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陰差陽錯
字數:2842 加入書籤
被叫做呆子的尉遲裕就當做沒聽見,但是站在旁邊的秦廉倒是有些不淡定了,不知道為什麽,秦廉看見和頤公主,竟然會有種麵紅耳赤的感覺,就連心跳也是快樂許多。
但是從小就被夫子教育,什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是也是文質彬彬的樣子,但是自己第一次有了這種反應,實在是讓秦廉覺得羞恥,所以就更加的不敢看和頤公主。
和頤公主也是覺得奇怪,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麽了,便是這個秦廉就算是跟她站在一起,也是要離著三尺遠的樣子,而且自己跟尉遲裕說了這麽半天的話,秦廉竟然連看都沒看一眼,實在是奇怪的很。
要說和頤公主,實際上還是跟侯府很是親近的,不說別的,就是和頤公主的母後,便是侯府身後的將軍府裏出來的。秦家算是和頤公主的母家,加上將軍府的敗落,現在就隻剩下侯府幫和頤公主撐腰了。
話是這麽說,但是因為皇上一直沒有新的皇後,自己算是這皇宮裏唯一的抵觸,加上父皇的寵愛,和頤公主也是用不上什麽撐腰的,不過總算是提起母親,心裏還是有個娘想罷了。
秦家的小輩,和頤公主還是見過幾次的,但是見得最多的,還是秦林,畢竟侯爺可是每次進宮都是帶著的,看的出來也是侯府未來的接班人,為人穩重大氣,考慮周全,和頤公主是很欣賞的,但是到底還是沉悶了一些。
但是好像秦家的人都這樣,眼前的秦廉也是一副悶悶的樣子,據說秦家也有一個浪蕩子,叫做秦柳,說不定要比他們活潑一些,和頤公主倒是很好奇,不過暫時還沒有機會認識。
倒是雲挽歌,看著雲瑾之是有個畏畏縮縮的樣子,侯爺又是那個一本正經的性子,就不知道雲挽歌這個八名玲瓏的性格到底是隨了誰,簡直就是像極了一個小狐狸一樣。最難得的是竟然還會釀酒,這便是最符合和頤公主心意的了。
皇姐不然便先進去吧。”尉遲裕看見是真的屬不下去了,這才灰溜溜的說道,便也算是繳槍投降了,不知道為什麽,這個大楚戰神,對待敵人一向是強硬的要命,但是麵對女孩子倒是一點點的辦法也沒有了。
尤其是運往阿和自己的皇姐,就是隻要站在自己的麵前,便是說什麽就是什麽的,一點反抗的雨滴都沒有。
挽歌妹妹不來了麽?”和頤公主笑著說道,反正自己也是剛來,便是多等一會人也是沒關係的,更何況自己的弟弟臉上的表情實在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些時候沒有看見這個表情了。
那還是自己小的時候,貴妃娘娘抱著弟弟來自己母後的寢宮玩,自己不小心做了一個惡作劇,小小的尉遲裕臉上才有了這個表情,想來這個弟弟不是上戰場培養的,而是小時候便是一張麵無表情的臉了。
大概吧。”尉遲裕摸摸鼻子,到底還是人數了,想來自己要是真的不認輸,還不知道和頤公主要在這裏等到什麽時候,但是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要是和頤公主走了,這裏還不是就剩下自己和秦廉了,看著豈不是更加的奇怪了。所以還是要想個辦法。
叫自己放著秦廉不管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個事情是雲挽歌特意吩咐的,自己要是辦不好了,雲挽歌難免失望了,但是自己單獨跟秦廉站在一起,未免又是太過尷尬了,實在是讓尉遲裕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畢竟自己還是一個大男人。
看著和頤公主,尉遲裕總算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皇姐想必還是要去看老夫人的。”雖說是侯夫人的生辰,但是和頤公主最惦記的自然還是老夫人,記得和頤公主還小的時候,母妃還沒有去世,便是侯府的老婦人經常進宮幫忙照顧著,所以那個時候還真的是把侯府的老婦人當做自己的外祖母了。
和頤公主又是的時候還會羨慕秦如菁和秦如芳他們,就是還有關心自己的祖母在身邊,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羨慕雲挽歌,畢竟那麽多人真真正正的關心他,而不是因為他的身份。
自然是的。”和頤公主道道,自己每次來侯府第一個事情都是要去看老夫人的,但是今天畢竟是侯夫人的生辰,怎麽說也是要過去看看的。
不如就讓秦廉兄弟帶你去吧。”尉遲裕說道,心裏的小算盤倒是大的劈裏啪啦的響了,畢竟和頤公主麵前敢做什麽的人是在是不多,想來和頤公主可是從小就在宮裏長大的,要知道皇後是沒有嫡長子的,那個時候宮裏麵起了不該有心思的人,可是不知道要多少,都被皇後娘娘一一給壓製了。
和頤公主從小就在皇後娘娘身邊,耳濡目染的,什麽不知道,不過就是因為和頤公主身邊有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趨勢知乎,皇上一直護著他,所以不屑這種事情罷了,要是真的做起來,想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必過和頤公主的,自然要是再和頤公主身邊,這種小動作是壓根傷害不了秦廉的。
秦廉不知道尉遲裕打的是什麽心思,隻是覺得耳根子騰的一下就紅了起來,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了什麽。
和頤公主倒是沒有多想,不管自己這個弟弟到底是為了什麽,但是自己身邊多個帶路的而已,便是自己應允了又能如何?所以便是想都沒想的就答應了。
秦廉倒是馬上也調整好了心態,畢竟是公主,是不能出了一絲絲的差錯的,要是真的出了什麽差錯,隻怕是自己要提頭相見的。
和頤公主倒是沒有那麽緊張,什麽事情自己是沒有見過的,要是真的出了這個事情,說不定秦廉還不如自己呢?
秦廉自然也是連勝應是,帶著和頤公主一行人就往裏麵走了,裏麵便是侯夫人呆的地方了,想到了今天會有客人,不過沒想到來了這麽多罷了。
