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風雨匯江南 (十)

字數:4976   加入書籤

A+A-




    閆鴻基手中的這本冊子其實一本港基集電內部的企業期刊,期刊的閱讀者都是遠嘉大會議成員和遠嘉中層管理人員,在遠嘉內部大致能算得上是接近中等層次的保密資料。

    比如在目前的平麵顯示行業,液晶,等離子,oled等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實驗室試製品都已經出現,以日本財團為代表的國際電子巨頭正在跑馬圈地。

    如果把OLED顯示屏技術拿給梁遠,某人自然知道這玩意前程遠大,遠嘉早晚得入手,但如果拿一篇研究某種自發光有機體的論文給梁遠看,梁遠很可能就蒙圈了。

    這個世界上能發光的有機體簡直太多了,比如螢火蟲,梁遠這種非專業人士幾乎不可能知道oled顯示屏的核心關鍵技術是什麽。

    梁遠雖然能說出未來生活到底是個什麽樣子,但實現這種生活所需要的前置科技樹到底是哪些梁遠可就搞不清楚了。

    這份冊子上所登載的內容,也是梁遠這幾年來和蘇良宇、簡誌康等人對未來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世界,所進行的陸續思考與交流。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份和遠嘉戰略方向息息相關的文章。

    和閆鴻基手中的那份滿是淳樸氣息的《1958年滬城知識分子座談會對未來的展望》不同。

    《傳感城區、數據都市》在列出未來生活的模樣之後,會把支撐這種生活所需要的前置技術和行業做以介紹。

    這份技術介紹也是十分簡略的,完全不涉及具體的技術細節,否則別說什麽一本小冊子,哪怕搞個中等規模的圖書館都裝不下。

    當然,就算沒有具體的技術細節,《傳感城區、數據都市》中的先進技術也是基於現實的可研發技術,在這個年代的科研人員眼中最多是帶了一絲科幻色彩,絕對沒有類似萬能機械這種純粹的玄幻產物,來體現未來科技的先進。

    雖然梁遠透露了不少關於未來的真實場景,但某人是一點泄密都不怕的,數字時代雖然是建立在電子硬件的基礎之上,但能愉快生存下來的偉大公司都在軟件上有著傑出的成就。

    而對於軟件來說,用戶體驗就是最王牌的殺手,比如硬件研發水準幾乎頂級的索尼由於許多反人類設計的緣故,在新世紀之後從電子消費領域全麵潰敗,在某人穿過來之前已經淪落到靠信仰生存的地步。

    對於即將到來的數字時代,完全不可能會有比梁遠更好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哪怕是相同的研發方向和產品,別人需要試探著猜想用戶到底喜歡什麽,而梁遠是真的知道用戶到底喜歡什麽。

    正是有著這樣的底氣,這本由梁遠和蘇良宇,簡誌康等人陸續討論出來的叫做數字時代的港基集電內部期刊,在整個遠嘉中層都流傳的很廣。

    閆鴻基翻過寫著《傳感城區、數據都市》的標題,一排很直白的話語映入眼簾,哪怕閆鴻基已經翻過了許多遍,但每次看過,心中都會湧動著一些莫名的情緒。

    《數字時代》——港基集電內部期刊。

    我們努力工作不是為了理想,更不是為了領導世界,而是為了拿錢回家給老婆。

    ——李遠鈴。

    南湖科技園的李總師就是這麽牛13,整個遠嘉的男性員工都在其雌威下瑟瑟發抖。

    梁遠直接借鑒了華為的企業文化,把老任的這句名言當做遠嘉企業文化最核心的那部分,然後把說出這段話的黑鍋丟給自家老娘去背。

    當然,有失就有得,自從集團期刊把某人借鑒過來的這段話語當做期刊的二標頭之後,每次期刊發行日,看過期刊的兩個丫頭待梁遠就會格外的小意溫柔。

    說起來遠嘉的企業內部有個極為有趣的地方,一般來說企業內部期刊的封麵肯定是期刊的名稱,然後才是目錄、文章什麽的。

    但由於兩個丫頭心疼梁遠,往死裏打擊廢話公文的緣故,整個遠嘉的公文節略盛行,從公文的第一頁第一行起,就必須是公文最精華最核心的部分。

    這個風氣被兩個丫頭有著很大影響力,負責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總裁辦發揚光大,直接導致了港基集電的內部期刊以一種十分另類的方式排版。

    《數字時代》這個正經八百的期刊名字,被放到了第二頁,而這本期刊內容中最核心的文章《傳感城區、數據都市》則一目了然的放在了期刊首頁。

    對於閆鴻基來說,哪怕僅僅是閱讀了這麽一本不算厚實的企業內部刊物,這家叫做港基集電的企業所反映出來的細節和企業氣質閆鴻基從來都沒有見過。

    說起來,當初《數字時代》這份刊物的來曆十分蹊蹺。

    五月初的第一個周末,閆鴻基和往常一樣早起去市政府加班,進了辦公室之後,發覺平時擺放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的案頭上多出了一本有著黑色封皮的冊子。

