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西出玉門
字數:4272 加入書籤
他這時才想起老劉向他問的問題,於是便用一口很蹩腳的漢話回答道:“報告王爺,我們族中如今還有幾個會說漢話和大秦話的,對了烏留斯便是其中的一個,對吧烏留斯?”
縣丞烏留斯早就知道老劉是要找一名會說大秦話和漢話的通譯,他也確實便有這等本事,隻是這種事族長不允許,他也絕不會輕易告訴別人,因此王縣令並不知道原來自己的縣丞便是通曉大秦話之人,否則他也不用費力派人去把克拉卡找來了,隻要直接指派烏留斯給王爺當個通譯便是了。如今聽到族長提起自己,烏留斯知道族長是想讓自己出頭,跟隨王爺前往自己族人的故國大秦,於是急忙向老劉跪倒道:“啟稟王爺,下官自幼也曾由族長教過大秦之語,不管是說還是寫都還過得去,隻是因為沒有族長的允許,我不能擅自告訴外人這件事,如今族長提到我了,我願意隨大人前去大秦,還請王爺恩準。”
原來縣丞烏留斯便可擔當自己所需要的通譯之職,老劉心中高興,於是便點頭答應了烏留斯的請求,然後他便開始詢問族長克拉卡一些有關大秦人的事情,其中便包括他們來到大漢的過程。
族長克拉卡也沒有隱瞞,便將驪靬城中的羅馬人族長世代相傳的關於他們的來源、如何從安息逃到了匈奴人的地盤,最後又被漢軍俘虜而被安置到了驪靬的經過詳細的告訴了老劉,而且他也提出這次讓烏留斯回到大秦國之後,請老劉允許他去見如今大秦國內的官或是皇帝,將自己這些人的情況報告給他們,同時他也從身上掏出了那兩樣信物,便是普布利烏斯的戒指和佩劍。
老劉看了看戒指,果然在戒指的裏麵刻著一行羅馬文字,隻可惜自己並不懂這些文字的意義,烏留斯早就在族長家中見到過這兩件信物,看到老劉似乎對這兩件東西很感興趣,於是便主動上前為老劉翻譯上邊文字的意義。
其實不用他翻譯,老劉也猜到上邊肯定是寫著克拉蘇的兒子普布利烏斯的名字,因此戒指上的這行字肯定是他的名字,而在佩劍的劍鞘上也有同樣的文字,由於字也大了不少,因此看上去更為清晰,這也就證明了這枚戒指和佩劍的主人果然便是普布利烏斯。
族長的漢語不是很好,因此他便用大秦人的語言與烏留斯交流了一下,然後讓烏留斯把他的話說給老劉聽。
烏留斯對老劉道:“啟稟王爺,我們族長希望您這次到了大秦國都之後,能夠允許我去見大秦的官或皇帝,讓我把我們族人的情況告訴給他們,如果將來有可能的話,也希望王爺能幫我們在朝廷通融一下,讓我們的族人能早日返回我們的家鄉,這也是我們族人二百多年來的願望,還望王爺成全。”
對於這些羅馬後人的思鄉之情,也算是有這相同經曆的老劉當然深有體會,而且他也知道這些羅馬人的後裔已經離開他們的故國二百多年了,因此想回去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便對烏留斯道:“烏縣丞(沒辦法,老劉也隻能當他姓烏了),你們族長所說的這些我都能理解,我也答應將來等我們到了大秦國之後,允許你去見大秦的皇帝或者官,一旦將來我們兩國之間的往來通道打開之後,大秦人也希望你們回去時,我一定會向皇上奏明此事,請皇上開恩放你們的族人返回你們的故國,而且將來我也希望你們中那些精通兩國語言的人,可以擔當起在我們兩國之間進行貿易和文化傳播的使者,這一點你們能做到嗎?”
