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千裏做官隻為財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盡快安排老身見一見沈家後生。你三叔在朝中舉步維艱,老身倒要看看,沈家小子有何通天手段,遠在鄉間,卻對朝中局勢了如指掌。”張周氏淡淡地說道。
她的語氣雖淡,卻帶著不容置疑。
讓張善祿心中震驚。
從未回家省親過的三嬸親來定海,是為沈越而來!代表著戶部尚書來定海見沈越。
沈越何德何能?
“三嬸,他值得如此重視?”張善祿疑惑,“生意之事不代表官場,侄兒不明白三叔為何如此重視他。他提出那建議,雖有用處,也得得罪不少皇親國戚……”
張善祿對於沈越提的建議,也知道效果。
若說沈越了解朝堂之事,看得透徹,他真不相信。
一個從小沒出過寧波府的紈絝子弟,之前也無甚出彩之處,若非破了家,這小子依然在尋花問柳。
三叔跟三嬸如此重視,莫不成朝廷有了什麽變故。
“是否如此,老身親眼見了便知。你三叔說了,若此子可堪造就,就把巧兒許給他,讓他成我張家姑爺。巧兒被他壞了名節,也算便宜了他。”張周氏有些不滿地看著張善祿。
張善祿尷尬地閉口不言。
他閨女張巧兒的婚事,他這個當爹的,很難做主。
張家人討論沈越之事,定海縣衙後院書房,同樣有人在討論此事。
孫德勝四十出頭,濃眉大眼,身材魁梧,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
外表看來,更像武官而不像文官。
三十九歲中進士,使了一大筆銀子走了崇禎四年罷官的吏部尚書王永光的路子,謀了外放定海縣的實缺。
這兩年在定海縣城,早收回了投資,用銀子搭上了內閣大學士周延儒的路子。
若要升官,需要的銀子自然不少。
定海縣,地皮都被刮了數尺。
欽差禦史羅成到來,孫德勝如何不慌!
“師爺,欽差禦史羅成前來,咱真不去迎接?”孫德勝焦急地問著從京城帶來的師爺童冠。
在定海縣能站穩腳,跟師爺童冠有著某大關係。
童冠是一名老監生,從14歲開始靠科舉,一直到54歲第四十年依然未中舉,最終隻能無奈放棄,給人做了師爺。
兩人狼狽為奸,倒也在這定海縣撈足了銀子。
之前與趙家圖謀沈家,前後更是撈了上萬兩雪花銀。
欽差禦史到來,朝廷並未行文下旨通報,孫德勝如何不著急?
“大人勿需驚慌。禦史羅成前來,非是因定海縣而來……”童冠右手拇指跟食指捏著下巴的山羊胡,平靜地對著孫德勝說道。
“非因定海縣來,卻為張沈兩家之事。若是徹查此事,咱們……”孫德勝害怕事情敗露。
沈家敗了,孫德勝跟趙家聯手,關鍵時刻把沈家唯一的主事人投入大牢,逼著沈家不學無術的敗家兒子用地跟房子償債,一方麵為了銀子,另一方麵也為向張家示好。
周延儒在朝廷不斷受到溫體仁攻擊,若是倒下,孫德勝失去了後台,張培舉入閣的希望很大。
甚至,沈越被革去功名之事,也跟他這縣太爺不無關係,為的就是幫張家出氣。
現在張家倒黴,張培舉在朝中被人彈劾,皇上重視了,派出欽差前來查證。
事情敗露,張培舉少不了落個罷官的結果,更甚則是抄家問罪。
“沈家小子在春風樓與人鬥富,寫下欠條,人證物證俱在,春風樓前來縣衙告狀沈家欠債不還,大人為民做主,並無差錯。”童冠搖頭,“至於張家之事,跟咱無關係。”
聽聞此言,孫德勝稍稍寬心一些。
來定海縣兩年多,跟張家一直都是保持著距離。
倒不是他想保持距離,而是張家分毫都不把他一個知縣放在眼中。
“大人,借著此機會,咱可再問趙家要一筆押金費。”童冠舔了舔嘴唇。
定海縣普通人家實在是撈不到油水。
幾家大戶盡皆是小小七品知縣惹不起的,能動的沈家,已經倒下,趙家也無甚可靠背景,拿他們開刀也無妨。
“不如敲張家一筆?張家乃寧波首富,若是……”前一刻還在擔憂的孫德勝,此刻嘴角都留下了口水。
趙家的富裕程度,遠不及張家。
“大人,此事需等欽差到來之後視情況而謀劃。”童冠也是雙眼放光。
孫德勝無甚本事,在錢財上貪婪,對於手下卻是極好,每次得利,皆有一成拿分給手下。
童冠這兩年跟著孫德勝,倒也沒少撈銀子。
張家若是能啃上一口,比他們之前這些年的謀劃都要多不少。
“打發人去醉仙樓安排一桌最上等的酒席,晚上宴請欽差。朝廷無公文下發,咱不去迎接欽差,私下宴請,也無甚問題。”一想著可以借欽差羅成的風去咬張家一口,孫德勝的智商瞬間翻倍。
欽差羅成到定海,一路上盡皆是低調趕路,路過任何府縣,皆未打出欽差儀仗。
皇上吩咐了,偷偷進村,打槍的不要。
作為皇上的心腹,自然知道事情輕重,所幸,已經看到了定海縣城的輪廓。
“大人,前麵便是定海縣城了。”車夫望著縣城輪廓,滿臉輕鬆地扭頭對車廂裏疲憊的羅成道。
羅成伸出腦袋看了一眼,便縮了回去,“可算到了!”
“陳公公,前麵便是定海縣城了。”
第二輛馬車裏,坐著一名麵白無須,看不出來年齡,身著銀繡仙鶴寶石藍長袍,頭戴鑲玉東坡帽的白胖男子,長時間趕路,讓白胖男子神色委頓,聽聞定海縣城到了,臉上頓時變得明媚起來。
聽聞定海縣城到了,白胖男子幽幽開口,“可算到了!”
其嗓音低沉,宛如公鴨。
即將到達目的地,整個隊伍都變得輕快起來。
可隨後,這股子輕快,被後麵由遠及近而來的急促馬蹄聲打破。
“嘚嘚嘚……”
“駕!駕!駕……”
馬上騎士不停用手中馬鞭抽打著胯下戰馬,炎熱的天,戰馬盡皆汗濕,馬上騎士皆是勁裝打扮,腰懸馬刀,背背火銃,見著官道前麵的馬車隊伍也無減速的意圖,若非馬車車夫經驗豐富,非得翻了車不可!
騎兵隊伍風馳電掣而過,揚起高高的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