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紫檀洋樓

字數:6023   加入書籤

A+A-


    鄭光榮還沒到,盧燦原本還想著等等他,可是一看情形,算了,還是去阿玉家坐坐吧。

    溫老漢滿臉褶子,當年應該非常雄健的身軀有些微駝,站在石階旁向這邊張望。他身邊的則是溫母,典型的南方婦人,身材矮小瘦弱。

    兩人的身側,是溫阿四的兩位已經成家的大哥二哥一家子,還有溫家老六老七。

    溫阿六是個女孩子,大名叫溫碧璃,在調景嶺中學上中三,成績要比阿玉強太多,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她是可以上中五甚至大學的。

    老七是家中最小的男孩,頗受寵愛,雖然比溫碧玉大一歲,但家中還是堅持讓他繼續,目前也在調景嶺中學上中二。

    溫家子女長得都不差,兒子高高大大,女兒清麗可人,溫碧璃甚至要比溫碧玉更出色。

    去年盧燦和鄭光榮來溫家,溫阿四還有溫父母都有心思,讓溫碧璃跟著盧燦,去撞撞有沒有踏足豪門的機會。可那時,盧燦的注意力似乎全在調皮搗蛋的溫碧玉身上無它,盧燦認出這位記憶中的妖嬈。

    這才有溫阿四將溫碧玉推薦到盧燦麵前的機會。

    溫家的老三和老伍,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都在鄭光榮的手下幹活。

    溫老三是女孩,大名溫碧婷,現在在源森居做導購,很沉穩的一個女孩子,田嬸很喜歡。溫家老伍是個男孩子,在源森居家具廠上班。

    正因為溫家的幾個孩子都有正經工作,待遇都還不錯,溫家才能快速翻新房屋,成為調景嶺讓人羨慕的一家子。

    也因此,盧燦對於溫家而言,十足十的貴人。

    見潘雲耕和溫阿四從車後備箱中往外搬東西,溫家老大老二很快搓著手過來幫忙,溫老漢和溫阿姆也帶著孩子們走過來。

    來就來吧,你還這麽客氣?帶這麽多東西幹嘛?”溫老漢結過盧燦遞來的香煙,嘴中客氣著。

    孩子他阿姆,中午把魚還有肉都做了,我和盧少爺喝一杯。”

    盧燦一聽臉色都變了,連連搖手,“溫伯,可別下午我還要去那幾家看看,可不能喝酒。”

    溫家幾人喝酒巨厲害,上次來,鄭光榮還有兩司機,一個保安,盧燦五人,被溫老漢帶著溫阿四兄弟幾人,灌得不省人事。

    溫阿姆指揮兒女,將買來的東西往家裏運。溫老漢陪著盧燦,沿著石階,慢慢走著。

    房子修得很漂亮。”實在沒什麽共同語言,盧燦隻能挑話說。

    去年八月份上的梁,九月份入住的。上梁那天,我們可是撒了二十斤糖果,五百塊的角子,兩整筐子肉丸。周邊鄰裏來了幾百人爭搶,當時真是熱鬧。”

    一提這件事,溫老漢立即來了興致能在調景嶺起這麽一大片瓦房的,溫老漢也算是大大出了一回彩。

    上梁,那是南方蓋房子的習俗。就是在架上房屋主梁的那天,必須由工匠坐在主梁上,向下麵撒糖果、硬幣還有各色丸子,以供人爭搶。搶的人越多,預示著房主將越來越興旺。

    調景嶺這一片的居民,大多數都是從南方搬遷過來的,所以這裏依舊保持這一習俗。

    溫老漢興致勃勃的帶著盧燦參觀自己的新房子。

    溫家新院子確實不兩側各有三間側房,是安排給已經分家出去的老大老二住的。正中間的六間瓦房,是溫老漢夫妻帶著未曾結婚的子女居住。

    平房單間大,可以一隔為二,所以溫家現在每個子女都有自己的房間,與去年盧燦所見到的,溫家三姐妹擠在一間不足十平米的簡易房,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溫老漢很自豪,他家的新房,在調景嶺民居中能排進前五。至於前幾名,嗬嗬,自然是那些高官家的屋子。

    這次盧燦來調景嶺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其中一家。

    那一家位於嶺上,距離這裏有三公裏。紅磚青木二層的小洋樓,屋主是“救國團”中校參謀長譚玉明。所謂救國團就是馬鶴齡馬營九之父擔任團長的那個嫡係軍隊。

    去年盧燦和鄭光榮就曾經拜訪過譚玉明,見過那棟屋子。

    真是奢豪無比!二層小洋樓的屋梁、支柱、椽子,全是檀木的,家中座椅、飯桌,休息凳,全是海黃的。盧燦去趟他們家的衛生間,連衛生間的木門都是香楠木的。

    事後盧燦和鄭光榮才得知,救國團在途徑羊城時,以儲備戰略物資為名,搶光了羊城當時最大的光明木材市場,並運輸到調景嶺。

    當台島無力照顧到遺存在調景嶺的部隊時,救國團的那五位軍官,便私下將這些高端木材全部瓜分。馬霍齡將木材變賣,作為去台島發展的資本,而譚玉明則留下來,用這些木材建了這麽一棟二層下樓。

    去年盧燦與鄭光榮也曾經對這座房屋開價,但譚玉明有些猶豫。

    今年,情況起了變化。

    所有人都認為,在港府的主導下,調景嶺的住戶會逐漸往外搬遷,這裏未來將是一片“死地”,既然是死地,守著還有什麽意思?