克拉卡也聽明白了老劉的意思,看到王爺如此仁慈,答應了他的請求,感動得克拉卡再次跪倒在老劉的麵前,用漢人的跪拜大禮向老劉表示感謝,烏留斯看到族長如此,他也跟著族長一道向老劉拜謝。
當晚老劉便在縣衙的客廳中請族長與自己一道吃晚飯,期間他又問了族長一些有關大秦帝國的情況,隻可惜族長所知道的,也都是前一任族長所告訴他的那些,至於如今大秦帝國的情況如何,他也根本就不知道了,倒是老劉無意中說出了一些有關克拉蘇和凱撒等人的情況,還有如今大秦帝國與安息人之間連年不斷的戰爭,令克拉卡和烏留斯吃驚不小,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情況,而眼前的這位王爺說的頭頭是道,而且聽上去也似乎是真的一般,到了最後克拉卡與烏留斯都把老劉當成了他們族人的救世主,克拉卡不停的央求老劉一定要實現自己的諾言,讓驪靬城中的羅馬後人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鄉。
第二天一早,老劉帶著使團繼續向西域方向進發,而李儒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在把老劉等人送走了之後,便在幾十名董卓親兵的護衛下趕回冀縣縣城,因為接下來他還要帶著老劉寫給楊彪的親筆書信,前往新州去購買軍備和種子。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裏,老劉帶著使團經過了酒泉、敦煌兩郡,終於從玉門關離開了涼州的地界,進入了大漢最西端的西域長史府的屬地。
玉門關又被稱為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不到二百裏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為黃膠土夯築,每麵城牆的長度在三十丈左右,城牆上開了西北兩座關門。城牆高達三丈,上寬一丈,下寬一丈八尺,城牆上有女牆,下有馬道,士兵騎馬可以直達城牆頂部。
登上玉門關,舉目遠眺,隻見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不遠處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西域特有的植物胡楊林高大挺拔,而地麵上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遠處的黃河奔流東去,與玉門關雄姿交相輝映,不禁令老劉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於是老劉便隨口吟詩一首,成為千古傳頌的佳句。
不用說大家也想得到老劉又盜用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當這四句新體裁的詩歌從老劉的嘴裏慢慢吟誦出來時,老劉身邊的幾位文人可都是聽了個仔細,他們慢慢的品味著詩中的那種意境,忽然,便聽到以文采著稱的陳琳大喊了一聲:“好!”把周圍的眾人嚇了一跳。
陳琳道:“王爺的詩,題材新穎,用詞簡練,而意境深遠,耐人尋味,原來我隻聽說過王爺曾經自創過一種新式的歌賦,也聽到過其中的幾首,果然也是同樣的催人奮進,與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爺大才,琳今日領教了,還望王爺今後不吝賜教,琳在這裏先謝過王爺了。”
陳琳的話音剛落,旁邊的王允、陳宮、許攸三人也是一片的讚美之聲,就連文醜又問了老劉幾遍,然後慷慨激昂的把這首詩高聲讀了一遍之後,果然又是另外一番意境,同樣引來眾人的一片喝彩之聲,令文醜頗為得意。
離開了玉門關,關外的景象果然與關內大不相同,其實如今老劉等人進入的,便是後世的羅布泊,此時雖然這裏還沒有全部變成幹燥荒涼的戈壁沙漠,但是卻也是水草稀少,人煙罕至,而老劉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便是西域長史府的所在地,距離玉門關大約不到兩千裏之遙的它乾城。
出了玉門關之後,前方廣袤的土地都是西域長史府的管轄區域,隻不過在西域長史府的轄區內,共有三十六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在西域長史府的管轄之下,所處的地區在烏孫以南、蔥嶺以東、西羌以北和玉門關以西。
gos在秦滅以後的漢代,塔裏木盆地周圍以及天山山穀地帶分布著許多小國,人口最多者八萬餘人,少者也就一兩千人。由於當時這些小國有三十餘個,所以在西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中稱其為“三十六國”,又由於他們中的多數國家以城郭為中心,所以這些國家又稱“城郭諸國”。其餘的便是“行國”,專指那些以遊牧為生、流動性大,活動範圍廣,沒有城郭、居無定所的國家。
按照《漢書》的相關記載和有關辭書表述,首先,西域三十六國並不包括烏孫國和大宛國這兩個間或屬於西域都護府或西域長史府管轄的國家,其次,三十六國也不是一個固定數,隻是一個約等數。再次,這些國家都屬於漢朝管轄。其餘那些不屬都護管轄的國家則列明“不屬都護”。
其實漢朝在西域設立都護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大漢與匈奴爭奪對西域各國的管轄權所致,當然這其中大漢朝廷從西漢到東漢一直在采取各種方法與匈奴人進行較量,不過漢朝與匈奴在西域的爭霸中,除了公主出塞和親外,真正決定性的勝利還是在戰場上取得的。
漢武帝在位時便對西域發動了幾次軍事行動,最大的一次出動了十幾萬士兵、十幾萬頭牲口和十幾萬的民夫,最終的戰果是征服了大宛國。不過由於交通線太長,補給困難,因此漢朝雖然控製了天山南路,但對天山以北的地區還是無法保持經常性的控製,那裏的諸多小國還不時受到匈奴的威脅,因此他們也不敢完全服從漢朝。此後的大漢與匈奴又經過多了次戰爭,一直到了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img]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3419-118247[/img]
年),漢朝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完全控製了天山北路,於是大漢便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同時漢宣帝任命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開始真正對西域之地進行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