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會試(下)第三更

字數:4872   加入書籤

A+A-


    與鄉試相比,會試淘汰人數更少錄取比率更高。

    而一旦會試上榜成為貢士,就相當於穩穩拿到一個進士名額。

    因為有明一代殿試隻排名次,不刷人。

    當然會試淘汰率低隻是相對於鄉試而言的,就其本身而言競爭亦十分殘酷。

    不管怎麽說考完了最關鍵的第一場,是可以稍稍鬆口氣了。

    寧修與劉惟寧開懷暢飲了一席,接下來的兩日亦好好休整。

    接下來的兩場考試也都波瀾不驚,寧修按部就班的答完題,心態極其平和。

    “寧賢弟,這下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劉惟寧卻顯然不是寧修這樣的大場麵考生,待考完第三場出了貢院才真正鬆了氣。

    “是啊,距離放榜還有半個月,確實可以好好逛逛。”

    寧修前世曾經讀過帝京景物略,對於明代名勝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畢竟隻是從書本上了解的,若能親眼所見自然是最好的。

    劉惟寧連連稱讚道:“那我們便去潭柘寺吧。”

    “潭柘寺?”

    寧修略微感到有些驚訝。這城中名勝就不少了,為何還要出城去?

    “去許個願,求個簽,據說潭柘寺的簽最靈了。”

    劉惟寧仿佛看出寧修所想,徑直說道。

    “哦?劉兄想許什麽願?”

    寧修嘴唇翕張,淡淡問道。

    “這個嘛......”劉惟寧的表情頗為尷尬,搓了搓手掌道:“就先不說了吧,不然該不靈了。”

    寧修咳咳幹笑兩聲,卻也不好多說什麽。

    潭柘寺他並不陌生,甚至十分熟悉。

    前世的時候他便曾去過潭柘寺,不過當時是以一個旅遊者的身份。

    潭柘寺的曆史極為悠久,作為著名的京西古刹享譽天下。

    民間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的說法,足以見得其曆史悠久。

    經劉惟寧這麽一說寧修還真的有些好奇,想去潭柘寺瞧一瞧。

    “好吧,咱們什麽時候去?”

    劉惟寧哈哈笑道:“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

    ......

    潭柘寺香火鼎盛,前來許願求簽者眾多。

    寧修與劉惟寧乘坐的馬車才剛一入山門便走不動了。

    無奈之下二人隻得下了馬車改作步行。

    好在這段路不算太長,一炷香的工夫二人便來到寺門前。

    寧修仔細定睛瞧去,發現眼前的潭柘寺和自己印象中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一些細節上略有差異。

    本來他是一個無神論者,各種宗教都不信。

    但自從穿越後這一觀點就變了,至少他不會斷言一些超自然現象不存在。不然他是怎麽穿越,來到大明的?

    劉惟寧見寧修麵色凝重,咳嗽一聲道:“看寧賢弟的樣子是第一次來寺廟吧?別緊張,一會兒跟著我就行。”

    寧修愣了一愣,失聲笑道:“好。”

    二人結伴向前走去。

    潭柘寺確實很大,除了中軸線上的大殿外,兩側的偏殿別院也很多。

    至於前來許願求簽的信眾更是把主道塞的滿滿的。

    寧修與劉惟寧費了好大的工夫才擠到大雄寶殿前。

    劉惟寧深吸了一口氣,拔步走入殿中。

    寧修亦跟了上去。

    佛門是清淨之地。

    這並不是說寺院都絕對安靜,而是指人心很靜。

    到了寺院尤其是古刹中,再浮躁的人都會暫時把心靜下來,更不必說那些本就信仰堅定的信徒了。

    要說佛門的地位實在是高。

    除了帝王家能夠用殿字的也就是佛門和道家了。

    其餘的,若是用了殿字,那就是大不敬,要以謀逆論處。

    至於佛門和道家孰高孰低,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曆朝曆代都有佛道之爭,至於誰能勝出獨占風頭則看當朝統治者的信仰。

    遇到嘉靖皇帝這樣的道君天子,那一定是道家騰雲而起。若是信佛的皇帝執政,那佛門一定會力壓道家一頭。

    當今天子是萬曆,其卻沒有明顯的偏好,故而佛門與道家也是呈分庭抗禮之勢。

    僅此一點,寧修就覺得華夏很了不起。

    想那整個歐羅巴大陸上的權貴,都得跪服在教廷的淫威之下。

    便是一國之君國王都得讓教皇加冕才有合法性,實在是太憋屈了。

    而他們所宣揚的君權神授,那個神其實就是指的主。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的國王實在有些可憐,遠不是華夏大一統王朝君王可比的。

    按下這些閑話且不提,卻說寧修與劉惟寧進入大雄寶殿後買來香跪倒在蒲團前許起願來。

    許願嘛自然要默默的許,說出來就不靈了。

    寧修也是默默的許願,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和靈兒幸福的過一輩子。

    經曆了這麽多他算是看明白了,沒有什麽比家庭幸福更重要了。

    家和萬事興,古人誠不欺我。

    劉惟寧也許了願,不僅許了願還要求簽。

    對此寧修卻是不怎麽感興趣。

    解簽這種東西是典型的“替佛祖說話”,還不是僧人想怎麽說就怎麽說。

    若是誠心求佛祖庇佑許個願便行了,沒必要再求什麽簽。

    但劉惟寧卻是非求簽不可的。

    隻見他神態莊重的坐在一個圓凳上,對麵的僧人叫他抽出一根簽來,接過看後煞有其事的閉上眼睛口中默念著什麽。

    之後他猛然睜開了眼睛,以一種極為雄渾的聲音開始解簽。

    他說了很多,劉惟寧聽的聚精會神,直是一句都不想漏掉。

    這個簽是中簽,可以是福也可以是禍。

    至於最後到底是福還是禍就得看劉惟寧的表現了。

    經過僧人的分析,可以通過破財免災,去禍迎福。

    劉惟寧對此自然是深信不疑,拿出一錠十兩銀子算是捐了香火錢。

    寧修對於這種“買平安”的做法並不認同,但他也沒有多說什麽。

    因為他知道他是無法說服劉惟寧的。與其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人嘛沒必要活的太“明白”,有些事情還是糊塗一些好。

    劉惟寧求過簽後,心情大好。

    他和寧修結伴走出大雄寶殿,往寺門方向走去。

    便在這時寧修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嘶,她怎麽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