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還是副的

字數:5729   加入書籤

A+A-




    “陛下曾說過,如果微臣要寫出好的作品,就會得到陛下的協助,不在陛下可有印象。”鄭鵬開門見山地說。

    “沒錯,朕是承諾過,鄭愛卿,你需要什麽協助?”李隆基和顏悅色地問道。

    鄭鵬提起這茬,肯定是有事請求,李隆基心情不錯,直接問鄭鵬需要什麽幫助。

    一旁的高力士眼裏有些感概:鄭鵬這小子,運氣還真不錯,一來找自己,就碰上自己有空的時候,一麵聖,就挑了陛下一天中心情最舒暢的節點。

    “陛下,微臣鬥膽,懇請陛下給微臣一個上沙場的機會,體驗大唐的軍容軍貌,見識將士們奮勇殺敵的英姿。”

    李隆基明顯呆了一下,有些好奇地問道:“鄭愛卿,你剛才說什麽?你要上沙場殺敵?”

    “是上沙場,不過不是殺敵,而是體驗大唐的軍容軍貌,見識將士們奮勇殺敵的英姿。”

    “這與有新作品有何聯係?”

    鄭鵬一臉認真地說:“好的作品,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微臣最近看了左教坊的曲目,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不同時代的戰歌,最早的戰歌,是秦國的的戰歌,《詩經》中的《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風·無衣》過後,是楚國的戰歌《九歌》: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魂魄毅兮為鬼雄)!”

    “比較有名戰歌中,還有大漢戰歌和大唐戰歌《秦王破陣樂》,微臣心想,陛下是一代明君,文治武功與曆朝曆代的賢君相比,並不遜色,為什麽不作一首屬於盛唐的戰歌呢?整天錦衣玉食,聲色犬馬,隻隻能寫出一些風花雪月的作品,隻有身臨其境,才能體現那種磅礴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決心,請陛下成全。”

    李隆基聞言,猶豫一下說:“鄭愛卿能有這種想法,很好,可戰場是生死相搏的地方,太危險了,也沒有合適愛卿的位置。”

    什麽千秋萬代,李隆基不相信,曆朝曆代就沒有皇帝是不死的,要想千古留名,還是要多些政績和佳話,這是李隆基熱衷成全鄭鵬和林薰兒的原因。

    要是有一首能體現在自己治理下盛世大唐的戰歌,最好還是一首好的戰歌,絕對能提升自己聲望,這種好事李隆基不會介意,不僅不介意,還要大力支持。

    李隆基沒有反對,那就是默許,高力士知道,是時候自己出場了。

    “陛下,鄭判官是五品判官,讓他有充當一員普通的士兵,有失欠妥,也太危險,不能讓鄭判官這種人才冒這麽大的險,要是在戰場上不慎,那可是大唐不能挽回的損失;讓鄭判官統兵也不妥,因為鄭判官不是武官,沒有經過訓練,怕不服眾。”

    說到這裏,高力士微笑著說:“陛下,蘇祿可汗到長安朝聖,鄭判官作為接待副使,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老奴想,要是給鄭判官安排一個副監軍的職位,說不定完成得同樣出色。”

    副監軍?

    李隆基聞言對高力士投去一個讚助的目光。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將在外幹了什麽,關鍵時刻有沒有延誤戰機或怠慢軍情?軍隊發生重大危機時誰來處理?這些都是皇帝要考慮的,這就是監軍的作用。

    開元之前,監軍一直是由禦史擔任,唐玄宗覺得太監更值得信任,於是改派太監為監軍,鄭鵬雖說不是太監,可擔任一個有名無實的副監軍,完全可以。

    還是高力士的腦袋靈活。

    李隆基打量了鄭鵬一眼,開口說:“鄭愛卿,戰場瞬息萬變,刀槍無眼,暗箭無情,你真不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怕。”

    “若是朕成全了你,鄭愛卿能保證能有好作品出來嗎?”

