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且看天下震驚(九)
字數:3556 加入書籤
公安城!
劉備府大廳內,劉備緊急召見了麾下文武大臣,以應對劉燕據有漢中,虎視西方的局勢。
還沒開始商量,眾文武便被劉燕占據漢中的情況給驚呆了。與曹操,孫權等勢力一樣,他們從未看好劉燕能夠進入漢中。
漢中張魯,一時之賊,地位之穩固甚至比張角都為之出色,堪稱天下俊傑。麵對這樣的俊傑,劉燕居然一戰而敗之。
殺張魯,入漢中,虎視西方,環顧天下。
這震撼的消息,衝擊力不易於一場暴風雪,讓在場的文臣武將們雷的外焦裏嫩。尤其更讓他們焦慮的是,劉燕之得意,必是他們的失意。
與孫權一起北伐一戰,與劉燕結下了大梁子,雙方互有死傷,恨不得將對方吞下,絕無緩和之力。
若是劉燕據有巴蜀,則劉備勢力基本危險了。到時候,北方,西方都為劉燕勢力包圍,麵對劉燕勢力強橫的攻擊力,無異於“危如累卵”。
當然,真到了那個時候,以孫權為首的江東勢力,必定不會袖手旁觀,而選擇聯合抗衡劉燕。
但要知道,如果打仗一直在荊南打,首先殘破的是荊南。他們這一支劉備勢力,就算獲勝,也會元氣大傷,到時候隻是苟延殘喘而已。
更被說以劉燕之強猛,與孫權聯合,還未必能抗衡得住。這是危急自身存亡的大危機。
再說發展方麵,若是北方,西方被劉燕包圍,東邊又有孫吳勢力,至於南方交州,一來有交州士燮這麽強橫的勢力,二來交州偏遠,乃不毛之地,便是雄踞之,也沒有多少油水。
總之劉備便沒了發展餘地,這是絕了上升路程啊。
這對於要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人,或是忠誠於劉備,打算建立一個新漢朝的人來說,乃是莫大打擊。
因而當劉備說完消息的時候,眾文武齊齊陷入了呆滯,震驚狀態中,繼而心中湧現出了焦慮之色,仿佛熱鍋上的螞蟻。
關羽冷峻冷傲的臉上,滿滿的沉思。豪爽活躍的張飛露出了呆滯的神色。沉穩的趙雲露出了沉吟之色。蒼老卻壯猛的黃忠眉頭上盡是皺紋。年輕勇猛的魏延臉上露出了些許絕望。
便是連諸葛亮,蔣琬這類大人物,也是露出了沉吟之色。這大廳內,落針可聞,仿佛死城。
受不了這壓仰的氣氛,劉備隻覺得悶得慌。劉備呼出了一口氣,仿佛要吐盡鬱悶一般,然後轉頭看向諸葛亮,期待道:“孔明,我們現在該如何行事?”
而今的荊南,諸葛亮秉眾事,出類拔萃,位列同僚之右,既為肱骨,又為謀主,威德很高。
因而眾文武便也將眸光投向了諸葛亮,露出了期待之色。諸葛亮出類拔萃,智謀也在頂尖,涵養功夫也十分強悍。
在眾文武呆滯的時候,他早已經全力盤算了起來,最終得出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卻是讓諸葛亮歎了一口氣。
隻是目前前路即將斷絕,已經管不了那麽許多了。想到這裏,諸葛亮拱手對劉備道:“主公,休書一封去見劉璋,趁機入巴蜀,與劉燕爭奪巴蜀。”
而今之計,便是先下手為強,在劉燕沒有徹底兼並巴蜀之前,趁火打劫分一杯羹。隻是以劉燕之強銳,諸葛亮心中並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與劉燕爭鋒,而現在荊南兵力不足,也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按照諸葛亮的規劃,應該是等那些蠻夷少年小孩長大了,再招募更多的強兵,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但是現在若不出擊,就沒有任何未來了。正所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深深無奈。
諸葛亮的話,引起了眾多文武的眼前一亮,但也有人反對。其中有劉琰反對道:“主公,劉燕雖虎狼,孫權亦是殘豹。我們若是舉兵向西,進為劉燕僵持,退則為孫權所乘,則大事去矣。”
劉琰這個人曆史上並不出名,實際上在蜀漢的作用也不大。但他因為是宗室,儀表堂堂,善於談論,所以被劉備所喜歡,引為賓客,與眾人談論。
而此時此刻,劉琰的話引起了一些文武的強烈共鳴,孫乾,糜竺等人紛紛點頭,認為確實。
因為孫吳勢力這麽幹並不是沒有先例的,想當時孫權兼並江東,而廬江太守劉勳在江淮地區十分強勁,在江淮地區有一座上繚城,有人口一萬家。
孫策休書與劉勳結盟,然後勸劉勳進攻上繚城。結果在劉勳出兵沒多久,孫策便夜襲廬江,將劉勳的老巢給鏟平了。
爭霸天下,一直都是沒有朋友的單幹路,絕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人品,越是明君,便越是不能相信。
江東孫權,一時明主,豈可小視?
而劉備聞言亦有些猶豫不決,便在這時,又一大人物蔣琬開口說道:“主公,劉燕強健,若讓他得巴蜀,則無能為也。不若此時冒險一試,或許還能翱翔。否則便束手北麵吧。”
蔣琬絕對是目前劉備勢力的大人物,他比諸葛亮的年紀更大,成名更早,為荊州名士。
他的能耐也十分的不俗,曆史上在諸葛亮死後,乃是蔣琬秉政,號稱“蜀相”。與諸葛亮,薑維,費禕等人並稱為蜀中“四相”。
因為劉燕的強取豪奪,如馬良,殷觀,徐庶,龐統等人,所以目前劉備在荊南混的遠不如曆史上的一般人才鼎盛。
劉備也感覺到自己的智謀團,板凳厚度有點淺薄,便發布命令,令各郡郡守舉薦人才。
這蔣琬便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劉備視線範圍內,劉備與之交談之後,容顏大悅,當即封蔣琬為主簿,十分器重。
蔣琬的一番話,有一錘定音之功效。劉備立刻掃清了心中的猶豫,劉備豁然站起,露出罕見的淩厲之色,拔出了腰間長劍,一把將身前的案幾辟成了兩盤。
“啪!”麵對斷為兩節的案幾,劉備慷慨決然道:“我與劉燕勢不兩立,諸君訓練精兵,集結輜重,糧草,進兵巴蜀。”
劉備於整個荊南勢力來說,乃是靈魂人物。他的話,便猶如聖旨一般,隨著劉備的命令,不管是讚同,反對的,都是收拾好了心情,為了劉備的進兵大業,而發揮自己的能耐。
“喏。”
眾文武轟然應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