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溫家阿四

字數:5415   加入書籤

A+A-


    鄭胖子沒在這邊多待,鼓勵盧燦幾句後便回到隔壁,畢竟他也有自己的生意需要打理。

    一下午,盧燦安靜的坐在石桌旁,翻閱著那本華夏書畫淺說。

    中間田嬸探頭看過兩次,見他認真的坐在那裏,便沒打攪他。田嬸是鄭胖子的妻子,香江沙田人。她與鄭光榮相識於家具店,當時她是銷售,而鄭胖子是夥計。勤快而聰慧的鄭胖子打動了他,兩人對上眼,於五年前結婚。

    鄭胖子創業後,田嬸主持店內業務,做老板娘,而鄭胖子主要負責家具製作和銷售運輸他們在田嬸沙田老家有個家具生產作坊,平時由鄭胖子帶著田嬸兩個遠房堂弟在那裏負責手工製作家具。

    太陽終於靠近海平麵,炎熱被漸漸湧上岸的海風吹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海腥味,這對港島人來說,算不得什麽異味。

    盧燦卻有點聞不慣這種味道,鼻子皺了皺,用手搓了搓鼻翼,狠狠的打了個噴嚏。

    門外剛剛露頭的小丫頭被嚇了一跳,咧了咧嘴,想哭。盧燦連忙旁過去,單手將孩子抱起來。

    阿丫好乖的,阿丫不哭!”嘟起嘴,連做了幾個鬼臉,終於讓孩子破涕為笑。

    鄭馨,三歲半,鄭胖子與田嬸的寶貝閨女,小名鄭丫。

    阿姆叫七飯。”孩子典型的粵地口音,吃飯說成七飯。

    阿丫真棒,我們一起去七飯!”盧燦逗弄著孩子,關門來到隔壁。

    鄭胖子的店叫源森居,盧燦父親生前幫忙取的名字。店鋪比納徳軒要大一些,主營實木家具、手把件以及訂做現代式樣的沙發等,生意不錯。

    盧燦抱著孩子到店時,還有一群客人在詢價,田樂群正在陪同他們,見盧燦進來,她對盧燦微笑著點點頭。

    田樂群,田嬸的堂妹,中五畢業後沒能考上大學預科班便來到源森居幫忙,今年十九歲,品行、相貌與能力都不錯的一個女孩子。

    盧燦沒去打攪他們,和田樂群點點頭,抱著鄭丫轉過玄關照壁,來到後進。這裏的結構與隔壁納徳軒一模一樣,前麵是店鋪後麵是生活區。田嬸已經將晚餐收拾好,正等著田樂群與盧燦呢。

    田嬸,鄭叔不在?”沒看見鄭胖子,盧燦放下鄭丫,在水龍頭下麵洗洗手問道。

    回廠子那邊。今天下午有客戶訂了一套沙發,他回去準備。”田嬸正在拌涼菜,菠菜蕨根粉,很清涼滑膩爽口的下飯菜。

    她瞅了眼盧燦,笑著說道,“聽阿榮說,你下午表現很靚,賣出幾件好東西?”

    哪裏?是鄭叔幫忙!”盧燦坐到小桌邊,牽著鄭丫的手,陪她玩耍。

    嗯,是應該收收心了。”田嬸將涼菜放好,坐在另一邊,將飯菜重新規整一遍,“你家的家業最終都要交給你,你確實要擔起來。街頭那邊的那些人,不要再聯係了。”

    田嬸口中的街頭那些人,指的是當初盧燦混社會結交的朋友。

    田樂群送走那批顧客,走進來時剛好聽見田嬸的話,見盧燦有些不好意思,開口說道,“姐,阿燦很聰明的,況且家世又好,盧爺爺有學識,阿燦學什麽都成,你就不要再說那些陳年舊事了。”

    鄭胖子一家人真心不錯,盧燦低著頭,目光落在腳尖,不知道想些什麽。

    七十年代末的香江,生活水平很一般,晚餐並不豐盛,魚仔煲飯配上幾碟涼菜,但盧燦吃得很香很香。

    田嬸,我出門走走。”吃完飯,盧燦站起身來。

    出去走走?可別”田嬸的目光有幾分狐疑,她的話被田樂群在桌子下麵踢了一腳打斷了,但勸誡的意味不言自明。

    不會,我隻是去樂古道那邊轉轉,長長見識。”盧燦撓了撓頭。自己以前給人的印象太差了吧。

    可別亂買東西,那裏麵假貨太多。”田嬸連忙放下筷子,抹了抹手,向盧燦伸過來,“不行,你今天賣貨的錢,我給你保管著,等盧爺回來,我交給他。”

    田樂群踢了她兩下也沒能阻止她將這番話說出來,隻得在一旁翻了個白眼不說話。她還真的有些擔心阿燦一時間犯渾,和姐姐吵起來。

    好在盧燦經曆上次事情後,性情似乎變了不少,還真的從大褲衩的兜中掏出一個錢包,將今天的貨款全部交了出來。

    田嬸點了一遍,又看到盧燦錢包空空如也,忙著抽出兩張,還給盧燦,“我保管三千五,給你留兩百,省著點花。”

