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背負,執著(下)

字數:4968   加入書籤

A+A-




    霍寶的身子往前傾倒。

    “喝!”

    他一瞪眼,雙腿撐開,還想要站定。

    然而,這次晃動太厲害,桶裏的水嘩啦啦潑灑出來,一下子灑了個七八。

    頓時,武當七十二峰虛影消散,所有的重量也在下個刹那蕩然無存。

    “武當”二字一陣光華閃動,黯淡下去,消失無蹤。

    霍寶肩膀猛然一鬆,頓時一個趔趄,摔倒在地。

    砰地一聲響。

    兩個水桶也同時倒在地上,剩餘的那點河水全部流了出來。

    嘩啦啦……

    兩桶飽含混元之氣的河水,順著石子路,分流到了路兩旁的溝渠裏。

    溝渠裏的水像是被注入了某種活力,顏色變得深了一些,陽光灑下,波光粼粼,氤氳蒸騰,彌散出一片絢麗的彩霞。

    閃爍著燦爛靈光的渠水,緩緩流向一塊塊農田,所過之處,青色更加濃鬱,搖曳生輝,那畫麵十分炫燦唯美。

    呼呼呼……

    霍寶倒在地上,直喘粗氣,氣喘如牛,全身的肌肉一放鬆下來,無法形容的酸痛乍然出現,疼得他躺在地上,動彈不了。

    就這樣躺了一個多時辰,霍寶方才能動了,緩過勁來,他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看向河邊,約有三十步之距。

    霍寶慘笑一聲,自嘲起來:“老子今天擔著武當七十二峰走了三十步,足以自傲了。”

    五百年前,五行山。

    五百年後,武當山。

    肩膀不是那個肩膀,永恒不變的是那錚錚的傲骨,壓得倒,壓不跨。

    ……

    三個月後。

    霍寶坐在距離河邊三百步的石子路上,輕輕揉捏肩膀,舒緩繃緊的肌肉。

    身旁,躺著一副扁擔,兩個滴水不剩的錐形水桶。

    努力了三個月,從三十步到三百步。

    每次擔起武當七十二峰,武之本源種子便要承受一次莫大的鎮壓。

    一次次開裂,又一次次愈合。

    說起來,霍寶的武之本源種子已然成熟到極致,下一步便是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可是,在三個月的開裂愈合輪回中,武之本源種子沒有發芽生根,而是像蛇一次次蛻皮一般,竟然又長大了一圈。

    霍寶對這個變化沒有太在意,他望著鬱鬱蔥蔥的農田,波光閃閃的渠水,心情前所未有的恬靜。

    在這武當山下,不似在長安,他不用時刻時刻謀劃,準備,絞盡腦汁,擺在他麵前的,隻有三千步的石子路和三道天門。

    “噗!”

    農田裏,一個半禿頭的五旬漢子抓住了一條肥美的鯉魚,然後咧嘴大笑,興衝衝朝霍寶揮揮手。

    這個漢子喚作光腳。

    他不喜歡穿鞋,從小就光著腳丫子滿山亂跑,村裏人就給他起了個這麽個古怪的外號。

    霍寶稱呼他一聲光腳叔,認識他後,發現他其實是真武大帝的忠實粉絲,真武大帝披發跣足,他也長發飄飄,光腳走路,要不是頭發近乎掉光了,倒不是那麽不倫不類,遭人嘲笑。

    光腳叔最羨慕的人是莽叔,嘖嘖嘖,武當山接引使者啊,年輕那會兒,他也想爭這個席位,可惜扳手腕輸給了莽叔。

    光腳叔不服氣,後來,與莽叔又比試了一場,這次比的是脫褲子尿尿,誰尿的遠,誰贏。

    唉,抱憾終身呐。

    光腳叔每次回想當年,都會忍不住看看褲襠那兒,歎氣連連。

    光腳叔其實人很不錯,尤其是廚藝好,做什麽都好吃,霍寶很快發現他這個優點,當機立斷,重金聘請他為自己做飯。

    “今天我給做了一道魚香米飯。”

