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可以在大學談對象嗎
字數:4202 加入書籤
宿舍是在一樓,汀蘭剛進去,就見一個女孩子拎著一桶水潑了出來,她急忙跳腳閃開,裏麵的女孩子看見,連忙跑過來道對不起。
原來已經到了的人在衝洗宿舍地麵,打掃衛生了。宿舍八人間,現在隻有三個上鋪空著,汀蘭選擇了靠窗的一邊上鋪,把行李放上去。
嶽爸和宿舍幾個人同學笑著打過招呼以後,兩個人就出去了,要在學校旁邊的招待所先給嶽爸開個房間住下。兩人在招待所洗把臉,就出發去西湖。
秋日的夜晚,微風輕拂楊柳,父女倆手挽著手走在西湖邊,看著遠處雷鋒塔在在波光中佇立,靜謐而悠然。
要好好學習,爭取分配一個好單位。”
恩。”
飯要吃飽,不要節省。”
恩。”
宿舍同學多,不要和人家爭執,要和氣相處。”
恩。”
……不要隨便和人談朋友。”
呃……”她可是立誌要在25歲以前嫁出去,高中要好好讀書,那大學不就是應該談戀愛的嗎?
董廠長和我提過,想把你和董其瑞湊成一對……”嶽爸不自然的道,和女兒提這話題確實不自在。
汀蘭:“……”
當然,要你們自己樂意。”嶽爸補充道。
我隻把董其瑞當兄弟看待。”汀蘭道,“而且他現在到上海讀書,那裏花花世界,好姑娘多的是。”
你不願意就算了。”
那我可以在大學找對象了嗎?”汀蘭抬首問道。
嶽爸:“……”
回到宿舍以後,幾個室友都沒有休息,看見汀蘭進來,大家都笑臉相迎,重新介紹了一下。
宿舍八個人,隻有汀蘭和對麵床鋪的張海燕是Z省人,張海燕是本市的,其他六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中來自江省的一位大姐年紀最長,比汀蘭大了十歲,曾經到東北插隊,她是考了三次才考上了,這次一下子被Z大本科錄取,她也是非常激動。
大家晚上就是聽她講述知青的那段經曆,她說自己十六歲就到了東北,第一次參加搶收,臉上和手臂上都被麥杆割的一條條血口,晚上回來,累得一直哭,第二天一早繼續出去幹活,聽得幾個女孩子唏噓不已。
知青大姐姚衛紅已經結婚了,她丈夫這次也考上了Z省財經大學,孩子在老家由婆婆帶著。說起三歲的兒子,她眼眶都紅了,說是自己和丈夫一邊做零工一邊複讀,孩子生下來以後都沒怎麽帶過。
相比起來,其他人的經曆都很簡單,都是差不多年歲的女孩子,都是中學一路讀書上來,沒經曆過風雨波折。
汀蘭第二天一早起來就去找嶽爸了,今天十點她要參加開學儀式,嶽爸也買了上午的火車回去。
把嶽爸帶到大學食堂吃了一頓早餐,父女倆在樹木林立,風景優美的校園逛了一會兒後,汀蘭把嶽爸送到校門口,拉著手,泫然欲泣。
嶽爸眼眶也有點紅了:“好好學習,好好吃飯。”說完摸了摸她的頭,就轉身走了。
參加過開學典禮,汀蘭就出了校園,坐上電車,開啟尋根之行。
延安路一帶正在修路,汀蘭驚奇,原來延安路從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修路,修了幾十年,還是在修,從來沒有停歇過。
穿過老巷,來到孩兒弄裏麵一幢電力局的職工宿舍樓,汀蘭有點情怯,不敢敲開記憶中的那扇門。這時候父母剛新婚不久,青青爸單位分配到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她在這裏出生,一直在這裏長到七歲,直到後來青爸下海經商,另外買了一套大居室房子。房子換的越來越大,但是住在裏麵的人越來越少,先是青爸走了,後來青媽也離開了。
單元樓前坐著幾個乘涼的老人,看到汀蘭一個陌生麵孔站在樓前呆立半天,警惕的問道:“姑娘兒,你是哪個?”
汀蘭用方言回了,報了青爸和青媽的名字,問他們是不是住在201室。
幾個人看汀蘭回答了方言,不是外地人,他們才放下心來。說這裏沒有這兩個人。
汀蘭還是上樓了,鼓起勇氣敲了門,結果開門的是一個老太太,問了說是自己一直住這裏,沒有聽過青青父母的名字。
汀蘭這才死心離開了。心裏不覺鬆了一口氣,她說不清是不是真的想見到青爸青媽,就當自己是出國了吧,現在大家真的是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汀蘭也在這個時空找到了自己新的家人,唯願各自安好!
————
開學一個月,大家初入高校,忙著去圖書館教室考察環境、係裏係外地尋覓同鄉、市裏景點參觀。
汀蘭宿舍幾個女孩子就一起去市裏幾個景點遊玩了一圈,在西湖荷葉邊、雷峰塔前留影。
最初的新奇過去後,大家很快就投入緊張的學習中,這時代的人還是很刻苦的,因為外文基礎都不好,大家學習更加的努力。
外語教室特別備了一台錄音機,有專人管理。大家課外,都還是圍坐在一起,聽著磁帶不斷的播放,跟著學習發音。
同學們都按照外語老師教的辦法,開始以死記硬背為主,天天背誦課文和單詞,汀蘭宿舍晚上睡覺時,還有人說夢話往外冒著外語單詞。
這時候,汀蘭和下鋪的喬珍就顯得比較另類了,兩個人很少去圖書館,課外加餐學習從來不參加,姚大姐搖頭歎息,小姑娘太不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了。
不過兩人反而因為臭味相投而成了好朋友,天天混在一起,上課踩著點到,選修課能逃就逃,熱衷檢閱市容,大街小巷、市場、景區遛了個遍。汀蘭對市區一帶大致還是熟悉的,她也要重溫故地,正好帶著喬珍一起轉悠,兩人還不停的往自己嘴裏投喂著。
汀蘭,聽說你們良州人有錢,真是這樣!”喬珍這段時間見識了汀蘭的大手大腳感慨道。
現在良州商販已經名聲在外,宿舍一位青海來的同學聽到汀蘭是良州人,驚訝地衝口而出道,他們那邊農場這兩年帶過來勞動改造的,最多的就是良州人。
她還擔心的問道,良州那邊是不是很亂。
汀蘭:“……”
主要是這兩年“投機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場經濟“風頭浪尖”上的人。
你也不差,這一個月,都買幾身衣服了?”汀蘭回道。喬珍是附近南市人,家庭條件不錯,父母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一個在高校教書,一個是在新聞社工作,喬珍的外語不錯,就是跟著父親學的。
她的理想是當電影演員,想報考電影學院,父母想讓她上南大新聞係,最後妥協之下,來到了鄰省的Z大,學外語,總算是暫時脫離父母獨立了。
兩個人在一起,都是聽喬珍給她普及這時代演員和電影趣聞,類似於上輩子聊娛樂八卦,汀蘭聽得津津有味。
喬珍最喜歡的電影男明星是郭凱敏,源於一部《廬山戀》,她還收藏了很多郭凱敏的畫報月刊。心願是有機會能見偶像一麵。
汀蘭慫恿著,有機會就去啊,現在還沒有大明星,都是電影電視工作者,沒有裏三層外三層的保鏢助理護著,隻要能打聽到地址,更容易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