    順著文武廟的台階,轉上摩羅街,盧燦的腳步稍稍放緩,看向兩側的櫥窗,那裏麵擺放著各種藝術品,堪稱玲琅滿目。

    提到香江,人們總是記得電影、金融或者地產,其實香江的藝術品產業一直非常龐大,龐大到難以想象。

    1978年香江電影年度總票房剛剛超過兩億港元,可香江的藝術品交易報關總額超過了六億港幣,足足是電影票房的三倍,這還僅僅是海關報關數額,如果加上島內銷售還有走私途徑的呢?那絕對超過十億港幣。

    這龐大數額中,超過八成的業績是由全島一百四十七家正規店鋪、四十三家典當鋪以及十六家拍賣公司所貢獻的1978年港島藝術品交易數據。

    香江一直是華夏藝術品外流最嚴重的前沿陣地。

    隻說一組數據大家就能明了:從1982年開始,東瀛商團或者私人家庭,每年都要從港島買走超過十億港幣的藝術品作為投資產品,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中頁。最高峰出現在1991年,當年流向東瀛的藝術品報關數據為一百三十二億港幣。

    摩羅街兩側的正規店鋪,生意好得難以想象。所以,即便是法定時間早已經下班,但兩側店鋪依舊燈火輝煌,人影綽綽。

    盧燦很輕鬆認出,剛才路過的一家店麵,櫥窗上一隊如同列兵式的佛首,正是來自於吳哥寺的金剛佛頭。而對麵這家櫥窗所展示的銅鬲,則是來自內陸周朝的禮器二十年後絕對的國寶級文物。

    七十年代的香江,華夏文物不值錢,黃金標出草根價!

    翻了翻錢包,裏麵隻有田嬸留給自己的兩百塊。盧燦搖搖頭,還是沒錢啊,如果老子有錢,他麽的將香江文物商店全部抄底,年下來,妥妥的一家世界一流博物館。

    黯然一歎,腳步加快,摩羅街這種正規店鋪,並不適合現在的自己,還是去樂古道吧。

    穿過小巷,向西步行十分鍾,來到一片平房區。這裏是香江藝術品交易區的延伸樂古道,這裏生活著眾多以擺攤售賣藝術品為生的小攤小販。

    如果說荷裏活道像九十年代的報國寺、摩羅街像琉璃廠,那麽樂古道則有些類似早期的潘家園,無序、雜亂,小商小販的天堂。

    樂古道兩側是低矮的平房,沿街兩側堆滿了半人高的平板車。這種平板車中間是軲轆,前後各有兩個支架,拉開支架就成為攤位,收起支架則就成為簡易貨車。

    整條長五百米的街道,隻留下容許兩三人通過的仄仄小道。幸虧阿燦很瘦,如果以鄭胖子的身材來這裏絕對要小心翼翼,否則極有可能將攤位撞翻。

    攤位後麵的平房,被這些小商小販租賃下來作為庫房和生活區。

    樂古道,盧燦以前也來過這裏,不過那時他是和同伴們一起來收保護費的這一片是屬於“和字堆”的地盤,每輛平板車每個月要交二十個大子二十港幣。

    和字堆提供的保護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通風報信有市政管理人員來排查,和字堆有義務提前通報給這些商販其二是保護這裏的商販不被其他組織欺負。

    最近樂古道不太平。

    義安公司想要這條街,與和字堆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械鬥,他受傷便是因為此事。

    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整個樂古道被洶湧的人流擠滿,這是一天最後的黃金銷售時刻很多下班的白領都願意順路過來逛逛。

    街道上空充斥著各種怪味,有濃鬱的汗味,有作假文物所散發的化學藥劑味,文物特有的土腥味,還有刺鼻的銅鏽、鐵鏽味,混雜在一起。

    以前一直在這裏收保護費,所以認識盧燦的人還挺多,一路上阿燦哥、燦仔的招呼聲不絕於耳。

    阿燦,你怎麽又回來了?”旁邊攤位上,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對他招呼道。

    溫阿四,家中兄妹八人,他行四,又稱小四子,家住調景嶺。那裏堪稱香江最貧窮的地方,溫阿四不得不早早停學出來謀生。

    回來看看。”盧燦與溫阿四打了個招呼,在他的攤位前站住。

    小四子將自己屁股下的塑料凳子塞給盧燦,勸了一句,“你還這次能抽身,早點抽身,別和他們混,沒前途的。”

    七十年代的香江,民風還是很淳樸的,像這種交淺言深的話,再過十年一般人不會說。

    哦,沒打算再混了。”盧燦抬頭對他笑了笑,指了指他攤位上的物件,“最近跟老爺子學這個,到這邊來練練手。”

    溫阿四一拍大腿,笑著道,“這就對了。老爺子學問大,你跟他好好學,比什麽都強。哥這裏東西真假不說,數量可不少,你盡管擺弄。看上哪件,我給你最低折扣。”

    黑幫火並,盧燦昏迷的事情溫阿四很清楚,盧家老爺子攪動風雨,將盧燦拉出幫會的事情他也很清楚,順帶著連盧家過往的事情也打聽個七七,能交好這樣一個書香家族的子弟,對他這個小商販而言,毫無疑問是喜出望外的。

    謝謝阿四哥,那我就不客氣了。”盧燦坐了下來,將目光投向眼前的一堆貨品中。

    還別說,這裏麵還真的藏有幾件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