    譚玉明的長子譚衛東堅持,要麽搬到港島,要麽移民,再住在這老山裏,就是死路一條。

    無論是移民還是入市區,都需要大筆資金。這座紫檀老屋,同樣也需要處理。

    昨天,溫阿四詢問調景嶺的搬遷戶,是否還有老東西出售,被譚衛東找到,希望他能幫忙聯係去年進嶺收貨的盧燦及鄭光榮。

    今天,盧燦與鄭光榮,會將這棟排名調景嶺前三的小洋樓作為重點,其他的十來戶人家,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

    托時代的福,此時的香江,並沒有內陸後來盛行一時的掏老宅子風氣。荷裏活道周邊古董商,基本都在坐店收貨,他們不愁著沒人上門,至於調景嶺這種荒僻地方,更不會來。

    去年盧燦與鄭光榮跑一趟,運走了四卡車的貨品,鄭光榮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上等木材、明清舊家具,非常多,他甚至還掏到兩副上等烏木棺材,這些都被他運到家具廠翻新。

    鄭老板他們到了。”溫阿四進門說道。

    盧燦正在喝著溫家拿出來的老茶,有點普洱的味道。

    這是黔省的黑茶,還是他當年從內陸帶過來的一點茶尾。去年盧燦來時品嚐後告訴他,這點黑茶價值不菲,溫老漢溫阿姆倆人懊悔半天。

    他當年來港前,也曾隨著部隊搶過羊城的一家茶市場。他隻是個光腳小兵,沒能分到錢,但這黑茶足有一擔挑,結果這些年都被浪費,隻剩下幾斤茶尾。

    送了點給盧燦和鄭光榮,剩下的被保存至今。今天盧燦再來,才淘弄些出來品嚐。

    溫老漢隨著盧燦出門,鄭光榮比當年更胖,圓乎乎的肚皮,撐得襯衣的扣子都快繃開。

    見到阿燦,他惱怒道,“我就在沙田家具廠,你們稍稍等我片刻,就能一起過來。等我給阿玉電話,她說你們都已經出門了。”

    呃?當時阿玉給源森居那邊去的電話,自己幾人很快出門,沒想到鄭光榮就在家具廠這邊。源森居家具廠現在的規模也擴大不少,離納徳軒玉器廠很近。

    我還以為你籌備開分店,在文武廟呢。”盧燦笑笑道。

    源森居在九龍開了一家分店,近期正在籌備第二家分店,店址就選在樂古道。

    分店的事情,你嬸子在過問,我現在隻負責供貨。”鄭光榮說的頗為光棍。

    田家真的出女強人。

    這兩年源森居的規模擴大不少,田嬸功不可沒。

    去年她獨創性的提出“家庭高端家具定製”的銷售模式,讓家具廠的設計人員上門,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服務。

    真材實料,配合胖子的家傳手藝,再加上定製服務,這讓源森居在港島業界聲名鵲起。

    不少富豪上門簽單,生意紅火的不要不要的。

    鄭胖子與溫老漢打了個招呼,隨口誇了幾句他家的新房子後,對盧燦使了個眼色。

    瞅了個空,鄭胖子問道,“有大活嗎?”

    紫檀小樓準備出手,算是大活嗎?”盧燦笑嘻嘻的說道。

    真的?”鄭胖子驚喜道,“去年不是不準備賣嗎?怎麽一年時間就”

    他家的長子譚衛東想移民,再次的話去市內,不想再在山裏住,鬧將起來。譚玉明不得不答應,現在賣房子籌款呢。”

    好,好,鬧得好!”鄭光榮以拳砸掌,興奮的說道。

    兩人去年就相中這棟房子,現在終於看到希望,焉能不高興?

    隨即,他又警惕的看著盧燦,“這次,我主談,你隻負責看東西,不要開口。知道麽?”

    他已經對盧燦的談價水平無力吐槽了。

    盧燦看東西的水平已經很高,但議價能力,在他看來,還沒入門。

    有了心儀的目標,鄭光榮也不願去溫家喝茶,在溫阿四的帶領下,與盧燦、潘雲耕還有他自己的司機,幾人開始往山上走。

    遠遠的就能看見,那棟紅磚二層小洋樓,在這一片,鶴立雞群。

    盡管已經過去三十年,盧燦在這一路上,依舊能發現不少字棚,那裏依舊住著人家。

    小洋樓與字棚的對比,太強烈了。盧燦忽然感覺,敗走內陸,實在是理所當然了。

    最讓人感覺奇怪的是,即便是失敗了,他們依舊沒有反省。

    調景嶺最好的房子在哪裏?”盧燦想到溫老漢的話語,隨口問道。

    溫阿四用手指了指遠遠的地方,“調景嶺最好的房子在那邊。那是台島政府在1955年特別撥款建立的軍部營區,現在已經成為調景嶺的高官居住中心。”

    那裏有天主教鳴遠中學,上的學校,可不是我們這些下層人能去的,還有基督教靈實醫院,也隻有那些當官的家人才能看得起病的醫院。”

    小時候特向往去那邊住,我曾經想要靠近看看,結果被他們的治安隊逮住,挨了一頓狠揍。”他搖搖頭,“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去那邊了。”

    他那淡淡的言語中,對台島的政府隻有憤恨,沒有絲毫眷戀。

    這就是調景嶺老兵後代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