    光腳叔接連抓住兩條肥美的鯉魚,開火燒水,然後把米飯下鍋,同時用竹條把魚整個穿起來,搭在鍋上,蒸出米飯的同時,也把魚蒸熟。

    而後,把蒸熟的魚取出來,剝下魚肉,去掉大部分的骨刺,再用菜油,把魚肉煎到金黃色。

    然後,把新鮮的米飯放進鍋裏一起炒,加些生薑蔥蒜等佐料,出鍋時,便是噴香噴香的金燦燦的魚香米飯。

    霍寶端過一碗來,聞了一口,香,太香了,香死個人,直流口水,大快朵頤。

    “光腳叔,就衝你這手藝,誰當你老婆,誰成大胖子。”霍寶讚不絕口。

    光腳叔撓撓半禿的頭,謙虛道:“主要是米好,魚好,不知怎麽了,這一季收上來的新米顆粒飽滿,水裏的魚也是異常肥美,做出來的飯菜也好吃多了。”

    霍寶眯眼一笑,心裏說,那可是我的每天用混元之氣澆灌的功勞啊。

    一頓飯下肚,霍寶的體力便恢複了大半,這要歸功於飯菜裏充沛的精華,格外養身健體。

    “武當山真是個奇妙的地方,你付出的汗水最後換來鮮美的飯菜,全是精華。”

    霍寶望了一眼二千七百步外的石階,臉上浮現放鬆而平靜的笑容。

    有時候,即便背負再多,一樣可以笑著去麵對。

    背負的,不是負擔,執著的,則是信念。

    ……

    長安,永安宮。

    一轉眼,武媚娘進宮三個月了。

    她是皇上親封的才人,卻從未得到太宗皇帝的寵幸。

    像是被打入冷宮般過了兩個月,每天學習宮中繁瑣的禮儀,一遍又一遍練習怎麽行禮,還要記住三宮六院所有妃嬪的名字,宮中各處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去不得。

    勉強合格後,終於獲允進入禦書房,為太宗皇帝磨墨。

    “唉,黃河又泛濫了……”

    太宗皇帝看了一眼奏折,頭疼起來,“黃河泛濫,民不聊生,不過水災易過,後患無窮,特別要防範瘟疫發生。”

    太宗皇帝歎息著,飛快地在奏折上批文,批好之後,武媚娘立即呈遞下一篇奏章過來。

    太宗皇帝瞥了一眼武媚娘,道:“你為朕讀奏章吧,要是遇上不認識的字,可以問朕。”

    武媚娘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吐字清晰地讀起來。

    四個時辰過去了,太宗皇帝終於處理完今日的奏章,此時夜已深。

    太宗皇帝伸個懶腰,忽然發現武媚娘明媚微蹙,嗬嗬笑道:“有什麽疑問嗎?”

    “臣妾不敢。”武媚娘垂首道。

    “有話就問吧。”太宗皇帝擺擺手,“朕許你直言不諱。”

    武媚娘想了想,神色嚴肅,認真地問道:“剛才有兩篇奏章,都是請求撥款修橋鋪路,但是,一個獲允,一個卻被拒掉,這是為什麽?”

    太宗皇帝笑了笑:“你是不是想說,獲允的那個恰好是朕的親戚,朕任人唯親,不好是嗎?”

    武媚娘垂首不語。

    太宗皇帝笑意更深:“這世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他們想幹什麽,全憑自己的喜惡,不計後果;第二個種人,他們做事情,看重的是利益,小到自身,家族,大到一地一國,為小利而謀一家,為大利而謀一國。”

    太宗皇帝把拒掉的那個奏章翻出來,“這個竹節令,修橋鋪路通往山裏,口上說是為民謀福利,實則是為了方便他去祭拜祖墳,屬於第一種人,自己喜歡這樣就要去幹,耗費多少人力財力,這件事有多勞民傷財,他不在乎。”

    太宗皇帝又把親戚的奏章拿過來,“這個也是修橋鋪路,卻是想打通糧產地和城市,謀兩地之福利,當允!”

    武媚娘聞言,臉色接連變化,深深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