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太誇張,太變態了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科斯裏克先生,你好!”世紀巔峰的放映廳裏,張然微笑著跟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裏克握了握手,介紹道,“這位是寧皓導演,這位是丁勝導演……”
寧皓他們都是商業片導演,到電影節角逐獎項的可能很小,但電影節是非常好的宣傳平台,電影要想賣到海外,去電影節宣傳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寧皓他們對迪特-科斯裏克非常客氣。
迪特-科斯裏克對寧皓他們也沒有絲毫輕慢,柏林電影節雖然是藝術片綻放的舞台,但同樣離不開商業片和大明星捧場;華語電影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在未來中國市場必然會超過美國,沒有誰敢輕視中國市場,柏林電影節也是如此。
寒暄過後,張然招呼迪特-科斯裏克落座,介紹了下自己的新片,並坦誠:“電影現在問題還很多,有26場戲需要重拍,現在隻能算是半成品!”
迪特-科斯裏克微笑道:“即使是半成品,我相信也不會差!”
張然具有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是在北平奧運會開幕式的驚豔演出後,整個世界都在期待他的電影。如果能夠將張然的新片拉到柏林,無疑會成為電影節最大的亮點,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所以,迪特-科斯裏克才放下電影節主席的架子,親自到中國邀請。
至於電影的質量他並不是特別在意,上一世,北平奧運會後張一謀的電影《三槍》惡評如潮,仍然進入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張然的新片也是這個道理,即使質量差一點也無所謂,關鍵是電影足夠吸引眼球。
室內燈光熄滅,漆黑一片。
銀幕很快亮了起來,但馬上又黑了下去。
放映廳漆黑,銀幕上漆黑一片,什麽都看不到。
大概過了將近一分鍾,終於有聲音響起,各種細碎的聲音,顯得有些嘈雜,聽不出是在哪裏,在做什麽。
迪特-科斯裏克的助手被這漫長的黑屏搞懵了,不知道這段鏡頭是什麽意思,心想,張然不會是想學《2001漫遊太空》,來一段3分鍾的黑屏作為開頭吧?
迪特-科斯裏克倒不認為張然是在學《2001漫遊太空》,張然的這段黑屏沒有配樂,隻有各種細碎的聲音,他最開始也沒有聽出個所以然,但隨著電動理發器的嗡嗡聲響起,他突然明白了,這是理發店,有人在理發。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明白,在理發店理發刮胡子,為什麽要用黑屏來展示,張然是想表達什麽?
經過將近五分鍾的黑屏後,銀幕上突然閃了一下,緊接著,畫麵出現。不過這個鏡頭非常特別,出現在眼前的是張婧初臉龐的特寫,而且是局部大特寫。鏡頭的視野非常狹窄,畫麵虛幻、朦朧,甚至有點失焦,給人以恍惚、眩暈的視覺效果。
迪特-科斯裏克知道這是一個主觀鏡頭,是在模擬剪頭發那個人的眼睛。這個時候他恍然大悟,知道為什麽會有這麽長的黑屏了,這個人在剪頭發的時候在閉上眼睛休息,所以畫麵是黑的,現在他睜開眼睛,畫麵就出現了。
鏡頭中,張婧初看到對方睜開眼,神情有些疑惑,停下手中的動作,嘴裏發出啊呀的聲音,手裏比比劃劃,那意思是在問,是不是被弄疼了。
這時,迪特-科斯裏克和助手都明白過來,張婧初扮演的理發員是個啞巴。
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聲音比較慢:“沒事,你繼續!”
張婧初點點頭,拿著小刀繼續刮胡子,與此同時,電影鏡頭突然動了起來,慢慢後退,李雪健的背影隨著鏡頭運動出現在銀幕中;在鏡頭後退的同時,張婧初身後的鏡子也逐漸顯現出來;不過背對觀眾的李雪健在了鏡子中卻是正臉對著觀眾。
這是後退式蒙太奇,同時也是主觀鏡頭向客觀鏡頭轉換,鏡頭本來是模擬李雪健眼睛的視點,是主觀鏡頭,但鏡頭這往後一退,李雪健就出現在銀幕中了,主觀鏡頭就變成了客觀鏡頭,整個主客觀的轉換非常巧妙!
迪特-科斯裏克微微點了點頭,對電影開場十分滿意,但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臉色一變,輕聲叫了起來:“不對啊!這個鏡頭不僅僅是主觀到客觀的轉頭,而是先從客觀鏡頭轉換成主觀鏡頭,再從主觀鏡頭轉換成客觀鏡頭,這個鏡頭在主觀和客觀之間轉換了兩次!不光如此,這個鏡頭還實現了聲音蒙太奇向畫麵蒙太奇的轉換!上帝啊,這是什麽鏡頭啊!”
稍微對電影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什麽是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客觀鏡頭就是以客觀視點為機位拍攝的具有記錄敘事性質的鏡頭,用來講述故事;主觀鏡頭則是以劇中人的視點或是動物的視點為拍攝意圖的鏡頭,多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電影藝術大師們根據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又派生出了一種新鏡頭,主客觀轉換鏡頭,簡單的講就是從客觀鏡頭轉換成主觀鏡頭,或者從主觀鏡頭轉換成客觀鏡頭,甚至出現了更加複雜的轉換方式,主觀鏡頭先轉換成客觀鏡頭,再轉回主觀鏡頭;或者從客觀鏡頭轉換成主觀鏡頭,再轉換成客觀鏡頭。
這種兩次轉換的鏡頭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隻有水平極高的導演才敢這麽玩,比如《荒島餘生》中,當主人公剛剛來到孤島的時的長鏡頭,導演就運用了客觀主觀客觀的轉換手法,交代了主人公對孤島最初的整體印象。
張然的這個鏡頭比《荒島餘生》的鏡頭要難得多,也要高明得多,這個鏡頭最開始沒有畫麵,隻有聲音,而且最初聲音是處於正常狀態,但到了將近三分鍾的時候,聲音越來越大,就好像在人耳朵邊響起,這個時候鏡頭就從客觀轉換成了主觀鏡頭,這個主客觀的轉換是通過聲音來完成的;而接下來,李雪健睜開眼睛,鏡頭開始向後拉,主觀鏡頭就又向客觀鏡頭轉換,這部分通過畫麵來完成的。
這個鏡頭最奇妙的地方在於,不光有主客觀的兩次轉換,而且有聲音和畫麵的轉換,是聲音蒙太奇向畫麵蒙太奇的轉換!
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鏡頭,調度也不複雜,但裏麵卻蘊藏著好幾種變化,而且都是難度超高的變化!
這個鏡頭真的太誇張,太變態了!
很多導演在拍攝的時候,要是運用技巧過多,往往會顯得很刻意,給人一種賣弄和炫技的感覺。但張然的這個鏡頭完全沒有造作之感,反而給人簡單、樸實,韻味悠長之感。
迪特-科斯裏克心想,拍《飛行家》的時候,張然的電影充滿激情,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