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山海經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A+A-


    大禹命人將糧倉打開。

    長庚取出乾坤袋,擲在空中。

    一場糧食雨自空中傾瀉而來。

    一會功夫已是缽滿瓢盈,糧倉滿滿。

    一旁觀戰的大禹及眾大臣,驚得下巴早已掉到了地,完全沒有搞懂這是什麽情況。

    “怎麽樣?還滿意嗎?”長庚自信滿滿的問道。

    “神奇!太神奇了!請問你是怎麽做到的呢?”大禹將驚掉的下巴撮了回去。

    “嗬嗬,想知道嗎?先把如意金箍棒的貨款清了再說?”長庚終於找到了機會開口。

    “什麽?那玩意兒還要錢那?”大禹驚訝的問道。

    “你以為白給啊?你知道做那玩意兒,我們受了多少累嗎?”長庚也很驚訝的問道。

    “沒錢!”大禹斬釘截鐵的回答。

    “沒沒錢?那就把東西還給我吧!”長庚看著大禹一副想賴賬的樣子。

    “如今天下百姓正處於水患災患之中,你好意思把東西要回去嗎?你忍心嗎?”

    大禹的一句話倒是讓長庚有點不好意思了,“你這是典型的道德綁架,你知道嗎?”

    “如今讓你給勞苦大眾出一點力,是你的榮幸,怎麽就是道德綁架了?”大禹振振有詞。

    “好吧,我不跟你爭了。東西你可以先留下,但是等你有錢了,你得把錢給我,我還得回去交差呢。”

    長庚沒辦法,在人家的地盤,人家兵強馬壯,人多勢眾,隻得做出讓步。

    “看你也有點小聰明,從明天起就到我這裏來,跟著我一起去勘察水情吧!”大禹說道。

    “東西白給你用著,怎麽這人還得搭啊?”

    長庚本來計劃著先回去稟告師父這裏的情況,沒想到大禹又來了這一招。

    “不製服水患,我怎麽有錢給你啊?”

    長庚一聽說錢的事還有門,於是連忙答應。

    “哎!好,我明天就來班!錢的事我們可說好了啊,製服水患,就給!”

    大禹答應著。

    長庚帶領大青牛回到大禹給安排的住處。

    如今有了糧食,將士們的士氣提高了很多,治水的信心也提高了很多。

    第二天一大早,長庚就帶著大青牛到了大禹的帳房。

    此時長庚走到哪裏都要帶著大青牛,一步也不離開,有了前幾次差點被擼串的教訓,大青牛自己也長了記性。

    “這位小朋友,你隨身帶著一頭牛,是準備隨時吹嗎?”大禹看著占了半間帳房的大青牛。

    “你們這外邊也沒有停車位啊!我不隻能帶著嗎,一眼看不見就被你們抓去燒烤了。次訛了我那麽多糧食,誰知道以後還會訛我什麽。真是窮山惡水多刁民,你們都是碰瓷出身的吧?”

    長庚接連被套路了好幾次,腹中牢騷滿滿,不吐不快。

    “好吧,隨便你吧!那讓他靠點邊,占地太多了!”大禹也沒辦法。

    如今連年災害,沒有出現暴亂已是不錯了,還讓每個人都那麽守規矩,他真的做不到。

    一會兒又來了幾位一起治水的幾位謀臣。一位叫伯益,一位叫後稷。

    一進大帳,都被嚇了一跳。

    “這是禹王新養的寵物嗎?”兩位謀臣指著帳中的大牛。

    大禹苦笑不言。

    一會兒人到齊了。

    “來吧!我們商量一下我們治水的具體方案吧!各位有何高見?”大禹問道。

    “這”

    “嗯”

    “啊”

    幾位謀臣作思考狀。

    長庚看著他們苦苦思考的樣子,覺得十分好笑。

    “你們也沒有個山水圖什麽的?就這樣光靠腦子想?”

    說完長庚取出一張山水圖,這是大青牛剛到這裏的時候,去勘察水情所繪製的。

    山川河流曆曆在目。

    眾臣看了一遍,紛紛稱讚。

    呈給大禹。

    大禹看著這張圖,若有所思。

    “怎麽看著這麽熟悉呢?!”

    說著大禹取出一本小冊子。

    打開冊子,冊子裏所繪製的山水圖,幾乎與大青牛的一模一樣。

    “原來你早有這張圖,但是為什麽沒有拿出來用呢?”長庚看著大禹手中的小冊子。

    “這本冊子是我父親留下的。被流放之前,他將這本冊子交給我,說要讓我好好使用。可我打開一看裏麵是一些彎彎曲曲的畫,也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還有一些小動物什麽的。當時就想這本小畫冊也許是留個他孫子玩的吧!沒有多想!”大禹回憶著父親當時交給他的情形。

    “我可以看一下嗎?”長庚很是好奇這是一本什麽書。

    大禹將小冊子交給長庚。

    打開小冊子,裏麵記述著華夏神州的各種山川水道,神怪畏獸,傳奇人物,邦國分布。

    “奇書啊,真是一本奇書啊,想必你的父親也是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有了這本書我們就好辦了,我們可以根據這本書記述的水道的位置,疏通出一條條的河流。小河匯聚成江河,江河匯聚入海洋。將禍亂之水引入海洋,水患自然得治。”

    長庚認真的看著小冊子的每一部分。

    “沒想到這是父親畢生的精力,我還以為隻是一本小人書呢!可笑。”大禹苦笑道。

    “我們在治水的過程中,要將這本書繼續完善,修整,以傳後世。看這本書隻是你父親的手稿,並沒有命名。你可以給他一個響亮的名字!”

    “裏麵記錄的主要是山川水道,我看就叫山水經吧!”大禹想了想說道。

    “禍水終入海,我看叫山海經更好一些!”長庚說道。

    “好,高端大氣檔次!就叫山海經”大禹說著在小冊子的第一頁寫了“山海經三個大字。

    眾人獲此神書,如獲至寶。

    “傳令下去,明日即啟程,按照山海經麵的河道走向疏通河流,將禍亂之水引入大海。”

    大禹一聲令下,眾臣紛紛得令下去準備。

    第二日,大部隊啟程前往河道。

    途中路過,大禹的家門。

    “大哥!進去跟嫂子溫存一下不?”長庚故意問道。

    “別別別鬧啊,我現在心情挺好的!”大禹連忙擺手。

    “怎麽說也得進去說兩句話吧?沒事我們在這等你。你快!大家都知道!”

    “胡說什麽實話!算了,我害怕!我們還是快走吧!”

    治水工程聲勢浩大,雖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是神州大地,地廣遼闊,河道如蛛網密密分布,修整起來,非常困難,以至於這一工程延續了十三年之久。

    長庚也在大禹身邊,不知不覺的待了十三年。

    長庚已經從一個懵懂的小孩子,長成了一個英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