    在李隆基心中,讓鄭鵬一個文弱書生上戰場太冒險,大唐國富民強,兵多將廣,找一隊士兵上陣殺敵不難,可再找一個像鄭鵬這種有才華的人,難。

    再說讓一個樂官去擔任監軍,隻怕很多官員要反對,說這樣做過於兒戲。

    鄭鵬一臉堅定地說:“微臣願立軍令狀。”

    軍令狀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都說軍令如山,一旦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如期突到目標,就要受到懲罰,敢立軍令狀,這需要很大的自信和決心。

    事實上,鄭鵬還真準備玩命了。

    日子一天天過,年齡也一天天增長,鄭鵬能等,可綠姝不能等,古代女子成親很早,像長孫皇後年僅十三歲就嫁給了李世民,以綠姝的年齡,可以說能隨時出嫁。

    崔源痛失愛子,鄭鵬相信他不會虐待綠姝,但是難保他會不會把綠姝當成政治的籌碼,把她嫁出去換取政治利益,像在宗族至上的年代,公主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更不用說民間的女子。

    高力士說得對,樂官做到頭,也就是多些賞賜,李隆基很精明,荒而不唐,把玩樂和政事分開,要想在左教坊出頭,很難,很難,文官需要時日太久,唯有從武官方麵想辦法。

    有人統計過,曆史上最好戰的朝代,不是漢朝,也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唐朝存在於618年—907年,一共持續了289年,在這289年中,僅僅對外戰爭就發動了130多場,因為大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傳統,所以周邊隻要是稍微強大一些的國家,唐朝都會去教訓一頓。行為乖張的國家,唐朝直接滅其國,比如高句麗、突厥等。

    也不知後世大洋彼岸的鷹國,采用假想敵思維,用先發製人的政策是不是從大唐偷師。

    一場戰爭,短的十天半個月,長的長達數年,再加上削藩、平叛等,差不多每年都有戰爭,隻要有戰爭,對武將來說就有機會。

    事實上,唐朝武將的地位,在曆朝曆代中名列前矛。

    再等下去,黃花菜都要涼了。

    最重要的一點,現在是開元年間,是大唐國力最強盛的時候,鄭鵬知道撥漢那這戰風險不大,大食和吐蕃都是測試一下大唐的反應,不是那種大戰、死戰,最後是以大唐的全勝為結束。

    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鄭鵬說話間,不著痕跡給高力士一個求助的眼神。

    吃別人的嘴軟,拿別人的手短,高力士其實不是很想摻和這件事,可拿了鄭鵬那麽大的好處,事前也答應鄭鵬,也不好不幫,收到鄭鵬求助的眼神後,很快說道:“陛下,難得鄭判官一腔熱血,老奴看鄭公子不僅精明可靠,也擅長和西域那些遊牧民族交流,不如就讓鄭判官嚐試一下,說不定有意外之喜。”

    李隆基當機立斷地說:“鄭愛卿既然有此決心,朕允了。”

    要是鄭鵬索要一個將軍,李隆基還得考慮,可鄭鵬隻要求體驗一下戰場的氣氛,沒要求上戰場,就是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副監軍也樂意,這一個小要求很容易辦到。

    鄭鵬聞言臉色一喜,連忙謝恩:“謝陛下成全。”

    李隆基開口道:“鄭愛卿,你想什麽時候上沙場?”

    “陛下,聽說大食、吐蕃聯合突厥餘孽,攻打撥汗國,撥汗那王跑到長安求救,此戰不能免,微臣想跟隨大唐鐵騎幫助撥汗那收複失地,懇請陛下成全。”

    還等什麽等,下一場大仗不知什麽時候呢。

    “你的消息倒是靈通”李隆基笑著罵了一句,很快繼續說道:“西域的環境不是很好,打仗勝在兵貴神速,這次作戰以西域的兵源為主,如果鄭愛卿想趕上這場戰爭,需要快馬加鞭趕到西域,怎麽,打算去嗎?”

    “去!”鄭鵬斬釘截鐵地說:“陛下,微臣可以隨時出發。”

    “很好!”

    鄭鵬猶豫了一下,小聲地說:“陛下,微臣有個疑問,不敢該不該問。”

    “準!”李隆基簡明扼要地說。

    “陛下,副監軍帶多少兵?對了,微臣有一個下人,武藝還不錯,人也忠心,能帶他一起到戰場嗎?”

    趁李隆基心情好,問清楚再說,順便帶點要求。

    李隆基笑而不語,高力士主動解釋道:“監軍是陛下的耳目,重要性不言而諭,安全很重要,按規定有一個營的士兵保護周全,鄭判官這次是體驗,遠離戰場,就配以一隊士兵以護周全,至於私衛,不能超過十人,私衛的一應糧草供給,自行處理。”

    監軍地位重要,要用一個營人保護,至於打醬油的鄭鵬,一隊人足夠。

    唐朝軍隊沿用“府兵製”。以均田製的農戶為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依編製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衝都尉(正四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

    軍隊以營為基本單位。

    一營滿編750人,一隊滿員大約150人,用150人專職保護一個“湊熱鬧”的副監軍,算是高力士為鄭鵬“謀私”。

    可惜,就是請了高力士出麵,還是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