    作為共和國最大經濟城市的市長,能進閆鴻基辦公室的東西差不多都是經過千挑細選後送上案頭,如果沒有大意外很可能會保持幾年不變樣。

    現在,在閆鴻基不知情的情況下冷不丁出了個新東西,頓時激起了閆鴻基的好奇心。

    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剛好是港基集電企業內部期刊《數字時代》的首個發行日,期刊的創刊號上用飄紅的頭號字體寫著:數字時代的第一塊基石已經就位,熱烈慶祝智能紐扣中試成功。

    中試是中間實驗的簡稱,通常代指某種商品或者技術從實驗室生產走向工業化生產的過程。

    一般來說,中試成功的產品基本上已經具備了批量工業化生產的條件,完全可以視為項目已經研發成功。

    但相對於成熟的工業化大生產,商品在成本,良品率,成品穩定性等方麵還有著巨大的進步空間,中試成功之後開發團隊也會把精力向這個方向集中,短需半年多則一年商品將正式具備工業化生產的所有條件,可以上生產上市。

    《數字時代》首次發行時,剛好趕上TM卡研發成功,這期雜誌的主要內容當然會以介紹智能紐扣為主。

    港基集電給新型芯片起了一個很未來的通俗稱呼——智能紐扣,倒是海外注冊專利時梁遠依舊選擇了這玩意曾經的美國式名字(Touch Memory)。

    閆鴻基的注意力當時就被智能紐扣這四個字抓住了,對於港基集電這家隱藏在國內傳呼生產商和營運商背後,悄悄攪動了整個共和國通訊領域的企業,閆鴻基是相當的好奇。

    用了半小時的時間通讀了整份期刊之後,閆鴻基的心裏掀起了滔天巨浪,原本看到那個誇張的飄紅標題時所帶來的一絲輕視不翼而飛。

    喊來秘書之後,閆鴻基又被一個更大的“驚喜”砸到了,據秘書說,這本《數字時代》是中央辦公廳通過民航快運指名送到閆鴻基的辦公案頭。

    然後,一向淡定的閆市長也有些蒙圈了,這事兒簡直超過了正常的政治邏輯,能做到這一點的其實是哪位幾乎毋庸置疑。

    那位真正的一把手大Boss怎麽可能有心思來關心一位市長的案頭讀物,就算共和國最大經濟城市的市長也不成。

    共和國的官場向來以篩子著稱,隻用了五天時間,閆鴻基就知道通過中央辦公廳渠道,有資格在五月初看到這份《數字時代》的市長和高官不超過兩手之數。

    京城,滬城,羊城,特區,嶺南省,遼寧省,海南省,閆鴻基所知道就隻有這三省四市。

    自此以後,每半月一份的《數字時代》期期不落的出現在閆市長的案頭,奉Z讀書的閆市長幾乎能把每期《數字時代》的內容都倒背如流。

    從五月起至今,《數字時代》已經發行了四期,由於翻過許多遍的緣故,閆鴻基知道《傳感城區、數據都市》其實是個很長很長的係列文章,文章的目前隻是圍繞著港基集電的智能紐扣作應用場景的設想。

    但僅僅四期期刊過去,閆鴻基覺得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門已經在自己麵前徐徐打開。

    閆鴻基在這四期期刊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基於智能紐扣的數字化錢包體係。

    用期刊裏的展望來形容,隨著智能紐扣的成本快速下降,五年之內,一個不需要現金的社會即將到來。

    梁遠把未來的二維碼和智能手機掃描體係篡改成智能紐扣極其讀卡器,把顯示直觀賬戶餘額的支付寶錢包、微信錢包、銀行app什麽的,通通用漢字尋呼的短消息替代。

    某人是真的打算以無可阻擋的跑酷形式,提前開啟無現金的數字支付時代

    要知道一旦遠嘉強推智能紐扣成功,這裏邊可以玩的花活簡直多的數不盛數。

    大數據分析,實體版的支付寶,信用卡,公交卡,各種生活繳費卡,吃喝玩樂會員卡,甚至可以變成數字化的電子身份證。

    在梁遠原本的位麵,TM卡是央媽唯一從安全上認可的電子錢包,用這個就不需要U盾、安全卡之類東西,可惜這貨當年是美國技術,達拉斯半導體也沒轉讓的意思,共和國的電子支付最終野蠻生長成以二維碼和智能手機為骨架的數字化支付體係。(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