲了一步。不久前,劉備派遣了伊籍過來與雷緒商議事情,現在已經議定了。雙方準備在一個月後,在長江匯合。”

    馬良聞言心中咯噔了一下,來遲一步了嗎???至於金棉自稱是人微言輕,他並沒有當真。

    知道這是托詞而已。

    不過馬良既然來了,那麽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既然讓金棉勸說雷緒行不通,那麽就進行第二個策略。

    “唉!”馬良歎了一口氣。

    金棉以為馬良因為受挫而歎氣,心下不以為意。但麵上卻還是露出了關切之色,問道:“季常何故歎氣?”

    馬良麵上歎息之色更濃了,舉手說道:“乃是為了子元你歎息啊。”

    “為我???”金棉流露出了訝然之色,這現在你受挫,有什麽好為我歎氣的?金棉忍不住問道:“為何?”

    馬良搖搖頭,說道:“既然事已至此,不說也罷。”

    這欲擒故縱雖然無恥,但是效果卻非常好。金棉心裏頭象是好奇的貓一樣,十分癢癢,忍不住說道:“季常好不厚道,話隻說一半,平白讓人難受。”

    馬良聞言心裏頭暗笑,麵上則露出無奈之色,說道:“既然子元想聽,那麽我就說說吧。”

    說著,馬良又流露出了鄭重之色,拱手問道:“子元覺得劉揚武何等之主?”

    這本來是說歎息的事情,怎麽又扯到了劉燕的身上了?金棉心下覺得這麽多年沒見的馬良,人變得囉嗦了。麵上則回答道:“驍勇!”

    劉燕仁義,關心民生問題。招賢納士,寬厚之主。這一點隻有近距離接觸才知道。遠方的人,對劉燕的印象隻有這兩個字。

    “驍勇!”

    劉燕南下兵不過數百,依靠烏合之眾與虎豹騎戰,如何不驍勇?

    殺於禁,如何不驍勇?

    破襄陽,誅朱靈,如何不驍勇?

    外人形容,劉燕有呂布之勇,孫策之霸。

    馬良心裏對於這個片麵的評價不以為然,但他也沒說什麽為劉燕增光彩的話,因為空口無憑啊。

    心中電轉,做了語言組織之後。馬良欣然說道:“劉揚武驍勇明果橫行天下。”然後馬良又問道:“敢問劉備何等之主?”

    金棉對馬良的囉嗦已經免疫了,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禮賢下士,有高祖皇帝之風。乃仁義之主。”

    果然是劉備的名聲好啊,薑是老的辣。馬良心中感歎了一聲,聽起來對兩個人評價似乎是各有春秋。

    一個驍勇,一個仁義。

    但說的粗俗點,其實是一個是莽夫,一個是英雄,相差十分大。不過馬良也不計較這個了,欣然點頭道:“子元說的有道理。”

    金棉有些意外的看向馬良,難道他聽不出來我的評價差距嗎???不可能。

    正在這時,馬良笑道:“盡管子元你的評價是對的。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戰亂時代,驍勇果烈,比仁義要遠遠重要。子元不見劉備百戰百敗,直到進入暮年,這才有了荊南基業。而劉揚武不過一二年間,就已經坐擁三郡,橫行天下了嗎?”

    金棉現在聽明白了,這是對方拐彎抹角的說劉燕的強項,最終的目的還是達到遊說他的目的。

    與剛才馬良歎息的事情,還是不著邊際。

    “我不否認這一點。”金棉覺得份外沒趣,點點頭淡然道。

    “嗬嗬,子元先別覺得無趣,且聽我緩緩說來。”馬良當然看出來了金棉的無趣,笑嗬嗬道。然後拿起旁邊案幾上的一杯茶喝下,茶已經涼了,但也足以潤口。喝下這一口茶後,馬良說道:“劉備仁義之主,雖然有大誌向,也能謀善斷。得諸葛亮相助,如虎添翼,乃是天下梟雄。但是他現在處在荊南,這個地方向北有劉揚武,向東有孫吳侯,向西進入益州甚至隻能走水路。沒有發展的餘地。相反,劉揚武坐擁房陵,向西北可以進入漢中,向西南可以進入巴蜀。而漢中張魯,巴蜀劉璋雖然都是一時俊傑,卻如何比得上劉揚武???戰而勝之,指日可待。隻需要進入巴蜀,依靠巴蜀為基業,進兵北方,占據長安,坐擁潼關虎視天下。振興漢室,指日可待。此乃春秋五伯之業,興隆也。”

    這行不行不僅靠一張嘴,還要看個人強不強悍。馬良一張嘴,為三寸不爛之舌。而劉燕驍勇,兼並敵國如飲食喝酒一般輕鬆。

    隨著馬良的一番話,金棉便陷入了這種情況之中。劉燕占據長安,虎視天下,不由怦然心動。

    “此真霸王之主也。”同時,馬良歎息的事情也呼之欲出了。因為如果他能說服雷緒投奔劉燕,乃是有大功於劉燕,未來劉燕興隆,足以封侯。

    這個想法讓金棉更加的怦然心動,雖然他本來的想法是進入荊南,做個富家翁。那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天下戰亂不休,出門做官有風險。

    但如果劉燕進入長安,占據半壁江山,虎視天下,那漢室興隆指日可待。那時候如果能撈個列侯做做,既是風光當世,也是陰萌子孫,爵位世世代代傳遞。

    馬良一席話,便是翻雲覆雨。讓金棉的想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情不自禁的,金棉問道:“現在雷緒已經決定了,木已成舟,為之奈何?”

    馬良的臉上流露出了幾許笑容,費了我這麽多口水,終於還是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