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鑄炮難題
字數:4339 加入書籤
馮正倫跟馬良玉兩人,這些日子也是過得鬧心不已。
以前沒事兒幹的時候,整日唉聲歎氣為生計發愁。
現在生計不愁了,卻又鬧心了。
他們每天幹的事情,就是打鐵,這本是鐵匠應有的工作,可他們打造的,除了少數沈家需要的各種鐵製零件,所有時間,都是把鐵塊燒紅,然後打造成薄鐵皮。
不鑄造槍炮,對兩位經驗豐富,鑄造槍炮火器的鐵匠來說,實在太過憋屈了。
每天守著一幫子徒弟打造鐵皮,用近乎苛嚴的要求讓徒弟跟手下們把鐵皮打造得一致,卻也過得鬧心。
“老馬,你說,大人要改造戰船,擴大民壯,為什麽就不鑄造槍炮呢?”聽著叮叮當當的鐵錘錘擊鐵塊聲,馮正倫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苦著臉問身邊的馬玉良。
“這些事情,不該我們過問。幹好大人吩咐的就行了。除非,你願意再回去過以前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日子。”馬玉良苦著臉說道。
鑄造槍炮火器,不僅能展現他們精湛的技術,更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錢糧。
隻是打造鐵皮,是對他們技術經驗的侮辱跟浪費。
“我這不是著急嗎?有船沒有配套的火炮,這些船……”馮正倫清楚沈越想要這些船幹什麽。
有船沒炮,在海上,隻能被搶。
沈越若是被搶了,對他們自然無好處。
“大人!”不等馮正倫說完,馬玉良看著作坊門口的人影,驚喜地喊道。
沈越這是第一次到開工後的鐵匠作坊來。
天氣炎熱,作坊裏數個爐子都是燃燒著煤炭,大小不一的鐵塊被燒得通紅,用鐵鉗夾出來,放到鐵製的模型裏,光著膀子的鐵匠學徒們則是掄起碩大的錘子,高高揚起,然後重重地砸在中間凹下鐵模中燒得通紅的鐵塊上,火花四處濺射,厚厚的鐵塊,也開始向著四周逐漸延伸……
饒是周圍無牆,不時有風吹進來,鐵匠作坊裏,也是熱浪滾滾。
光著膀子打鐵的漢子們,揮汗如雨。
看著如此原始的加工方式,沈越隻能無奈歎氣。
生產個鐵皮,都如此不容易。
“大人,您怎麽來了?這裏麵太熱……”見沈越進來,馮正倫跟馬良玉急忙迎了出來。
作坊裏,炭爐子的高溫讓空氣都變得扭曲,饒是習慣了,依然覺得熱不可耐,何況沈越這樣的公子哥。
“情況如何?有沒有什麽困難?”沈越往裏沒走幾步,就感覺到撲麵而來的熱浪,當即退了出來,站在旁邊的陰涼處問著兩人。
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沈越問什麽情況。
“大人,打造薄鐵皮,學徒都能輕易完成,目前原料供應及人手等,都限製著產量。”馮正倫無奈地說道。“到目前為止,那艘兩千料船所需的鐵皮,都未打造完成。”
馮正倫還是希望能鑄造槍炮。
打造薄鐵皮,確實學徒都能輕易完成。
“若要加快速度,須增加人手,穩定供應鐵坯跟煤炭。觀海衛輸送的鐵跟煤炭數量太少……”馬玉良也開口說道。
沈越點頭,“這些事情我會盡快解決。今日來找你們,是有要事相商。不知道二位對鑄炮可有經驗?”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喜。
馮正倫一臉笑意地問道,“大人可是準備鑄炮?觀海衛鎮之前使用的炮,有一半以上由龍山所鑄造!”
“不知大人想要鑄造什麽炮?”馬玉良謹慎地問道。
若是沈越想要鑄造紅夷大炮,他們還真沒辦法。
龍山所以前鑄造的,主要是千斤佛朗機炮跟火銃等。
“紅夷大炮!而且還是改良後,射速更高,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紅夷大炮!”沈越斬釘截鐵地說道。
馮正倫臉上的笑容頓時就僵住了。
就連馬玉良,臉上也被無奈的苦笑占據。
“怎麽?有問題?”沈越詫異,“紅夷大炮,應該不難鑄造啊!”
“大人,紅夷大炮,整個大明,都無多少鐵匠能鑄造出來。何況鑄造成本太高,需要用銅鑄造……”馬玉良解釋著。“龍山所最多隻鑄造過千斤弗朗機炮。”
一門紅夷大炮,重達三千斤以上。
都是用銅鑄造。
銅是什麽?
大明的銀子流通雖廣泛,普通百姓依然使用銅錢。
多少工匠有機會能鑄造銅炮?
有銅,完全可以用來鑄造成錢……
“用鐵鑄造紅夷大炮呢?”沈越皺眉問道。
他也清楚,銅的延展性更好,鑄造出來的炮不容易炸膛,使用壽命也更長。
不過,銅炮,成本太高了,那完全就是錢鑄出來的。
“鐵太脆了,鑄造時,散熱不均勻,裏麵便會產生眾多瑕疵,開不了幾炮,便會炸膛。紅夷大炮跟大將軍炮,都是用銅鑄造,千斤弗朗機炮倒是用鐵鑄造……”馮正倫向沈越解釋。
在他們看來,沈越對於這些皆是不懂。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不是開玩笑。
“另外,若是用鐵鑄炮,鐵太堅硬,無法加工炮膛。”
“有沒有辦法讓千斤弗朗機炮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沈越心中早有定計,卻沒有先說出來,而是希望能從兩人身上得到驚喜。
畢竟,他想要鑄造的鋼炮,要求太高,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除非用銅鑄造,把炮管內部加工更光滑,可以有效提高射程跟威力。”馬玉良說道。
加工炮管內孔,是為了讓炮管的氣密性更好。
氣密性越好,火炮的威力也就越大。
“鐵炮沒法加工內孔?”沈越問道。
按理,應該有辦法加工炮管內部的。
“大人,所有鐵炮,鑄造出來後,都無法加工炮膛的。鑄造時,都靠工匠把握,然後用彈丸檢測炮膛,彈丸能從炮口輕易滾入炮膛底部,方能合格堪用……”
大明火器使用廣泛,卻未能取代冷兵器,最大的原因,就是質量太差。
沈越一聽,便明白了為什麽大明火器發展如此迅猛,最終依然還得靠冷兵器解決戰鬥。
如此的大炮生產,炮膛未經過加工,鑄造成什麽樣子,就是什麽樣子,自然不可能鑄造的每一門都能堪用。
要想進行機械加工,不僅需要弄出比鋼更加堅硬的材料,更需要機械加工設備。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
作為軍工單位出身的沈越,可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