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書與寶物(求收藏,求推薦)
字數:3803 加入書籤
“何為察舉?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朱元璋聽到張角詢問,終於按捺不住憤慨說道。
生於千年之後,早已熟識體製變革的朱元璋,自然無比鄙夷東漢的察舉製。一國若想興盛,必極盡所能搜尋人才。東漢察舉空有其名,卻隔絕上下,以至於世家豪族坐享爵祿,而寒門下士上進無門。
一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撩撥齊了張氏兄弟情緒。
張角與張寶早年亦是寒門學子,苦心遊學鄉裏,略有薄名,卻始終難獲孝廉之名。郡守縣令察舉之時,隻青睞豪強宗族之子,卻對寒門張氏不屑一顧。
其後張角山中奇遇南華仙人,得授天書道法,方才聞名。張氏兄弟以神妙符籙道法周遊六州之地,見慣了世家豪門之人,大多胸無點墨,腹內草莽,智謀之術遠不及張氏兄弟,卻隻需向州官郡吏打聲招呼,即獲孝廉之名,再往洛陽遊學半載,便可官服加身。
“唉,誠如重八所說,有目不察,有才不舉,徒具其名”,張寶握拳歎道。
“科舉者,即科考,但非作奸犯科,惡名不孝之人,皆可參加。隻需選一場地,選題作答,擇其善者為優而進,無知無謀者自然不能竊機逞勢,如此選才之法,何愁賢良苦於無門?”,朱元璋輕拍席案,將科考之法說了出來。
“妙法!確實是個妙法啊,大哥”,張寶聞言拍案而起,頗為激動地對張角說道,隨即著目而視朱元璋,目中流露欣賞之色。
“此法確實大妙,解寒門之大困,攬賢良於市野。智謀之士有晉升之門,深合‘太平’之義”,張角撚須歎道,又似惋惜般低頭撇過一眼枯槁之軀,眼神中透露一絲緬懷。
“重八此來,非隻暗合天數氣運,亦如神助我太平道”,張角持杖而起歎道,緩步而向朱元璋走來,邊行邊在懷中摸索,最終掏出了一卷竹簡,遞與了朱元璋。
朱元璋見張角讚歎科考之策,心下已安又略帶興奮,又見張角向他走來並掏出一卷竹簡遞來,心中驚異異常。
莫非,正是道宗傳聞的‘太平天書’?!
朱元璋鄭重異常地將竹簡接過,放在案上,輕輕展開。
“重八,可曾看到甚麽?”,張角見朱元璋已將天書展開而看,凝目溫聲向他問道。
“一字不見,形同新簡”,朱元璋隻見竹簡上空空一片,心中疑惑異常,聽張角詢問,隻好老實答道。
“重八還不及我,我尚且能見得一篇刀法”,一旁張梁早已近身上前,聽聞朱元璋如此說道,不由嬉聲笑道。
“刀法?”,朱元璋奇聲問道,莫非天書因人而異,觀者不同,所見亦不同。
“是啊,二哥看天書能見一篇奇略,至於大哥所見之多,我數不過來”,張梁笑了一聲,解釋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張梁解釋,心中奇悶,似乎他人總能從天書中學到些什麽,自己卻一無所得,微微鬱悶之時,腦中卻突然想起一陣聲音。
“恭喜宿主獲得寶物‘太平天書’,獲得一次指定召喚機會”。
!!!
朱元璋心下既驚又喜,張角見他麵色有變,奇怪道:“重八可是看出些什麽?”
“回君師,重八確實一字不見,想來自己福淺,無緣得惠”,朱元璋急將麵色隱去,將天書卷起,鄭重交還張角,略帶慚意回道。
“也罷,此事不勿要對他人說起,且先將軍田法與科考策當作從天書中所得”,張角將‘天書收起’,略帶遺憾說道。
“二弟,你且取一冊太平經來交於重八”,張角對張寶吩咐道,又轉頭對朱元璋叮囑道:“太平經你務必熟撚於心,若有困惑,可來尋我解疑”。
“弟子領命”,朱元璋按下方才心裏的意外收獲之喜,低聲應道。
“從今日起,你既我太平道中‘太平子’,舉事之日,號為‘太平天子’,繼承吾業,建立新朝”,張角將手扶在朱元璋肩上,溫言囑咐道。
“再過幾日你且隨你師叔往洛陽捐官,一路上會見各方渠帥,隻是勿要提及‘天子’之事,以免無意間走露風聲”。
“重八記在心中了,重八定以師君之誌為己誌,重建一個‘太平之世’”,朱元璋斂正衣冠,正色應道。
張寶領朱元璋尋了處客室後,將太平經交於朱元璋,見朱元璋識文斷墨後,稍加指點了下太平經,便告辭退去。朱元璋見四下已無人影,便耐不住好奇,心中輕喚了聲“係統”。
“宿主有何事?”,一道聲音在朱元璋腦海中想起。
“前些日子我第一次喚你,為何無聲回應”,朱元璋疑惑問道,自從醒來第一次聽道係統聲音後,以後他數次呼喚係統皆無聲回複,今日見天書後卻突然有聲回應,不免困惑。
“請宿主夜間擇時將玉佩置於命星之下,使係統吸取能量,能量不足則自動休眠,無法回複宿主”。
朱元璋聽到此話方才想起,自從此世醒來後,玉佩一直藏於懷中,未曾顯露於外,隻是命星莫非是那白芒星?
“我命星何在?”,朱元璋問道。
“宿主五德尚金,五色屬白,命星落於南天鬥翼之間。”
“想來我命星應是那白芒星”,朱元璋回想白芒星位置與之前奇象種種,已認定了白芒星是自己的命星。
“寶物又是何物?為何我不能在天書上看到甚麽?”,朱元璋心中疑惑甚多,便逐一問道。
“寶物乃是漢末盛名之物,例如:太平天書,遁甲天書,赤兔馬,傳國玉璽等;寶物乃是漢末之物,非穿越之宿主可用,故宿主不使用天平天書。獲取寶物可獲得一次指定召喚機會,相同寶物不可多次獲得召喚機會”,係統回答道。
朱元璋低頭微吟,心中盤算而測。
“我若召喚,召喚人物年齡如何?是否完全聽命於我?”,朱元璋沉吟半晌後,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前世他雖與百千將臣共創大明,最終長子朱標早亡,皇孫年幼,他需為孫兒剪出隱患,加之諸多勳貴違法無紀,他將大半文武誅殺地一幹二淨,若是召喚“胡藍案”中人,其心中若是沒有芥蒂,他必然是不信的。
“凡是召喚之人,皆聽命於宿主,隨機召喚者年齡隨機,出現位置隨機,指定召喚者,年紀位置出現時間由宿主指定”,係統回複道。
“如此,也尚可”,聽到係統如此說道,打消了最後一絲猶豫。
“係統,我要進行第一次召喚”,朱元璋猶豫了半晌,最終下定決心。
“宿主擁有一次指定召喚機會,請說出姓名,出現地點,出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