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翠減紅衰愁殺人

字數:3874   加入書籤

A+A-


    去永和宮的時候,順便帶了兩卷書,一本閑家散文,都是些野史故事,聽說皇後常年禮佛,所以又特意拿了一冊經書。

    永和宮裏倒是比當時的千熹堂還要冷清,隻有兩個小丫頭在院子裏修建花草,見著我,忙迎上來,許是之前便得了吩咐,所以直接將我領進了皇後的寢殿。

    掀開門簾,隻覺一股熱浪撲麵,進屋之後,更是悶熱無比。一邊走一邊瞧屋裏那一團燃得正旺的木炭,引路的小宮女細聲解說:“皇後娘娘素來怕冷,所以殿內炭火都是終日不熄的,姑姑若覺得熱,可褪下外衣,反正也不常有外人進來。”

    畢竟是要麵見皇後,自然不能失禮,隻朝她一笑,繼續往裏走。

    轉進臥房,隻見一瘦弱的女子披著貂絨大襖坐在榻上,臉色蒼白,身邊立著一侍女正伺候著喝藥,想來這位便是皇後,先前是聽說皇後年輕,倒是沒想到,她年紀竟這樣小,看著也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

    待她喝完藥,那侍女才注意到門口的我們,身邊的小宮女朝她一福,喚了聲:“晚香姐姐!”之後,退了下去。

    那晚香微笑著上前,朝我一福,輕聲說了句:“相宜姑娘來了!”

    向她回禮之際,趁機瞥了一眼榻上之人,隻見她以手扶額,正眯著眼小憩,眉頭微蹙,看起來像是有些不舒坦。

    晚香引我上前,一邊細聲說:“昨日魏公公過來說,陛下專程指派了姑娘來照料娘娘的身體,我們都不懂醫術,日後還要多勞煩姑娘了!”

    我衝她一笑,到皇後麵前行禮,皇後隻輕聲讓我起來,並不多看一眼,我同晚香麵麵相覷,思忖片刻,上前詢問:“娘娘可是有什麽不適?”

    她卻半天不做聲,依舊是一旁的晚香解釋道:“許是昨日吹了風,今早一起來,娘娘就頭疼不止。”

    可有叫太醫來看看?”

    她才要答話,皇後突然開了口:“又不是什麽大毛病,犯不上專程請太醫過來,我這一身都是老毛病,哪裏真能治得好,你也無需在這裏浪費時間,回去吧,我自會讓人去跟陛下回話!”她一連說了一通,說完就有些喘不上氣,無力的捶了捶胸口。

    晚香忙上前幫著順氣,無奈的喚了聲:“娘娘何故如此說?”說著,又十分為難的看我一眼。

    好在連知韻一早便將她的病症悉數告知,藥方也都由他親自擬來,不然照眼下這般情形,她自然是不肯讓我把脈的。

    隻坐了一陣,皇後便沒了精神,晚香扶她回床休息,本想上前搭把手,又覺著她似乎有些排斥我,隻好作罷。

    待晚香伺候她睡下,我才拉晚香出門,輕聲吩咐:“我瞧娘娘頭疼得厲害,你讓人取些生薑和蔥頭,加上防風和艾草搗爛,用水煮沸,趁熱用方巾敷在額頭和脖頸處,可行緩解!”

    聽完,她連連點頭,“我這就去!”說著就要往外走。

    我又一把將她拉住,“再有,這屋子裏終日門窗緊閉,又燒著木炭,也太悶了些,總該要通通風才好,待皇後娘娘頭疼之症緩和以後,記得留扇窗戶!”

    她連聲應下,這才匆匆出了門。

    正欲返回寢殿,外麵卻突然傳來聲音:“遲遲,遲遲!”

    正覺著這聲音好生熟悉,緊跟著就聽見晚香道:“小王爺快小聲些,娘娘剛睡下!”

    原來是那個小王爺,我就說那聲音怎麽如此耳熟!也是,皇後本就是黎家人,也是那黎瑁的侄女,他來探望也是情理之中,隻是想起先前在行宮的事,若現在又在這裏碰見,委實有些尷尬。

    正糾結不知怎麽辦,他已掀起門簾,一邊大聲道:“這青天白日的,好端端睡什麽覺啊?”說著,也不顧晚香勸阻,徑自進了寢殿。我隻埋著頭站在一旁,朝他草草一福,趁他沒注意,趕緊退了出來。

    晚香十分無奈的跟著進了寢殿,一邊說明著皇後身體不適,隱約聽見她提到我的姓名,心裏不由一顫,邁出的步子瞬間加快了幾分。

    匆匆回到追雲閣,連知韻又已候著了,一見著我,便問皇後的情況如何。

    這倒是奇怪,皇後的病症他本一清二楚,為何還要專程來問我?

    況且,皇後身體抱恙這樣大的事,理應由他這太醫院院首親自前去診治,但依照晚香所言,永和宮一直是由兩位年長的太醫輪流照料,並未見過連知韻的身影,他既如此擔心,為何不親自去看一眼呢?

    當然,這些話我自是沒有問出口,隻仔細回報了皇後的病情。

    他之前就說過,皇後是先天胎裏不足,所以自幼身體瘦弱,原本也沒什麽大的毛病,隻是後來常年驚懼憂思,導致體內髒腑不通。

    記得書上說,憂思傷脾。脾主運化而位於中焦,亦是氣血化生之源,故情誌所傷之病症,以心、肝、脾三髒和氣血失調為多見。

    所謂七情內傷,擾及氣血,以致氣鬱氣滯、血瘀血虛,長此以往,必造成髒腑虧虛、氣血失調,又與外感之邪形成內外合邪之勢,導致人體氣滯血瘀、痰凝毒結。長此以往,身子自然就被拖垮了。

    如他所說,皇後這是久病之症,看她今日那模樣,已有油盡燈枯,回天乏術之勢。

    聽完之後,他隻埋頭沉默不語。

    良久,終於抬起頭來,一臉懇求的看著我:“我必當拚盡全力救她性命,隻是現實所迫,實有諸多不便,我會盡快想出醫治之法,還請你多加費心!”說完,又起身朝我一揖,行了個大禮。

    不等我起身,他已轉身離去,直至出了門,仍舊滿麵愁容。

    如此一來,我更加確信他與這位皇後之間有著什麽關聯,但他是濮陽臨的人,而皇後是黎氏族人,按理說應當不會有關係的,莫非······

    說來也奇怪,皇後是黎氏族人,又是鵬飛將軍的幼女,雖然鵬飛將軍已故去多年,但聞言太後和族內眾人都十分寵愛他這個小女兒。依著今日黎瑁在永和宮的樣子,此言應當不假!那麽,她應當從小錦衣玉食,受盡恩寵,又為何會憂慮憂思呢?

    即便黎氏一族有意爭奪皇權,但她是最小的一輩,又沒有父親,眾人疼愛還來不及,自然不會將其卷入那些爭鬥之中。

    看她年紀尚小,興許進宮為後一事是旁人安排,並非她自願,但連知韻說她是常年憂思,應當也不是因為此事!

    那麽,她所憂慮擔心的究竟是什麽呢?她同連知韻又到底有什麽聯係呢?

    &29916;&23376;&23567;&35828;&32593;&32;&119;&119;&119;&46;&103;&122;&98;&112;&105;&46;&99;&111;&109;&32;&39318;&21457;&26356;&26032;&26356;&2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